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中小板指的搜尋結果,共177

  • 兩會在即 深中小指數看俏

    兩會在即 深中小指數看俏

     時序進入3月,根據投信統計資料顯示,近十年來,每年的3月全球主要股市平均表現,以深圳綜合1.73%最佳,其他依序為紐西蘭、上海綜合、日本、SP 500、德國、巴西,陸股占居一、三名。法人表示,大陸兩會即將舉行,新出爐的政策甚受矚目,市場預期將以科技自主為核心,也期待股市將有兩會行情表現,深証中小板最受惠兩會政策,且產業新、資金多的優勢,可留意深中小ETF或大中華基金的投資契機。

  • 陸政策利多 帶動中小型股

    陸政策利多 帶動中小型股

     法人表示,大陸經濟成長、中概股、房地產、平台經濟治理等相關政策加速出台,可望帶動陸股反彈。

  • A股補漲契機大 中小型股蠢動

     近期受升息與通膨疑慮,加上地緣政治風險相關不確定因素影響,全球股市表現震盪,不過法人指出,近一月陸股表現相對全球股市穩定,令人驚豔的是深証中小板近一月上漲8.96%,遠勝上證的6.11%,連帶也反映在投信發行的大陸ETF表現。

  • 苦盡甘來 深中小ETF漲勢看俏

    苦盡甘來 深中小ETF漲勢看俏

     回顧5月全球金融市場表現,仍受俄烏戰爭、升息與通膨疑慮影響表現震盪,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一直壓抑的陸股,在5月表現揚眉吐氣,不但上漲,而且漲幅僅次於俄羅斯,各指數漲幅依序為深圳成份4.59%、上海綜合4.57%、深圳中小板4.53%。投信法人表示,受惠大陸融資解放政策,深中小100指數運行走勢轉為動能趨動,投資人可順勢而行,把握投資契機。

  • 政治因素緩解 中概股不看淡

     陸股兩周以來受政治因素拖累,連日暴跌,海外掛牌陸股估值一度回落到2019年4月以來新低,法人表示,隨政治因素浮現緩解跡象,投資人或可趁勢布局。

  • 陸股築底 拉回分批布局

     陸股近年來受政策管制以及產業轉型影響,表現平平,不過根據群益投信統計資料顯示,陸股的當前融資買入額占成交額回落至6%,低於過去五年平均8.67%,觀察過去五年期間最高曾到12.14%,最低5.36%,融資買入額體現市場的風險偏好,從歷史看,風險偏好降至冰點時,市場往往接近底部區域。

  • 熱錢追捧 陸股ETF紅火

    熱錢追捧 陸股ETF紅火

     陸股北上資金持續挹注,觀察包括深港通、滬港通的北上資金概況,截至8月12日止,今年以來淨流入人民幣2470.16億,若從2020年10月至今已連續11個月呈現淨流入。市場法人表示,北上資金的持續挹注,代表國際法人機構資金不斷湧入陸股,外資長期淨流入A股的趨勢始終未變。

  • 降準注活水 陸股ETF有潛利

    降準注活水 陸股ETF有潛利

     人民銀行宣布自2021年7月15日起「全面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0.5%,是自去年1月1日以來,再次「全面降準」,預計釋出逾1兆人民幣,除了應對未來MLF集中到期、繳稅流動性壓力及可望降低融資成本、支持中小微企業外,更可挹注大陸整體貨幣供給。

  • 陸基本面復甦 中小板ETF看俏

    陸基本面復甦 中小板ETF看俏

     大陸經濟維持擴張、企業盈利向上,股市近期一波反彈行情,近一個月以中小型成長股表現最佳,中小板及創業板指數大漲,表現明顯突出,在基本面穩健復甦,政策支持力道不減下,強力吸引資金進場,股市表現可望續航,中小型成長股與新經濟政策方向契合,相關ETF不失為現階段參與大陸成長行情優選工具。

  • 陸股ETF利多加持 有錢景

    陸股ETF利多加持 有錢景

     陸股歷經2月以來的修正,隨本益比回復相對合理水平、經濟修復態勢不變,及北上資金挹注,近期表現較其他主要股市穩定,近一個月甚至逆勢上揚,連帶陸股原型ETF表現回神,近一個月前十強績效都逾3%,觀察目前基本面、獲利面、評價面均向好,有利陸股ETF伺機布局。

