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中美日韓的搜尋結果,共81

  • 在日點火!專家曝美加劇與陸太空軍事競賽目的

    在日點火!專家曝美加劇與陸太空軍事競賽目的

    分析家警告,美國太空軍(Space Force)打算在日本設置新指揮所,可能會加劇和中國的太空競賽。

  • 時論廣場》改變世局的兩場峰會 鹿死誰手(衣冠城)

    時論廣場》改變世局的兩場峰會 鹿死誰手(衣冠城)

    8月有兩場意義重大的峰會。8月 24日在南非舉行的金磚組織峰會閉幕,金磚組織5個成員國南非、巴西、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達成共識,同意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根廷、埃及、伊朗和衣索比亞6國加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高峰會表示,這是歷史性的擴張,反映了金磚國家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也「符合國際社會的期望,滿足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 衝突降溫 美對中新禁令縮水

    衝突降溫 美對中新禁令縮水

     儘管美國高層近期不斷重申無意與中國經濟脫鉤,但美方夥同盟友對中國的科技大網愈收愈緊,不僅引發國內科企不滿,也激起中方對鎵、鍺進行出口管制。在近期美國高官接力訪中後,傳出美方對中投資設限的計畫將僅側重於半導體、AI等尖端技術,並只適用於新增投資,且政策可能要等到明年才會生效。

  • 工商社論》三大發展牽動北約東擴進度

    工商社論》三大發展牽動北約東擴進度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甫落幕,最受矚目的三件事情分別是:俄烏戰爭結束後,美國才會考慮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土耳其不再反對,瑞典可望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日韓紐澳四個國家都簽署了「個別化夥伴計畫」,成為北約的「亞洲太平洋四夥伴國家」(Asia-Pacific Four)。這三大發展顯示,在美國扮演推手下,北約從北大西洋走到西太平洋,不僅在歐洲「東擴」,還要「東進亞太」,此一世紀宏偉願景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將相當深遠。

  • 怕被亞洲反共國家組織排除 蔣不惜放棄反攻大陸

    怕被亞洲反共國家組織排除 蔣不惜放棄反攻大陸

     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被美國艾森豪總統譽為「最重要的聯盟,其繼續存在和力量的維持,對我們自己的安全及繁榮至關重要。」蔣介石在一九五三年六月七日,曾致函艾森豪「相對於歐洲已有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國亦應適時協助建立亞洲反共國家組織。」期能提升國府國際地位,利用群體的力量,擊垮中共。不幸的是,中華民國因「光復大陸」的政策,後被排除於亞洲反共國家組織外。

  • 謀和才能止戰 台海不能成戰場

    謀和才能止戰 台海不能成戰場

     美軍將領預測中共武力犯台時間點,此起彼落;另一方面,美國軍售聲聲催,台灣連違反人道的布雷系統也照單全收;義務役兵役延長為一年;16歲學生納入全民防衛動員系統;國防部研擬修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去除「準備」2字,加強媒體及言論管制。從未有實戰經驗的軍事專家,輪番解釋「備戰才能避戰止戰」。如是情境,在在予人共軍犯台在即的錯覺。

  • 國戰會論壇》G20中美元首會晤,戰略對話與海峽局勢(周忠菲)

    國戰會論壇》G20中美元首會晤,戰略對話與海峽局勢(周忠菲)

    11月14日,中美元首在印尼巴厘島G20高峰會開幕的前一天,舉行了會晤。有評論家指出,會晤的特徵之一,是雙方以各說各話的方式,清楚地展出了各自的紅線。此外,雙方就未來一些領域的溝通提出了方向,但並未提出具體內容。

  • 中美論譠社》中國汽車異軍突起(盛嘉麟)

    中美論譠社》中國汽車異軍突起(盛嘉麟)

    2010年中國已經是世界汽車最大生產國,產量超過日本、徳國、美國的總和,但主要是內銷。2021年中國的汽車出口已經超過徳國,是世界第二大輸出國,外銷打進歐洲、亞洲、南美洲、非洲。

  • 尚青論壇》再發現:中共3作戰艦衝日本海 意欲何為?(陸文浩)

    尚青論壇》再發現:中共3作戰艦衝日本海 意欲何為?(陸文浩)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於6月13日緊急公布,中俄情報偵測船各一艘分由宗谷與對馬海峽往日本海。緊接著14日晚間又再發布,中共海軍作戰艦船3艘經對馬海峽往日本海。值此東北亞北韓與美日南韓盟軍互相試射飛彈緊張局勢之際,中俄派遣情報偵蒐船在先,後有中共海軍組建此編隊任務備受關注,爬梳過去經驗似曾相識且有跡可循。

