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醫療的搜尋結果,共841筆
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消息,該公司旗下中國衛通已經初步建成中國第一張高軌衛星網絡,完整覆蓋中國國土全境,以及「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區域。快科技預計到「第14個5年計劃」末期,高通量衛星的總容量將超過500Gbps,也就是50萬兆。
由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邀請醫療業界專家擔任評審的復旦版《2022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2022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25日在上海發佈。這是作為獨立第三方開展的公益性項目,也是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連續第14年發佈。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上周曾與中共海軍在東海對峙的一艘澳大利亞軍艦,現已穿越了台灣海峽。外媒引述台灣國防部的說法證實有澳大利 軍艦航經台海,但未說明軍艦型號。2件連續事件讓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訪問北京修復的雙邊關係又生變數,再次加劇了澳中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繼習拜會後,中日領袖時隔一年再次面對面會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西時間16日下午於舊金山APEC峰會期間會面,雙方提及要抱持建設性態度談判共解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並延續日前雙方官員建立的出口管制對話機制,緩解水產、半導體、金屬材料等雙方針鋒相對的議題。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解放軍一項研究顯示,登陸台灣需要3000列軍用列車、100萬輛車、2100架戰機和8000多艘船艦來運輸部隊、裝備和物資。這些數據遠超美國盟軍1944年諾曼第登陸的物資和運輸規模,入侵台灣恐讓解放軍的後勤補給陷入困境。
巴以衝突的悲劇,也持續在全世界的注視下上演。根據最新數據,本輪衝突已經導致超過1萬人死亡。
由於全球化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在全球引發連鎖效應。據日媒指出,近期日本企業發布第3季財報中,與中國相關的日本企業有7成營收與損益快速惡化。日本投資專家認為,過去曾被認為具有高增長實力的中國業務,已經迎來獲利增長的轉捩點,日企將大幅調整對華投資規模。
印尼總統佐科威16日抵達中國,預計出席本週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並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佐科威昨天出席印尼與中國商務論壇後,雙方同意簽署126億美元的合作協議。
最近印度自信心爆棚,不僅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美國企業如特斯拉、蘋果、高通、美光、戴爾…等頂尖科技公司也紛紛表態將擴大投資。投資機構對印度的未來也充滿信心,美國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不久前即在「印度投資者峰會」上表示,目前圍繞印度的樂觀情緒是「完全有道理的」;雖然這「道理」是什麼講的並不清楚,但呼籲投資者投資印度的期盼卻非常明顯。
最近印度自信心爆棚,不僅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美國企業如特斯拉、蘋果、高通、美光、戴爾…等頂尖科技公司也紛紛表態將擴大投資。投資機構對印度的未來也充滿信心,美國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Jamie Dimon)不久前即在「印度投資者峰會」上表示,目前圍繞印度的樂觀情緒是「完全有道理的」;雖然這「道理」是什麼講的並不清楚,但呼籲投資者投資印度的期盼卻非常明顯。
根據《財訊》報導,疫情後,航空市場已經產生質變和量變!」華航總經理高星潢很有感受。還記得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時,進入三級警戒,人心惶惶,大家每日都身處在防疫的壓力之中。當時多國邊境封鎖,人員流動幾乎停擺,航空產業首當其衝,全球有九九%以上的航空公司虧損,超過40家航空公司破產。
大陸國產客機C919在大陸獲得逾千架訂單之後,近日也獲首筆海外訂單。汶萊騏驥航空(GallopAir)在中國-東協博覽會上與中國商飛簽署30架飛機的採購意向書,包括15架C919、15架ARJ-21,總額高達20億美元。
(21:00更新路透獨家報導)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本月8日在社群媒體發文提及,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已未公開露面2星期,引發國際媒體關注。易曼紐周五(15日)再指李尚福「無聲無息」進入第3周,懷疑他已遭軟禁。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官員透露李尚福因貪腐接受調查、恐遭免職;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中、美消息人士說法指,李尚福即將丟官。周五晚間路透社再發獨家報導,10名知情人士透露,李尚福已因軍備採購貪瀆接受中國官方調查。
大陸近期醫藥領域反腐引發關注,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權威醫改專家李玲表示,醫療回扣現象已經很多年了,這個背後其實是體制機制的問題,是因為現在醫院太大的自主權。
為反制美國等西方國家科技制裁,中國政府於7月3日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其中包括金屬鎵、氮化鎵、鍺外延生長襯底等八種鎵和六種鍺產品,出口經營者需要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出口許可手續,商務部也將會即時進行審查。
如何刺激消費救經濟,要求發放現金的聲音始終不間斷。但《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表示,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十分反對類似西方國家發錢刺激經濟的做法,他認為這類舉措無疑是一種浪費。而這無形中使得中國官方刺激經濟的政策流於「小修小補」,並未能真正達到刺激經濟擴張的作用。
據新華社報導,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昨天(8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
立隆電子(2472)董事會推選新任董事長,由總經理吳志銘接任董事長並兼任總經理,原任董事長吳德銓榮升榮譽董事長,為因應客戶需求及業務國際化佈局,立隆預計投資2.6億元泰銖在泰國設廠,吳志銘表示,泰國廠預計2025年正式量產。
昨日在北京開幕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透露,中國2022年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穩居全球第一大市場。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392台,已超越美國,大約在全球排名第5,次於韩国、新加坡、日本與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