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關稅的搜尋結果,共2,815筆
中美貿易戰在美國前總統川普時期開了第一槍,開啟21世紀以來影響力最甚的大國角力擂台,不僅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波瀾,震盪一下就延續了六年,時至今日,中美從貿易爭端延伸至科技戰、金融戰。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美國總統拜登期中選舉過後,中美關係將於2023年開啟新篇。
華晶科(3059)30日召開法說會,因部分高毛利產品遞延至第四季出貨,有望帶動毛利率和獲利出現逆襲,前11月累計營收搶先跨過130億元大關,超出年初年增5成的預期,惟毛利率僅達到21%,較年初預估的22%,下修了1個百分點。
中美關係對立升級,美國試圖說服亞洲國家減少依賴中國,不過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海關數據資料顯示,中國與亞洲國家的貿易關係正在加強。
大陸財政部網站29日消息,為充分發揮關稅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聯結點作用,以高水準對外開放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品質發展,經大陸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2023年將調整部分商品的進出口關稅。
儘管美國已尋求說服一些國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隨著經濟增長,企業重組供應鏈的趨勢下,做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中國與亞洲鄰國的貿易聯繫卻日益加深。
美國商務部10月初對中國祭出新一輪晶片出口管制,導致南韓經濟命脈晶片業損失慘重,根據南韓關稅廳發布的數據,南韓12月前20天出口額較去年同期下滑8.8%;若以品項區分,南韓的經濟命脈、作為出口主力的半導體業出口下滑24.3%;從出口目的地來看,南韓對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出口年減26.6%。
美國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延續川普的「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因此被譏諷為「彬彬有禮的保護主義」、「戴著面具的川普主義」。民進黨政府則是等而下之,抗中意識形態掛帥,置台灣利益與人民福祉於不顧,甘為美國保護主義祭品,對外經貿政策與作為失能、失控。
美國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延續前總統川普的「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因此被譏諷為「彬彬有禮的保護主義」、「戴著面具的川普主義」。民進黨政府則是等而下之,抗中意識形態掛帥,置台灣利益與人民福祉於不顧,甘為美國保護主義祭品,對外經貿政策與作為失能、失控。
世界貿易組織(WTO)9日表示,其爭端解決小組裁定,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時,以保護國安為由對進口鋼鋁加徵關稅,違反了全球貿易規則,建議美方調整以合乎規範。對此裁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表示「強烈」反對,並拒絕取消依據「232條款」課徵的關稅。中國商務部則表示,希望美方尊重裁決和WTO規則,「盡快糾正違規措施」。
大陸觀察者網10日報導,日內瓦當地時間9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就中國等訴美國鋼鋁232關稅措施世貿爭端案發佈系列專家組報告,裁定川普時期加徵的金屬關稅違反了國際規則,並呼籲美國重返正軌。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商務部最近的一項初步調查發現,中國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將部分組裝業務轉移到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柬埔寨,以此來逃避美國的關稅。最終調查結果預計將在明年5月公佈。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即使是屆時得出了同樣的結論,美國也不會立即加徵關稅,但商務部的調查已經邁出了積極的第一步。
氣候變遷議題是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間,合作與攻防的重要籌碼,此前因「降低通膨法案」出現矛盾的美歐重新推進氣候合作,鋼鋁產能過剩的中國恐成最新矛頭指向,或被徵收新關稅。
「習拜會」14日在二十國集團(G20)場邊舉行後,原先緊張的中美關係出現和緩跡象,雙方不僅接力進行數次雙邊經貿高層會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23日進一步釋出善意,宣布延長中國進口防疫產品的關稅豁免90天,至2023年2月28日結束。
儘管G20峰會美中雙方的領袖進行會晤,但大多數企業仍不願相信兩強可以從此相安無事,既然製造業供應鏈的大遷徙不可避免,誰能搶先在東南亞完成建廠,就能贏得最大機會。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今天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部長會議場邊進行會晤,討論雙邊貿易等議題。這是繼14日拜習會後,美中高階官員首度會晤。
陸媒報導指出,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泰國曼谷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應約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
中美元首在印尼峇裡島G20峰會期間會晤後,美國國會轄下2個主管對中國與經貿關係的委員會發表了年度報告,強烈批評中國人權和經貿措施,要求美國行政當局提高聯邦調查局和國務院的能力,應對中國違反人權與從不公平貿易的行為,並在90天之內完成審查,若確定中國未兌現其在1999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協議中的承諾,就應考慮暫停雙方的正常貿易關係。
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11日再度下修2022及2023年全球經濟預估,今年成長率3.2%,遠低於去年的4.9%,明年從2.9%進一步下修到2.7%;93%的國家經濟成長率都被下修。IMF說,2028年全球陷入衰退的風險持續升高。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當地時間周二(11月15日)發佈的年度報告中,建議美國國會指示拜登政府評估中國遵守1999年與美國達成的中國入世協議情況,如果發現北京未兌現承諾,應暫停中國的正常貿易夥伴地位。報告還建議設立一個跨部門的機構來確保美國的供應鏈穩定,以及積極準備台灣的防禦措施。
路透社獨家報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正考慮把中國製電動車進口到美國;這種異於往例的做法,反映出特斯拉在上海廠的成本優勢愈來愈顯著,中國市場的需求也在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