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概股回歸的搜尋結果,共141筆
美國第16大的矽谷銀行(SVB)倒閉,造成金融恐慌,更重創矽谷新創公司。這是美國自從2008年雷曼倒閉後最大的金融危機,對美國矽谷新創生態系來說是「滅絕」等級的事件,逼得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出面保證存款安全,以避免系統性風險。
儘管中美監管部門2022年底在香港就中概股底稿審計取得進展,但兩國關係依舊緊張、中概股退市壓力仍在的氣氛下,中國南方航空、東方航空13日晚間表示,擬將旗下美國存託憑證(ADR)從紐交所退市。未來兩家公司或遵循其他退市的中概股「前輩」,回歸陸港股市。
2022年對全球資本市場來說是動盪的一年,大陸A股也不例外,滬指全年下挫15.13%,深指更跌去25.86%,全年上市新股年減12.58%。不過,2022年A股IPO募資額達到人民幣(下同)5,86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也是2019年A股實施註冊制以來募資額最高的一年。
美國聯準會(Fed)鷹派抬頭,加上中美審計監管協議達成後發展不明朗情況下,香港交易所股價受到衝擊,29日全天低迷,早盤一度跌至316港幣價位低點,為3月港股大崩盤後的新低。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在8月初訪台後,不僅引爆新一波台海危機,中國大陸也隨即宣布制裁裴洛西及其直系親屬,以及8項反制美方的舉措,美中關係恐陷入新一輪「冷戰」。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曾於2020年底宣布讓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香港等3家大陸電信公司下市,以遵循川普政府於該年11月的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投資具有中共軍方背景的陸企。無獨有偶,近期中概股又掀起一波退市潮,大型國有企業紛紛離場。如中國人壽於8月12日率先發布公告稱申請自願將美國存託憑證(ADR)從NYSE退市,並撤銷該等存託股及其對應H股在證券交易法項下的註冊。隨後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鋁業及上海石化等公司陸續發布公告,擬將ADR從NYSE退市,引發全球關注。
大陸5家央企日前宣布從美股退市,其他中概股企業的未來動向受到關注。陸媒分析,面對自美股退市的危機,中概股出於風險管理的角度,已經開始積極尋找備選上市地,而選擇回到香港上市者日益增加,且又以雙重上市為今年來的新趨勢。
針對中美審計監管合作談判遲遲沒有共識,美國證交會(SEC)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美東時間27日表示,為避免美股中概股被強制摘牌,美中官員必須「很快」針對獲取中概股公司審計底稿達協議。他並警告,摘牌時間表可能從提前到2023年。
2022年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對於各區域的經濟也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一般區域經濟情況均會反應該地區之資本市場IPO市況,而做為東亞地區主要資本市場之一的中國及香港資本市場,在新冠疫情下卻呈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況,筆者分別就中國及香港資本市場之IPO概況與展望說明如下。
儘管大陸經濟飽受疫情干擾,但資本市場募資在註冊制推展與官方鼓勵下仍保持成長。截至6月23日收盤,2022年A股IPO募資額已突破人民幣(下同)3千億元,較2021年同期大增逾四成。市場人士預計,在年底重磅股先正達(Syngenta)上市保駕下,A股全年IPO募資額可望突破5千億元。
美國證交會(SEC)持續施壓中概股,已將逾百檔中概股列入「預定摘牌名單」。不過,投行中金公司日前指出,未來五年最多只有42家美股中概股公司符合回歸港股資格,每年平均新發融資規模為288億港元,相當於港股2021年新股集資規模僅9%。
繼3月10日在港上市後,中國電動車企蔚來汽車5月20日在新加坡交易所(簡稱新交所)上市,首日股價收漲2.37%至17.3美元。蔚來不僅成為全球首家三地上市的車企,還是第一家同時在紐約、香港(二次上市)、新加坡上市的陸企。
通膨及俄烏戰爭近期持續延燒,全球股市連帶受到影響,資本市場表現也不佳,IPO數目和金額大減。其實早在兩年前新冠肺炎發生初期,即對資本市場造成不利影響,但由於美國聯準會寬鬆貨幣政策,反而造成前所未有大行情,IPO募資金額創下新高。但從今年第一季情形來看,新股上市盛宴可說已確定結束。
中概股監管趨嚴,交銀國際公布報告指出,如果中概股最終不得不回歸香港二次上市,甚至從美國退市回到中國市場重新上市,中國離岸和在岸市場的容量是足夠的,雖然新增的融資需求難免將對中國市場造成壓力。
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加上雙方法規監管趨嚴,中概股前景跌宕起伏。大陸經濟學家任澤平指出,對於新經濟企業而言,未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赴美上市不再是新經濟企業唯一的選擇。對於已經上市的中概股而言,回歸大陸資本市場或許成為一種選擇。
深交所9日港股盤前公告,將大陸知名電動車企業小鵬汽車納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單,並自當日起生效。至此,陸資可透過深港通南下投資小鵬汽車,而小鵬汽車不僅是首家納入港股通的「造車新勢力」業者,也成為南向資金買賣回歸中概股的先例。
PwC(普華永道,台灣稱資誠)發布2021年大陸和香港IPO市場表現及前景展望,稱2022年A股IPO融資規模和數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香港IPO市場可望重新躋身全球三大融資市場之列。然而,受監管影響,大陸企業赴美上市則會有所降溫。
投資銀行高盛最新統計顯示,2021年以來,儘管市場環境充滿挑戰,大陸企業股票及股票掛鉤發行融資總額逾3,103億美元,繼2020年的2,815億美元後,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最大網約車業者滴滴出行,最終不敵中美監管選擇自美股退市,黯然結束156天的驚魂之旅,成為史上最短命的中概股。隨著滴滴啟動返港上市,後續極可能掀起陸金所、富途、騰訊音樂等中概股回流潮,進而重塑港股生態。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15日發布《安永大中華區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查報告》,2021年大陸A股市場預計共有492家公司申請上市,籌資額5363億人民幣,IPO數量、籌資額分別較去年增加25%和14%,雙雙創歷史新高。展望2022年大陸IPO活動,預計將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仍將保持資金流動性合理充裕,上半年較下半年寬鬆彈性或將更大;經濟持續復甦與金融市場開放引入更多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