以下是含有中國核工業的搜尋結果,共44筆
美國能源部將於13日宣布目前研究中的核融合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核融合的原理因近似太陽,長久以來被人們視為具備潔淨、用不盡等特質的終極能源。
大陸觀察者網23日報導,據中國「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公眾號消息,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部件——被喻為ITER「防火牆」的增強熱負荷第一壁研製取得重大進展,完成首件製造,其核心指標顯著優於設計要求,具備了批量製造條件。這標誌著中國全面突破「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關鍵技術,實現該項核心科技持續領跑。22日在貴州遵義舉行的見證儀式上,大陸科技部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畫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中核集團科技品質與資訊化部負責人尹衛平在北京連線致辭。
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團隊日前宣布核聚變裝置運行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個被稱為「人造太陽」研究的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執行新紀錄,為核聚變研發距離聚變點火邁進了重要一步,技術水平已躍居國際前列。
大陸《環球時報》報導,大陸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20日透露,該院科研團隊19日再傳佳績,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科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融合(nuclear fusion)裝置運行新紀錄,彰顯中國核融合研發距離融合點火邁進了重要一步,躋身國際第一方陣,技術水準居國際前列。
近幾 年美中緊張關係持續升高,國防軍事界對於雙方爆發軍事衝突可能性的擔憂有增無減,甚至已開始討論如何避免軍事衝突惡化為全面性核子戰爭。如同當年美國為防範與蘇聯爆發核戰所做的準備一樣,中國在近半世紀前亦曾經為可能爆發的核戰做了積極的準備,在數項秘密進行的大規模軍事工程中,以「816工程」規模最大,而且是唯一以與美蘇打核戰為目的的軍事工程。
澎湃新聞網4日報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官網日前更新管理團隊頁面顯示,來自大陸的國家核安全局前局長劉華,已正式上任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祕書長,他同時擔任該機構技術合作司(Technical Cooperation)司長。
美國國防部3日以與解放軍有關聯為由,再將中芯國際、中海油等四家中國業者列入軍企黑名單,至此入列中企總家數達35家,其中許多為上市公司。而在4日美股收盤後,國際知名指數公司富時羅素率先宣布,將名列黑名單中的海康威視、中國中車等8家中企自其產品中刪除。
中美兩國在產業、科技、外交等方面強烈衝突下,再傳沙烏地阿拉伯在中方幫助下,建造了一個可由鈾礦提取高純度鈾「黃餅」的設施,掌握核技術方面取得進展。不過,沙烏地阿拉伯否認此一消息。華府日前已提醒所有合作夥伴,直指與中國民用核機構打交道屬危險行為。
第一屆「大陸磁約束聚變能大會暨聚變能活動周」25日於四川省樂山市舉行。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段旭如於會上表示,大陸新一代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目前建設順利,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開展相關科學實驗。而與大陸同類裝置相比,「中國環流器二號M」採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
大陸新一代的「人造太陽」,位於四川成都的可控核融合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等離子體溫度將可望逾2億度;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展開各項相關的科學實驗。
5日,伴隨著主機線圈系統的交付,位於四川成都的大陸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的全面工程安裝拉開序幕。核聚變產生能量的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潔能源為目的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
亞洲時報(Asia times)報導,中國核工業公司(CNNC)將會在今年開始建造第一座浮動核電廠,提供給在南海的人工島礁,並預計會建造20座左右。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位於成都的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內,一台神秘的綠色圓柱形設備揭開面紗,中國首台30萬千伏安立式四號脈衝發電機組系統1月17日通過驗收並投用。它將滿足「中國環流器二號M」這一聚變研究先進裝置的大功率、高儲能供電需求。
大陸的「兩彈一艇」(原子彈、氫彈、核潛艇)元勛、前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前身)部長劉杰,23日在深圳逝世,享年104歲,他被譽為大陸核工業開拓者、奠基人之一,一生曾歷經原子彈、氫彈研製試驗成功,和核潛艇動力裝置初步設計等多個階段,也是中顧委成員之一。
1月的最後一天,央企合併交出了2018年第一個答案,當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後者整體無償劃轉進入前者,以此為標誌,國資委所屬央企數目減少到了97家。
亞洲投資人財力日益雄厚,對債券的需求熱絡,國際發債機構前仆後繼搶灘亞洲發行美元債券,亞洲地區可望崛起成為獨當一面的金融重鎮。而在亞洲美元債裡,以中國發行的美元債比重最高。富達亞洲總報酬基金經理人廖婉菁表示,在亞債的投資中,特別看好中國和印尼。至於聚焦的債券別,兩者均以國企發行的類主權債為主。
大陸國務院國資委1月31日公布,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核建設集團)實施重組,中核建設集團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核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大陸的央企重組再傳重大案例。華爾街見聞援引澎湃新聞報導稱,中國國務院已批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核建)實施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