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生產力中心的搜尋結果,共167筆
因應ESG未來對於企業發展的影響及重要性,投入近億元進行鍋爐節能、污水系統設置、廠房更新等投資的鴻元生技,日前獲選為中小企業ESG顧問輔導認證觀摩廠商,並獲驗證單位頒發14067碳足跡、14064碳盤查、14001環境管理系統、化妝品22716 GMP及ISO 37301 ESG合規管理等五項認證證書,ESG倡議成果豐碩。
智慧經濟時代,在追求知識、科技、資訊、文化、環境整體發展的同時,也更加追求智慧經濟能否對人類福祉、環境保護,起到一個關懷且永續的發展目標。SDGs十七項指標中的第四項,在追求優質教育提倡終身學習過程,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深信閱讀的力量,是企業維持智慧資本競爭力的重要核心驅動力。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 CPC)每年周年慶皆會舉辦一場經營管理論壇的知識饗宴與合作企業歡度周年,今年是該單位67周年,也是該單位在疫後舉辦的最大場論壇,吸引逾300位佳賓與會,座無虛席。CPC董事長許勝雄出席大會致詞時表示,自擔任CPC董事長後,即希望推動CPC成為台灣經營人才庫,他向在場與會企業主喊話,若有人才需求歡迎向CPC挖角,CPC也可藉此機制讓培育有成的人才到企業界發揮才能。
過去兩年期間受到疫情影響,台灣餐飲業年營收減少1千多億,然而,從業人口卻不減反增,高達80萬的餐飲業從業人口,根據中國生產力中心(CPC)觀察,過去15年來,台灣餐飲業店產值有下降趨勢。中國生產力中心長期輔導餐飲業,看到餐飲業背後隱憂,結合長期製造成輔導顧問經驗,推出「5S+系統化輔導工具」協助餐飲業提升效能。
為促進台灣與馬來西亞雙邊經貿合作及技術交流,台馬企業諮詢小組(BAG),在雙方工作人員的努力下,31日如期舉辦2022年第三屆雙邊會議。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PC)受經濟部商業司委託辦理餐飲業國際化推動計畫,13日與經濟部共同帶領餐飲業者赴馬來西亞辦理「2022臺馬餐飲業媒合交流會」,包含清原、石研室、雙醬咖哩及老媽拌麵等11家餐飲業者參與媒合,現場成功促成六案合作案,包括知名手搖茶飲「清原」、「NUTTEA堅果奶茶」、「雙醬咖哩」、「三毛好食集」、「想 陽明山」和「老媽拌麵」等業者,將與當地餐飲設備商及企業合作,可望深化臺灣與馬來西亞餐飲合作關係。
為因應南部科學園區內的企業人才培訓需求,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 CPC)成立「南科輔訓中心」,昨(9)日舉辦啟動揭牌儀式並在南科管理局演藝廳規劃一場創新服務分享會。
面對全球COVID-19疫情造成的產業鏈衝擊與人力吃緊問題,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台灣感受尤其深刻,而綠色循環經濟逆勢成為熱門趨勢,中小企業領導人須加快組織轉型與技術升級的腳步。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涉嫌抄襲竹科委託中華大學研究案期末報告,國民黨團上午出示竹科公文正式公文回函,證實林與其指導教授賀力行均未提出申請授權,證實已違反研究案委外契約涉嫌抄襲與侵犯著作權。
面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實施,台灣恐面臨碳盤查人力、第三方驗證等服務量能缺乏。根據電電工會研究估計,台灣有19萬家企業急需建立碳盤查能力,而截至目前,國內僅有7家查證機構共90多位合格查證人員,對比需求,碳盤查輔導量能明顯不足。
臺灣環保暨資源再生設備公會17日舉行第12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原任理事長陳鴻儒在第11屆任內帶領公會持續推動各項業務,傑出的表現獲得全體會員一致通過順利續任第12屆理事長。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PC)董事長7日出席「2021亞洲生產力組織綠色生產力生態系高峰論壇」時指出,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在今年全球氣候峰會中,各國也有共識要在2050年淨零排碳達陣,企業正在挑戰危機,但必然也是契機,CPC希望透過籌組綠色生產力生態系平台,攜手各國生產力機構共同重視永續議題,進而幫助亞洲企業減碳減排。
奠基於2020年的策略聯盟,能源管理及自動化領域的數位轉型領導者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與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生產力中心)宣布擴大合作,共同推動台灣智慧製造升級,強化企業競爭力,並開拓國際市場發展機會,幫助台灣進階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
施耐德電機期望透過EcoStruxure數位工業解決方案,為全球許多供應鏈夥伴大幅節省能源與維護成本,而施耐德電機在印尼巴淡島的智慧工廠也已成台灣廠房智慧製造轉型最佳借鏡。
法商施耐德電機與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25日宣布,雙方擴大合作,共同推動台灣智慧製造升級,強化企業競爭力、開拓國際市場發展機會,幫助台灣進階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施耐德電機期望透過EcoStruxure數位工業解決方案,為全球許多供應鏈夥伴大幅節省能源與維護成本,施耐德印尼巴淡島智慧工廠,將成為台灣廠房智慧製造轉型的最佳借鏡。
全球歷經2年的新冠疫情衝擊,供應鏈體系從長鏈逐漸轉型為短鏈,導入智慧製造有助短鏈接單能力。為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智慧生產,在中國生產力中心(CPC)籌組推動下,亞洲生產力中心(APO)支持與支援,在台灣籌組智慧製造生態系,透過生態系企業互利、共生、多贏的理念下,協助亞洲企業落實智慧製造,加速升級轉型,邁向卓越企業之林。
在中國生產力中心(CPC)爭取下,獲亞洲生產力組織(APO)支持,在台灣籌組APO智慧製造生態體系。CPC總經理張寶誠說明,APO有鑑於亞洲企業受到疫情影響,提出務復甦與恢復力計畫,為了促使台灣智慧製造供應鏈業者可以協助這項復甦計畫,提出籌組生態系概念,以互利共生、多贏、共同願景的理念下,籌組智慧製造系統、智慧化管理、智慧化工廠三類的生態體系。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 CPC)11月9日歡度66周年並感恩論壇活動。今年的論壇從「以人為本 智慧前瞻 預見未來」為主軸,探討企業在疫情下如何回歸人本思考,友善人、企業與環境的關係。CPC董事長許勝雄致詞時表示:「過去2年來,我們面對疫情說超前部署,然而,我們更需要與COVID-19病毒共存。」
由《工商時報》主辦的「臺灣服務業大評鑑」今年邁入第十屆,穩居國內最大規模及最具公信力的服務業評鑑,即將在10月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共計出動神祕客高達1,362人次,受稽人數逾2,200人,規模更勝去年,評鑑範圍橫跨34個業種、364家企業、454個店點,最後通過評鑑的金牌企業及服務尖兵,才能摘下桂冠,成為台灣服務業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