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核電的搜尋結果,共286筆
企業界積極促成發展小型核電技術(SMR)。對此,核能專家直言,小型核電技術仍是建立在現有的核電技術,仍會有用過燃料棒的產出,此情況,目前在台灣無解,且美國這方面的測驗仍處於實驗室階段,距離正式商轉還早得很,加上即使決定開放,台灣法規面也必須全面修改,預估至少得花十年以上的時間。
數周前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結果已出爐。18歲公民權公投部分,同意票占52.96%,惟不到600萬票、離通過門檻965萬票相去甚遠。地方公職人員選舉部分,此次選舉堪稱「冷清」,直轄市長、縣市長投票率皆顯著下降。此外,民進黨在地方首長選舉中僅拿下5席,這對蔡政府而言無疑敲響了警鐘。筆者以為,2024選舉在即,蔡政府若不亡羊補牢,兩年後的總統及國會大選亦將面臨慘痛的教訓!
在冬季電力需求激增之際,韓國新韓蔚核電廠(Shin Hanul NPP)1號反應爐將在星期三正式運轉,可為韓國提供1400百萬瓦的新電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0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英國將中國的國有企業中廣核排除在英國塞茲維爾C核電廠項目之外。此前英方領導人表示,中國對英國的利益和價值觀造成了系統性的威脅,有何評論。趙立堅回應表示,關於塞茲維爾C核電站,中國駐英使館已就此作出了回應,尊重中方企業的決定。近年來,中英法在英開展了多個核電基礎設施合作專案,總體持續推進。希望英方為中資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為中英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加拿大政府確定將核能列為清潔能源(clean energy),包括小型模組式反應爐 (SMR),或是大型核能電廠,都享有新投資稅收抵免。這是一個明確的誘因,可望加速核電系統的擴增。
由於跟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盟(原統一教會)牽扯不清、前首相安倍晉三國葬費用和物價走高問題影響,導致民眾對政權的信賴動搖,難以獲得民意支持,日本岸田文雄政府在超低支持率當中展開第2年任期。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簡稱中核協)14日公布,截至目前,大陸商轉核電機組53台,總裝機容量5,56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3台,總裝機容量2,419萬千瓦,大陸在建機組裝機容量保持全球第一。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為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促進綠色發展,會議決定,核准已列入規畫的福建漳州二期、廣東廉江一期核電專案。這已是大陸高層今年第二次核准新核電專案,核電核准速度、數量創10餘年來新高。
烏克蘭軍隊近期持續反攻,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Valeriy Zaluzhny)周日表示,自從九月至今,烏克蘭從俄羅斯部隊手中收復了超過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特別是在哈爾科夫(Kharkiv)在北東南三個方向都向前推進,目前距離邊境只有50公里。
據《第一財經》8日報導,位於廣東省陸豐市的陸豐核電項目5號機組當天正式開工,總投資近200億元人民幣。今年4月,大陸國務院同時核准了陸豐核電項目5號和6號機組;據官方資料,目前6號機組也已做好開建準備。
動盪的2022年,讓全球在推行環保減碳與發展清潔清潔能源道路,大受阻礙,年內極端炎熱氣候、地緣戰火動盪、國際政治角力以及緊扣各國民眾的通膨問題,讓主要國家在相關道路上漸行漸遠,至少明顯呈現出國際合作銳減和各國自食其力的大趨勢。
大陸提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後,核電發展就被視為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一環。2022年,大陸官方一口氣批准了六台核電機組專案,為近年最多的一次。專家分析,到2035年,核電在全大陸發電量的占比將從現在的5%提高到10%。
德國決定延後關閉原本預計在年底除役的2座核電廠,為冬天供電可能吃緊做準備,經濟部長哈柏克強調德國廢核的立場沒有改變,排除核電廠延役的可能性。
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Energoatom)今天表示,深陷困境的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最後一座運作中的反應爐已和電網切斷連接。
俄烏戰事持續,對依賴石油、天然氣等海外能源的日本電力結構造成影響。日本經濟產業省24日提出2023年度預算概算要求,合計1兆3914億元(日元,下同,約合新台幣3081億元),確保能源安全與穩定資源供應的部分更要求4316億元,占整體逾3成之多。此外,經產省將申請2065億元投入於研發、建設新世代核電廠等,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出的指示相呼應。
歐洲正處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之中,通膨因此加劇,使各國處於經濟衰退的邊緣,這迫使多國政府考慮所有可用的替代能源,包括核電。但在德國執政聯盟內部,卻傳出對核電問題意見分歧。隸屬綠黨的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表示,他反對以延役國內最後3座核電廠來節省天然氣,稱這些核電最多只能省下2%的天然氣用量。
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全球暖化課題,工總理事長苗豐強1日直言,台灣經濟已到需「轉骨」關鍵時刻,然而政府經濟戰略、能源政策、淨零碳排目標卻陷入相互矛盾、產業互搶「五缺」資源局面,呼籲政府應推動台灣為「區域運籌中心」,並強調若排除零碳排的核能,解不了台灣經濟「轉骨」方程式。
俄烏戰爭仍在持續,回顧今年3月,俄軍占領的車諾比核電廠,綠色和平德國辦公室目前率領的一組核輻射專家國際團隊,此刻正在在車諾比核電廠遺址附近展開放射性污染檢驗。綠色和平指出,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今年4月28日發出的聲明強調輻射增加的程度並未對環境或人類構成很大危險,質疑這樣的說法是要推動核能,預告本周三將公布車諾比核電廠現地調查結果。
韓國總統尹錫悅政府5日擬定能源新政,正式取消文在寅前政府的去核電政策,改為積極活用核電,目標在2030年前將總發電量中的核電比重提升至30%以上,並將化石燃料進口依賴度降至60%左右,同時積極推動核電外銷,力爭到2030年出口10部核電機組。
韓國近期重啟核電機組,總統尹錫悅更痛批前朝的文在寅政府廢核政策,「若我們5年來不做傻事,構建更加堅實的核電廠生態系統,那麼現在可能就沒競爭者了。」近期各界對於經濟部調漲電費議論紛紛,相關報導經轉發至Ptt後也引起鄉民熱議,直呼:「塔綠班要出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