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瑞典的搜尋結果,共331筆
瑞典近期恐怖攻擊警示升級,安全問題更加敏感,瑞典網路供應公司班諾夫與多家政府機關日前拒絕中國參訪團參觀,班諾夫負責人提醒各公家與私人單位面對中國不可天真,需更加謹慎。
瑞典國會工業暨貿易委員會主席安圖比23日至26日率團來台,外交部表示,這是今年第3個來台的瑞典國會正式訪問團,將拜會行政院長陳建仁,參訪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並就台瑞雙邊經貿關係等議題,與我官員及專家交換意見。充分展現瑞典國會對我國全球經貿地位的高度重視與肯定。
美國華府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的春季全球態度調查(Spring Global Attitudes Survey)顯示,台灣在調查涵蓋的全球24個中、高收入國家得到民眾的正面觀感,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日本、韓國及澳大利亞。
最近中國與俄羅斯海軍聯合組成的一支11艘艦艇的艦隊,高調地在美國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島附近航行,美軍為此出動驅逐艦與巡邏機監控。此事不只引起美國政界對中強硬派的關注,也招來中國鷹派媒體的歡呼,外界可能都忽略了這次聯合巡航的真實背景: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失利後,中國利用俄羅斯的窘境重新取回挺進北極的戰略主動權。
中國官方今天公布第三批恢復出境旅遊目的地名單,共有78個國家,其中包括美國、日本、韓國、澳洲,台灣未在名單中。
投資人認為,中國政府的刺激計畫缺乏透明度,此意指著,在2023年剩餘時間,投資人將對歐洲股市有著參差不齊的興趣。
白宮今天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擔任東道主於下週接待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Ulf Kristersson),兩人預計將討論跨大西洋安全合作以及烏克蘭戰爭等議題。
英國外交部表示,外交大臣柯維立27日起訪問瑞典,將會晤瑞典外長與防長,聚焦安全合作、瑞典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入會案、支援烏克蘭及「來自中國的挑戰」等議題。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每年推出世界競爭力排名一向受到各國的重視,在今年的榜單上,德國排名第22,較去年下滑了7位,令德國各界更為訝異的是,今年競爭力排名首度落於中國之後。德國媒體引述專家分析稱,排名下滑的有許多原因,比較重要的可能是稅務負擔過重、高通脹、基礎設施不足與去工業化引起普遍的擔憂。
在美軍對中共的軍事研究中,共軍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一向是最神秘的領域。然後就在最近幾年,美國軍方情報系統已確認共軍039C新型柴電潛艇,並偵測得知它已頻繁參加多項軍事活動,包括2022年8月為反制裴洛西訪台所舉行的圍台軍演,而最新式的巨浪-3潛射型長程核彈道導彈已經部署,具備從亞太沿海直接攻擊美國本土的能力。
在美國的歐洲盟友裡,法國是最敢唱反調的,總統馬克宏繼呼籲歐洲降低對美國的依賴、避免被捲入美中衝突之後,更直接反對北約在東京設辦處事,這完全和美國的布局對著來。
在美國的歐洲盟友裡,法國是最敢唱反調的,總統馬克宏繼呼籲歐洲降低對美國的依賴、避免被捲入美中衝突之後,更直接反對北約在東京設辦處事,這完全和美國的布局對著來。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台積電股東會上被問到缺電問題,直言「台灣政府認為我們電是夠的,我們也只能相信他」!一席話卻立刻引發政治效應,遭國民黨解讀為暗酸執政黨的非核政策?但民進黨則透過立院黨團回嗆,批國民黨刻意誤導劉德音說法和核電有關。
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今天發布來自11個歐盟國家的民調顯示,多達62%受訪者希望自己國家在美中為台灣起衝突時保持中立。立陶宛外交部次長聶琉嫻娜在論壇中回應,她相信危機真的來時,人們心態會改變。
高齡80歲的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日出席美國空軍官校畢業典禮時,不慎被地上的沙包絆到、正面摔倒,他後來搭乘空軍一號和海軍陸戰隊一號返回白宮,離開直升機門時又撞到了頭,幸好兩次意外都未對拜登造成傷害;與此同時,拜登之子杭特筆電中的近1萬張照片於1日被曝光在網站,包括與情人裸露身體及疑使用毒品的不雅照片。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在空軍官校演說時預告,瑞典「很快」會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他數日前也曾暗示,可能即將達成協議,讓土耳其同意北約納入這個北歐國家。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酸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輸掉戰爭,淪為北京「附庸」,引發莫斯科抨擊他「完全理解錯誤」,要他與西方「接受」中俄關係強化的現實。
瑞典國會議員魏馬可5月14日至19日率團訪台,成員包括議員葛樂莎、高亞里及紀拉斯,訪團將拜會總統蔡英文、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及外交部長吳釗燮等人,另將拜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機關,就共同關切議題深入交換意見,並強化雙邊交流合作。
美國和歐盟間的抵禦中國結盟愈加牢固。外媒14日報導,除了即將舉行的七大工業國家集團(G7)領袖峰會上將重點討論中國議題,美國和歐洲本月底的一場會議上,也計畫加碼抵制中國的經濟脅迫行為,包括對半導體與其他商品進一步協調出口管制等。
中美競合持續拉鋸,歐盟著手調整對中國政策,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提出的最新倡議案已交送成員國政府。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強調,對中國要「清醒」但「不對抗」,避免捲入中美間的零和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