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中國海外發展的搜尋結果,共194

  • 史話》革命之母著旗袍募款 聲援抗戰(莊秉漢)

    史話》革命之母著旗袍募款 聲援抗戰(莊秉漢)

    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蔣中正委員長在廬山發表嚴正聲明,他提到:「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自此,中華民族正式掀開全面抗戰的序幕。

  • 名家觀點》解放軍加速部署海外基地? 陸學者批:研究荒謬滑稽

    名家觀點》解放軍加速部署海外基地? 陸學者批:研究荒謬滑稽

    美國智庫近日發布研究成果,稱中共解放軍在海外建海軍基地。大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主任胡波今天在《環球時報》撰文駁斥,這種看起來有模有樣的研究其實很荒誕不經。但相比美國智庫的其他同類研究,這份報告還不算最荒謬的,至少沒有如其他很多報告那樣,將中國援助的「一帶一路」沿線的港口都當成中國未來的海外基地。

  • 中國科技自主 要先解決三大難題

     中美科技戰背景下,中國政府啟動舉國體制,希望藉此解決諸如晶片等「卡脖子」問題,從而走上高科技自給自足道路。但分析指出,為實現此一目標,中國必須克服缺少投資、缺少專業知識、缺乏高效率國有企業等三大難題。

  • 美研究機構:中國軍方計畫在亞非擴張海軍基地

    美研究機構:中國軍方計畫在亞非擴張海軍基地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美國研究機構AidData本週二發佈最新研判報告,中國軍方計畫建立海外海軍基地,八個可能的選址橫跨亞州、非洲,以抗衡美國及盟國的海上制裁。

  • 領英縮減中國業務關停本土求職平台 後續將裁員

    領英微信公號9日公布,決定將領英在中國的本土化求職平台「領英職場」關停,將在2023年8月9日起正式停止服務,後續也將對中國團隊縮編裁員。

  • 《國際產業》ASML CEO:有必要維持中國市場准入

    艾司摩爾(ASML)執行長Peter Wennink在周三指出,中國被限制購買海外科技產品,目前尋求發展自己的半導體設備,這是很合乎邏輯的一件事。

  • 產經解析-中國市場仍現長線機會

     對於中國來說,過去一年股市的表現反映出較為悲觀的情景,整體來看投資人的信心非常缺乏。的確,中國經濟整體的趨勢性減速是一個長期的情況,如果看2022年以後整體季度GDP的增長率,年增速已經下降的非常快,當經濟增長的基數已上升,人均收入、消費逐步上升,加上基礎建設亦已逐步建立起來,再度活化經濟的空間便有限了,在此情況下,經濟增長率無可避免會逐漸放緩。

  • 國台辦主任:星雲法師堅定促統反台獨 誠望佛光山秉承遺志

    國台辦主任:星雲法師堅定促統反台獨 誠望佛光山秉承遺志

    大陸有關方面10日分別向佛光山致唁函,對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圓寂表示哀悼,高度評價星雲法師為促進兩岸交流、推動和平統一作出的貢獻。

  • 中海油19億美元 增持全球最大深水油田

     大陸國有石油巨頭中國海油(簡稱中海油)日前宣布以約19億美元價格,收購全球最大深水油田:巴西布濟烏斯(Buzios)專案5%的權益,這是中海油繼2019年中標該油田5%的權益後,又一次大規模增持,從而以10%的權益成為該油田作業者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最大合作夥伴。

  • 戰狼外交失美支持 美中整合年代告終

    戰狼外交失美支持 美中整合年代告終

     中國近年採取更加挑釁的外交政策,企圖稱霸南海,樹立主導地位,讓日本、韓國、越南、印度及台灣感到恐慌。普利茲新聞獎的三屆獲獎者、《紐約時報》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撰文指出,當未來歷史學家回顧騷動不寧的2022年,中國結束過去40年與西方經濟整合、策略上走錯路以致失去美國支持,可謂當年最重大事件,為往後帶來的影響更甚俄烏戰爭。

  • 專家傳真-中美科技戰新局 半導體廠夾縫求生

    專家傳真-中美科技戰新局 半導體廠夾縫求生

     2022年第四季美中科技戰來到2018年兩強對峙以來的新高,主要是10月7日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發布臨時最終法規,主要鎖定管制貨品、管制用途、管制實體、限制美國人等主軸,等同美方全力截斷中方的先進製程技術來源、人才的支援,企圖圍堵對岸半導體業的發展意圖相當清晰,管制相較於以往更加具備精準與策略性,特別是運用美國在AI晶片設計、晶片設計軟體、半導體製造設備及零組件等供應鏈市占率及競爭力高的優勢,緊掐住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關鍵,讓其在建立自主可控供應鏈的同時無法動彈。

