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時專欄龔鵬程的搜尋結果,共10筆
生活在所謂威權時代,其實是「幸福」的。是非簡單且分明,我們站在正義一方,對抗邪惡、消滅黑暗。世界分成兩半,一半是鐵幕、是奴役,一半是自由、是民主。而我們,當然就是正義的燈塔,可指引鐵幕中人航向光明。
電影金馬獎,大陸、香港不來參加,廈門卻要舉辦金雞獎,這形成的兩岸消長氣勢之爭,頃正瀰漫於眼前。所以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這類獎項其實都是已老徐娘,靠著政府力量勉強撐持而已。新時代、新型態的會展,早已將他們拋回歷史檔案去了。
國民黨初選結束了,大喊團結。可是早在第20次全黨代表大會時,就已經通過題為「革新、團結、重返執政」的政策綱領了呀!顯然至今仍不團結。
每個人都活在兩副眼光中,一是自我的認知和期待,一是別人的看法。自知很重要,《老子》曰「自知者明」;別人的觀感看法也很重要,因為名譽和聲望都是指別人怎麼看你。別人嫌厭,而自己還一味沉溺在美好的自我感覺中,或不知道自己已經嚴重落後了,還不樂意聽別人的批評,都是可笑、甚至可怕的。
國家,就像個人一樣,都希望被別人尊重,自己的言行也能感染別人。這,叫作「文化影響力」。
太陽花運動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所說的「民主不能無限上綱,把各種運動當作民主。民主的動能需化為經濟的成果」等言論,因他近期表態參選總統,又被反對者拿出來痛批。
引起過軒然大波的日本東京博物館顏真卿大展已落幕了。
近來常聽見一些言論介紹大陸如何進步,警示台灣民眾不能再自大自滿,坐井觀天。
20世紀是現代化資本主義席捲全球的時代。可是全球化之結果,並非愈深的同一化、同質化,反而是民族性與多元化文化愈來愈受重視,越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文化民族主義也有勃興之勢。這是目前的大環境。
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低氣壓,由於兩國元首直接通了電話而彷彿暫得紓解:經貿合作還是會繼續下去,大陸即將在上海開幕的國際進口博覽會,美國也將積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