  • 海外看世界》中美亞太之爭是考驗耐性的長期博弈(金君達)

    海外看世界》中美亞太之爭是考驗耐性的長期博弈(金君達)

    觀察近期國際關係切忌比賽解說式的、圍繞著小道消息的過度發揮。例如,把雷朋敗選視作法國「反華」,把北約對俄行動視作美國「戰略重心調整」,類似觀點不但荒謬而且沒有現實指導意義。當前美國兩黨的反華共識日益加固,並不斷對社會進行宣傳和動員,近期俄烏衝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基於意識形態的反華潮。無論台上是拜登、川普還是其他領導人,都受到這種政治框架束縛,必須將中國視作首要競爭對手;美政府不可能為了期中選舉而改變對華政策,不要說美當前缺乏中美對話意願,即使對話也很可能是阿拉斯加第一場談判式的政治作秀。

  • 陸媒:美用印太經濟框架 拉攏日韓圍堵中國

    陸媒:美用印太經濟框架 拉攏日韓圍堵中國

     美國總統拜登20日至24日將先後訪問韓國與日本,期間將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並推出「印太經濟框架」。大陸官媒分析,拜登此行透過安全和經濟兩方面來構建戰略,所蘊含的拉攏日韓、圍堵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美國意在強調「即使在俄烏衝突背景下,也絕不放鬆對中國的打壓」。

  • 分析:俄烏開戰未讓美國戰略轉移  印太仍是重心

    分析:俄烏開戰未讓美國戰略轉移 印太仍是重心

    學者宋文笛今天分析,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作法,顯示美方當前戰略重心仍是印太,無意陷入東歐戰場。學者陳方隅也指出,俄烏開戰反使北約團結,讓美國能專注於亞洲。

  • 新聞透視》台灣不擁核 有助兩岸和緩

    新聞透視》台灣不擁核 有助兩岸和緩

     對於我國是否發展核武,國防部長邱國正明確表示,堅持不生產、不發展、不取得核子武器相關技術的三不政策。邱國正這話,既說給大陸聽,也說給美國聽,無意踩大陸紅線,造成區域緊張,也不隨美國一堆狂熱反中鷹派起舞,在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中美持續對抗下,國防部長的明確表態,有其必要。

  • 峰迴路轉 雪蔓7月25日訪天津會王毅

    峰迴路轉 雪蔓7月25日訪天津會王毅

     美國國務院21日發表聲明,宣布美國副國務卿雪蔓將於25、26日訪問中國天津,會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等中國官員。這次討論是美國與中國官員進行坦誠交流,以促美國利益和價值觀,並負責任管理(中美)關係、持續努力的一部分。雪蔓將討論美國對中國行動嚴重關切的領域,以及美中利益一致的領域。此次行程也被外界視為替中美兩國元首的「習拜會」鋪路。

  • 中美各拉盟友助陣

     中美外交較勁,與高層對話同步展開。繼中國在對話前夕宣布俄羅斯外長即將訪中之後,美國立即傳出新任貿易代表戴琪將在下周訪英,雙方正積極拉攏盟友助陣。

  • 重新探底定錨 化解戰略互疑

    重新探底定錨 化解戰略互疑

     18日將登場的中美外交高官2+2對話,是拜登上台後兩國高層首次交手,儘管會談還沒正式開始,但從披露訊息的順序、方式,乃至表述方式,處處都可看出雙方的謹慎心思及暗中較量。兩國中斷多年的高層對話,將要重新摸底,並化解各種戰略互疑。

  • 拜登政府第一次 中美4巨頭 18日阿拉斯加見

    拜登政府第一次 中美4巨頭 18日阿拉斯加見

     中美雙邊關係仍有可能進一步惡化之際,雙方敲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將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國務委員王毅於阿拉斯加會晤,時間暫定3月18日和19日。

  • 中美下周會晤 葛來儀:將談台港疆

    美國國務院美東時間10日公布,將在18日於阿拉斯加與中國進行高級別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將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進行拜登上任後的首次中美面對面會談。

  • 布林肯會楊潔篪 傳近期登場

     中美官層傳將會晤。外電引述美國政府官員指出,中美兩國正在研擬高層官員會晤的計畫。港媒則披露,雙方正安排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阿拉斯加會晤。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