  • 習近平憶福建往事 談中國式現代化

    習近平憶福建往事 談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十四億多人口的現代化,是最難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7日參加所屬的廣西代表團討論,在談到中國現代化時如此感嘆;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7日在甘肅代表團討論時重申,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習李兩人都點出大陸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主軸。此外,隨著北京新冠疫情升溫,二十大也取消多場外出採訪。

  • 陸超七成房企淨利潤下滑 行業短期承壓中長期向好

    陸超七成房企淨利潤下滑 行業短期承壓中長期向好

    寒意未散,房地產行業分化加劇。《證券日報》報導,2022年上半年,大陸房地產行業的日子過得艱難。疫情反覆、樓市下滑、資金回籠慢,翹首以盼的「紅五月」未來,兩撥償債高峰卻至,「內外交困」的行業格局下,上市房企交出了一份「分化加劇」的答卷。

  • 《金融股》中美升息挹注中信銀淨利息收入估增逾50億 中信產將再增資

    中信金(2891)財務長暨發言人邱雅玲今天表示,中信金預估今年FED升息共13碼,而台灣升息約2.5碼。而在此基礎下,中信銀今年淨利息收入可增加達50億元以上。此外,海外分行今年上半年對銀行獲利的貢獻約占3分之一,中信銀未來在海外銀行的發展,仍會著重在東南亞和中國。今天法說會上,中信金也釋出,中信產未來將再啟動第2次增資的消息。

  • 龍華科大攜手泰國高中聯盟 開辦海青班供泰籍華僑赴臺學習

    龍華科大攜手泰國高中聯盟 開辦海青班供泰籍華僑赴臺學習

    龍華科技大學林如貞行政副校長日前赴泰並與泰國高中聯盟7所學校於共同簽署MOU合作備忘錄,攜手培育泰籍華裔高中畢業學子赴臺灣進行僑務委員會委託龍華科大開辦的「二年制副學士學位班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就讀,學習專業技能和海外工作經驗,並提升臺灣、泰國雙邊教育交流及產業人才培育碩果。

  • 拓展新南向政策 龍華科大與泰國7校簽MOU

    拓展新南向政策 龍華科大與泰國7校簽MOU

    為拓展台灣新南向政策海外教育,培育優質實務人才,龍華科技大學行政副校長林如貞與泰國高中聯盟7所學校於8月10日共同簽署MOU合作備忘錄,期盼泰國學子到台灣就讀「二年制副學士學位班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

  • 中國新視野-歐盟碳關稅 中國首當其衝

     歐洲議會當地時間6月22日通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草案修正案,除擬延後一年在2027年實施之外,這項被俗稱歐盟碳關稅的制度在諸多方面都添增更嚴苛的限制以求減碳成效,但對於將歐盟視為第二大貿易夥伴的中國來說,恐成為一道造成產業變動的貿易高牆。

  • 遼寧艦出海的歷史邏輯

    遼寧艦出海的歷史邏輯

     中國大陸001航母遼寧艦隊出宮古海峽入西太平洋演訓的消息最近搏得了不少眼球,也引起美、日、台的高度關注。遼寧艦這次的屬艦一共7艘,包括055型萬噸大驅1艘,052D導彈驅逐艦3艘,052C導彈驅逐艦1艘、054A護衛艦1艘、901綜合補給艦1艘;相信水下還有潛艦1至2艘,陣容整齊,實力可觀。

  • 時論廣場》遼寧艦出海的歷史邏輯(石齊平)

    時論廣場》遼寧艦出海的歷史邏輯(石齊平)

     中國大陸001航母遼寧艦隊出宮古海峽入西太平洋演訓的消息最近搏得了不少眼球,也引起美、日、台的高度關注。遼寧艦這次的屬艦一共7艘,包括055型萬噸大驅1艘,052D導彈驅逐艦3艘,052C導彈驅逐艦1艘、054A護衛艦1艘、901綜合補給艦1艘;相信水下還有潛艦1至2艘,陣容整齊,實力可觀。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