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中國週刊的搜尋結果,共324

  • 廣交會新三寶:電動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

    廣交會新三寶:電動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

     第133屆廣交會線下展5月5日在廣州落幕,作為中國外貿出口的「晴雨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疫情3年來首次全面恢復線下展。分析指出,電動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已取代服裝、家電、家具,成為會上受矚的「新三樣」(新三寶之意)。

  • 美國民眾是否支持美國防衛台灣?   《新聞週刊》最新驚人民調出爐

    美國民眾是否支持美國防衛台灣? 《新聞週刊》最新驚人民調出爐

    根據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美國民眾表示,支持美國及盟國在中國大陸入侵時防衛台灣。《新聞週刊》稱,長期以來,臺灣的安全一直是美國及其盟友關注的問題。

  • 苦戰超過400天!白俄籲停火仍被打槍 憂「三戰」迫在眉睫

    苦戰超過400天!白俄籲停火仍被打槍 憂「三戰」迫在眉睫

    俄烏戰爭進入第402天,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昨(31)日發表全國演說,呼籲烏克蘭與俄羅斯雙方盡快展開談判,否則恐怕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過他的提議已遭到俄烏雙方拒絕。

  • 德媒:對陸政策 歐洲應走自己的路

    德媒:對陸政策 歐洲應走自己的路

     中美因氣球事件爭吵不休之際,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2月訪問法國、義大利和匈牙利,並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有德國媒體評論認為,在對華政策方面,歐洲應走自己的路,且同中國直接開展對話。

  • 俄烏戰爭 增加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契機

    俄烏戰爭 增加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契機

     張華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是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曾在《台灣研究》、《台灣週刊》、《時代週報》、《中國日報》等大陸報刊雜誌發表論文數十篇。

  • 陸產首艘大型郵輪 拚7月試航

    陸產首艘大型郵輪 拚7月試航

     上海的長江入海口南側,一艘未完工的白色巨輪佇立船塢中,3000多名工人正抓緊時間施工,力拚100多天後讓大陸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出塢。在中船集團內部,這艘國產大型郵輪被視為「一號工程」,暫稱為「首制船」或「H1508船」。根據旗下外高橋造船公司透露,工程進度已超過87%,計畫今年5月底出塢、7月開啟試航,爭取11月命名後在今年內實現交付。

  • 指望房市帶動經濟復蘇恐落空 官媒:陸39城房價跌回3年前

    指望房市帶動經濟復蘇恐落空 官媒:陸39城房價跌回3年前

    新年春節剛過,中國擺脫疫情干擾後,釋放了多項經濟寬鬆措施,指望開春之後能帶動經濟快速復蘇,尤其是房地產市場被賦予高度期望。據陸媒報導,目前大陸各地房價疲軟,已有39大中型城市的房價已低於3年前,其中降幅最大的甚至多達25%。

  • 比航母還難造?首艘大陸國產大型郵輪 有望7月試航

    比航母還難造?首艘大陸國產大型郵輪 有望7月試航

    上海的長江入海口南側,一艘未完工的白色巨輪佇立在船塢中。走進巨輪內部,3000多名工人正抓緊時間施工。還有一百多天,大陸國產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郵輪即將出塢。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開發部負責人李嘉寧表示,作為舶來品,郵輪經歷了百年發展和積累,是名副其實的巨系統工程,可以直接反映一個國家裝備建造能力和綜合科技水準。

  • 德媒:檢測中國旅客是對其隱瞞疫情必要的政治施壓

    德媒:檢測中國旅客是對其隱瞞疫情必要的政治施壓

    最近有許多國家抱怨中國隱瞞國內疫情狀況與病毒檢測結果,為此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實施強制病毒檢測,引起中國的抗議。德媒分析稱,這樣的措施防止新冠病毒感染者入境的意義不大,但是卻有對北京政治施壓的效果,以此要求其提高中國疫情的透明度。不過,媒體注意到,北京也趁此一機會宣傳西方國家「亡華之心不死」。

  • 德願提供數億劑BNT疫苗助中抗疫 陸外交部已婉拒

    德願提供數億劑BNT疫苗助中抗疫 陸外交部已婉拒

    在獲得中國同意後,德國首批11500劑BioNTech/輝瑞疫苗已啟程運往中國,讓在中國的德國外交人員與德國公民接種。不過,德媒也指出,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日前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時,曾明確表示願供數億劑疫苗協助中國抗疫,後來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已予以婉拒。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公開表態願意與中國分享疫苗,也碰了個大釘子。