  • 陸港觀盤-深中小指數 聚焦中國新經濟領域

     時序進入4月,正將開啟春暖花開的時節,但中國股市的上個冬季相對其他市場,似乎特別冷冽。2018年1月,美國前任總統川普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徵收全球保障關稅,為中美貿易戰開啟了第一槍,中美隨即展開綿延不絕的對峙,再加上2020年新冠病毒的肆虐,使得投資中國股市的股民們遭逢內憂外患的窘境。

  • 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合併 4/6實施

    深圳證券交易所31日在官方微信上公告,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合併主板與中小板將於4月6日正式實施,證券代碼與簡稱保持不變,亦不影響已申請、提交文件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

  • 陸股聚焦政策紅利、新經濟趨勢 看好中小板ETF

    大陸兩會名開加今年適逢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重頭戲便為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審議,根據日前官方發表年度工作報告內容,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重點工作包括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結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立擴大內需有效制度,全面促進消費,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促進互聯網加醫療健康規範發展等,將帶動相關政策題材股受惠,最看好中小板,有利透過中小板ETF布局,掌握新經濟成長潛力行情。

  • 掌握新經濟題材、搶搭政策紅利 中小ETF趁勢布局

    觀察今年來大陸股市主要指數表現,皆繳出正報酬表現,其中以中小板指數一馬當先,今年漲幅近8.02%,明顯勝過創業板指數、上海綜合指數,儘管近日陸股呈現高檔震盪,在資金輪動下致類股走勢分化,不過無損中長期向上趨勢,可多留意關注中小板ETF,短線若逢回不失為趁勢布局的好機會。

  • A股金牛奔騰 台灣ETF抓得住

    A股金牛奔騰 台灣ETF抓得住

     2021年甫一開年,A股市場牛氣噴發,走出一輪出人意料的強勢行情。元旦過後,經過一輪快速衝高,上證指數連續突破3500點及3600點整數關口。回顧此前券商對於2021年行情的預測不難發現,新年以來的A股反彈已超出券商預期,目前上證指數高點已經突破了部分機構去年底的預測。

  • 深交所主板併中小板 准了

    深交所主板併中小板 准了

     深交所雙板合一定案,主板、中小企業板合併一案在5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長期疲乏的主板將在合併之後尋找新定位,外界也期待深交所全面實施註冊制。

  • 雙利多 陸股中小板ETF看旺

    雙利多 陸股中小板ETF看旺

     大陸2020年第四季GDP年增速達6.5%高於預期,其中工業表現亮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20年12月同比增長7.3%,較11月加快0.3個百分點比,為近年來最高水準。法人表示,大陸股市中長期來看,評價面還是相對低檔,加上北上資金持續流入,其中中小板表現更活躍,後市表現可期,建議投資人不妨透過相關基金或連結中小板指數的ETF來介入,把握投資契機。

  • 陸股甩陰霾 中小板ETF拉風

     2020年近尾聲,觀察今年來主要股市表現以陸股最佳,其中又以中小型成長股最強,今年來創業板指數漲逾50%、中小板指數也漲近四成,分居全球主要指數的冠、亞軍,另深圳綜合指數上漲逾三成、上海綜合指數上漲逾一成,激勵陸股相關原型ETF績效亮眼。

  • 《基金》H2績優基金 中國與科技類獨占鰲頭

    美股持續改寫新高,全球各股市也隨之漲聲響起,挹注股票型基金績效跟著大好,據Lipper統計,投信發行的190檔海外股票基金中,下半年來的績優基金主要由中國與科技基金兩大類獨占鰲頭,前十強平均替投資人獲利逾三成之多;績效優異的中國基金包括保德信中國品牌、兆豐國際中國A股、安聯中國策略、兆豐國際中國內需A股,科技型基金則由摩根東方科技、統一全球新科技、統一新亞洲科技能源、第一金亞洲科技,可看出下半年來與亞洲市場相關的基金表現優異。

  • 深交所改革 擬併主板與中小板

    深交所改革 擬併主板與中小板

     據財新網報導,隨著深交所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推進,大陸證監會籌畫基礎制度改革,也就是將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合併。從今後的發展架構來看,上交所是主板+科創板,深交所是主板+創業板,整體交易所布局上,滬深兩市相互呼應及分工。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