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央地質調查所的搜尋結果,共72筆
北市中山區大直街一處建案「基泰大直」昨發生工安事故,導致旁邊一排民宅嚴重傾斜下陷,還有一棟公寓1樓變成地下室,大地技師公會理事長施志鴻在臉書指出,該地是極軟弱黏土地層,要特別小心,使網友好奇,台灣那個縣市地質最好,住著最安全?
高雄「車瓜林斷層」去年初被劃為新活動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昨再將其公告為「地質敏感區」,未來斷層寬度共300公尺範圍內,新建、擴建開發案都須事先做地質調查與安全評估,像是附近的橋頭科學園區、高鐵、台鐵等,未來要擴建改建,就需把調查評估、因應措施送相關單位審查。
高雄「車瓜林斷層」去年初被劃為新活動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今再將其公告為「地質敏感區」,未來斷層寬度共300公尺範圍內,一定規模以上新建、擴建開發案,都須事先做地質調查與安全評估,像是附近的橋頭科學園區、高鐵、台鐵等,未來如要改建,就需提調查評估、因應措施,送相關單位審查。
台南市龍崎歐欣事廢棄物掩埋場設置爭議紛擾多年,儘管經濟部已撤銷歐欣的興辦計畫,但台南社區大學擔心此案死灰複燃,6日引用中央地質調查所資料,指2016至2021年該處每年平均抬升2公分,施作的水保工程3年內也全崩壞,批評選址錯誤,要求廢除歐欣2003年的舊環評。市府環保局回應說,將向環保署反映。
配合2050國家淨零政策,加速建置離岸風電綠電進程,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已於2022年完成彰濱離岸風場區域尺度海域地質調查,同時於網站上發布調查成果,將提供作為個案風場工程尺度調查之基礎地質資料,可望縮減廠商規劃及進行地質調查之時程與經費,加速風機建置及綠電產出時程。完成海域地質調查之成果已發布於資訊系統,包括地質架構、敏感與限制開發區位、生態與保育及民生經濟利用等,線上開放提供各界查詢利用。
為了讓全國各界能看到金門與金門高中別具特色的圖書館,金門高中圖書館以「防空洞上的創生圖書館」為主題,入選於國立師範大學圖書館舉辦的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2022圖書館海報展」,並於學會網站設置專區線上展示(網址:https://www.lac.org.tw/news/30621)。各參展單位透過海報介紹其有關業務之豐碩成果,以提供各圖書館經驗交流及觀摩的機會。
近日東部震災,造成國人對斷層帶的疑慮與恐懼,經濟部地調所今(20)日表示,活動斷層如何誘發地震,一直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地質災害防減災的調查工作。地調所持續以科學證據為本進行調查,也呼籲民眾上網查詢斷層資訊,謹慎面對自然現象,充分了解訊息,就可以做各項防減災準備,不必過度恐慌。
花東連日震不停,尤其台東池上發生規模6.8的今年最大地震,前後的地震更是超過百起,然而,昨上午發生5.9的餘震之後,餘震頻率突然大減,外界好奇何時較大餘震才會結束。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怪怪的,不確定是否正常」,但初步朝樂觀方向看待,推測地震密集發生的階段已經過去。
針對台東池上規模6.8強震,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今表示,勘查部分地表破裂發生在池上斷層沿線,並有裂隙與噴沙現象,因此初判地震與該斷層有關。至於有專家認為是前一天關山地震牽動池上地震,地調所說這個「關係還不清楚」。調查工作會先進行一周,有進一步確定消息會再對外說明。
為了投入地熱能源的地底資源調查,經濟部地調所結合工研院,將從明天(20日)開始,以1週時間,在直升機上搭載重力及磁力雙項探測儀器系統,於台東縣海端鄉、池上鄉上空進行地殼訊號量測。這是國內首次結合兩項設備的空中探測技術,具有快速大面積調查優勢,有助於收集地下資源資料
嘉義縣去年公告的國土計畫,國土保育區高達41.49%,其中完全不許可開發竹第一類國土保育區就高達31.84%,且多數集中在山區鄉鎮梅山、竹崎、番路、阿里山等土石流潛勢區和地質敏感區,因許多民眾擔心國土計畫一旦實施,土地開發恐受限,立委陳明文今舉辦座談會,在場民眾紛紛要求重新檢討潛勢區、敏感區範圍,已畫設的國土保育區也應修正,以保障人民權利,以利地方發展。
想利用虎年農曆春節長達9天年假的最後2天,出外踏青,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推薦一系列好學、好玩,百條各有特色的地質地質旅遊路線和景點,民眾可以透過網路下載相關資料,作為規畫遊程的參考。
近日地牛翻身,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告位於南投、台南與高雄3條新活動斷層,分別是初鄉、口宵里及車瓜林,將國內活動斷層數往上拉升至36條。這3條新斷層鄰近有高鐵、橋頭科學園區、南化聯通管等重要工業與民生設施,地調所表示,雖斷層本身尚未劃設為地質敏感區,但仍要注意相關防震與基礎工程強化。
近日地牛翻身,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昨公告位於南投、台南與高雄3條新活動斷層,分別是初鄉、口宵里及車瓜林,將國內活動斷層數往上拉升至36條。且這3條新斷層鄰近有高鐵、橋頭科學園區、南化聯通管等重要工業與民生設施,學者表示,雖斷層本身尚未劃設為地質敏感區,但仍要注意相關防震與基礎工程強化。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將於2021年底12月30日更新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圖資,最新圖資將同步公開於地調所「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與「地質資料整合查詢系統」等網路查詢系統,同時也收錄於《台灣土壤液化潛勢圖集與說明書》,歡迎各界查詢與參閱。
華夏科技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華夏南勢在地紮根PLUS」以文化永續、關懷社區為深耕議題,串聯中和區公所、中和教育會、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德州儀器興南廠、中和地政事務所、中和庄文史協會等,於12月24日至明年5月30日在華夏科大圖書館藝廊展出「漫遊中和庄-歷史圖資展」。
雖然台灣大學地質系陳文山、李錫堤兩位資深教授不止一次的開記者會,指稱核四氣渦輪機之下的S斷層很危險,但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剛發布的事實釐清卻表示「S斷層未列入活動斷層,是因為其活動性仍待更多科學證據釐清」,雖然這篇分析寫得相當委婉,但結論仍然否定了兩位資深教授的說法。
對於「重啟核四」公投的反方持斷層安全疑慮論點,台灣地質專家、行政院環保署前署長魏國彥昨在立院公聽會表示,民進黨執政後,2019年9月一場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會議,決議把核四周邊幾條斷層連成一條線,影響到相關參數計算。被問到是否有政治考量?魏國彥表示,可能有,不同立場的專家審查,可能有不同結論,而執政黨有裁量權;他呼籲原始資料跟數據都該公開。
野薑花公民協會常務理事王守誠等民間團體及學者今日於立院召開記者會表示,核四預定地蓋在S斷層帶上,都會造成核安風險,外界應該正視此問題。
重啟核四公投辯論落幕,核電安全問題卻再度引起社會的關切與討論,月初於英國舉辦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劍拔弩張的中美兩強出乎意料發表聯合宣言,承諾共同應對氣候變遷問題,引發全球關注。由峰會看台灣,蔡政府承諾2050年零碳排,但政策與作為卻背道而馳,減碳成績太差,因而窘狀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