  • 中國學者:台商訂單大減5成 留住台企難度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今天表示,他接觸的台港澳企業目前在中國的經營都「非常難」,不少台商協會會長更指訂單損失了50%,中國留住台港澳企業難度將很大。

  • 海納百川》梅克爾爆出2014的世紀騙局(黃智賢)

    海納百川》梅克爾爆出2014的世紀騙局(黃智賢)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在德國時代週刊12月7日的專訪中,爆出驚天大料。她親口承認,她跟時任法國總統歐蘭德,在調停俄烏衝突時,主導簽訂的明斯克協議一二(2014,2015年)從頭到尾,是一場精心的騙局,目的其實是,為了幫烏克蘭爭取時間,以加強經濟與軍事實力,好對抗俄國。原來一切都是騙。

  • 德國經長:重新評估中德經濟關係  將限制德企對中投資擔保

    德國經長:重新評估中德經濟關係 將限制德企對中投資擔保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22日保證,德國正在推動貿易多樣化,並稱柏林幾十年來對俄羅斯能源供應的依賴是一個「錯誤」,強調類似的情形不會再發生。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同日表示,將重新評估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且將限制德企對中的投資擔保。

  • 德對華戰略機密文件曝光:人權與經濟不矛盾 評估德台投資協議

    德對華戰略機密文件曝光:人權與經濟不矛盾 評估德台投資協議

    德國《明鏡週刊》最近獨家獲得德國政府對華戰略的機密文件顯示,維護人權問題將在德中未來經濟關係的起決定性作用,且對目前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不以為然。在台灣問題上,文件強調台海現狀改變只能通過和平方式和雙方協商進行,台灣參加國際組織不違背「一個中國」政策,德國也支持歐洲議會的要求,迅速展開與台灣雙邊投資協議的評估。

  • 中疾控雜誌:疫苗是結束新冠大流行的關鍵 需要打第4針

    中疾控雜誌:疫苗是結束新冠大流行的關鍵 需要打第4針

    網易新聞報導,9月1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CCDC週刊)英文版線上刊發文章《Perspectives:Vaccinate with Confidence and Finish Strong》,肯定了過去兩年多來大陸國內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績,並提出:疫苗是結束新冠大流行的關鍵因素,需要適時「接種第二加強針」。

  • 陸晶片強國夢成難真?美媒揭致命傷:只靠自己行不通

    陸晶片強國夢成難真?美媒揭致命傷:只靠自己行不通

    大陸近期積極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但美方展開防堵行動,最新狠招是將原本10奈米以下製程輸往大陸的禁令,提高到14奈米以下。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大陸發展半導體業面臨困境,北京政府試圖以「舉國體制」方式調動國家資源來推動晶片自主,但晶片行業依賴一體化的全球供應鏈,不可能靠自己包攬一切。

  • 陸飛彈落入日EEZ 日記者:印證東京對台海顧慮

    陸飛彈落入日EEZ 日記者:印證東京對台海顧慮

    日本防衛省表示,中國昨天從內陸朝台灣方向發射9枚飛彈,5枚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有日本記者說,這印證日本官員近年觀點,認為台海任何危機都必然嚴重影響日本國安。

  • 書摘精選》歷來美國對中國的影響

    書摘精選》歷來美國對中國的影響

    雖然美國一直到近年才慢慢摸清楚,北京是透過什麼管道在左右美國的,但中國本身卻是早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就深自擔憂自己受到美國擺布,當時中國正進入國力衰退的時期,這個時期一直延續到一九九○年代才結束。

  • 季辛吉:拜登政府不應讓美國內政治干擾了解中國

    季辛吉:拜登政府不應讓美國內政治干擾了解中國

    觀察者網引述美國彭博社報導,「拜登應該警惕,不能讓美國國內政治干擾對中國存在的重要性的理解。」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7月19日在紐約接受美國彭博社採訪。他認為,美國政府對中國的看法受到了過多美國內政治觀點的影響,美國不能與中國進行「無休止的對抗」,處理地緣政治問題需要「尼克森式的靈活性」。

  • 福斯CEO:德國政府嚴重低估陸對德繁榮的貢獻

    福斯CEO:德國政府嚴重低估陸對德繁榮的貢獻

    在表明福斯將繼續經營新疆工廠後,德國福斯汽車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近日批評德國政府的中國路線,認為其低估中國對德國繁榮作出的貢獻。他指出,如果與中國脫鉤,德國的情況「看起來將完全不同」,經濟增長、繁榮和就業機會都會受到影響;認為如果沒有與中國的業務往來,通貨膨漲將進一步加劇,因此需要更多對話。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