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美的搜尋結果,共26,157筆
中美關係在多重因素下陷入冰點,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戴利歐(Ray Dalio)形容,中美關係處於「紅線邊緣」(on the brink of red lines),不僅存在許多無法調和的分歧,且已達邊緣。他並暗示,台灣議題是雙邊眾多矛盾的核心。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3日在華盛頓舉行的《財富》總裁活動中發表講話時表示,美國在關鍵供應鏈特別是清潔能源產品方面,現已過度依賴中國。她說,美國需要擴大供應來源。她也重申了長期以來的觀點,即美國不尋求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
各界近期首要關注,在於中美領袖「習拜會」是否能順利在11月舉行,但當前雙方在貿易與科技領域仍持續角力。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3日重申,美國在清潔能源產品等關鍵供應鏈上過度依賴中國,亟需拓寬供應來源。另有消息指出,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月內將訪美,希望為雙邊關係再開新篇。
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的競爭,不僅白熱化且更加赤裸,在9月的WTO(世貿組織)會議上,英國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公開對外表示,歐洲很擔心在兩強相互競爭之間遭到邊緣化。
美國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引述三位知情的美國和東亞外交官消息報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預計將於本月晚些時候訪問華盛頓,以處理日益進入「冰凍」的中美關系,並為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備受期待、但仍未安排的會晤鋪路。
2023年,市場原以為全球為抑制通膨而吹起的升息潮,將嚴重影響美國和歐盟經濟;反倒是結束了三年嚴格防疫政策的中國經濟理應迎來順風,成為國際亮點,而人民幣也應可一掃去年3月隨著新一輪疫情大爆發而來的頹勢,借助景氣回春止貶回升。
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以其巨大的製造業基礎和強大的出口導向型經濟而聞名於世。然而,正如一位曾經穩坐巔峰的運動員可能會發現自己在競技場上面臨新的挑戰一樣,中國也面臨著來自多個方向的挑戰。本文將深入探討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分析其出口依賴性,並討論未來的策略。
兩岸問題確實有一個國際環境,受其各種干擾,有利有弊,但問題的因果與發展必定還是受問題的本質制約最深,必須從此本質出發,面對它,改變它,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據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大陸多個城市隨著國際化加速,排名大幅攀升。身為大陸金融重鎮的上海依舊領跑,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第七。深圳在金融科技領域則遙遙領先,位居全球第四。
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學院教授黃靖撰文表示,中美競爭的表象下是,兩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一場賽跑;對中美雙方而言,最嚴峻的挑戰都來自自身國內。換言之,國內政治的不確定性是維護中美關係穩定的最大障礙。
旅居美國的中國大貓熊「美香」、「添添」和「小奇蹟」將於今年年底按期回到中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特別為牠們舉行歡送活動。明年年底之前,旅美貓熊將全數歸還中國,正式宣告雙方「貓熊外交」的終結。見證中美互動的大貓熊,再次以另一種方式為雙邊關係做下註記。
中國議題深受美國關注,美國務院29日宣布,任命蘭伯特(Mark Lambert)擔任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事務局的中國協調員和副助理國務卿,成為拜登政府制定對中國政策的主要官員。
中美晶片科技戰仍在升溫,華為推出新5G手機熱賣,外界解讀中芯國際有能力量產7奈米晶片。前立委郭正亮29日表示,美國對華為的技術突破,有點焦慮;比如華為可以做到7奈米,那麼7奈米晶片未來是不是可以允許賣給中國大陸。
大陸《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發文,透露他與《紐約時報》北京站站長柏凱斯共進晚餐,及他提出有關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的要點,這部分並非重點,因為其表述與大陸官方立場相近,並無新意,值得重視的是這場餐敘所釋出的訊號。胡錫進雖已退休,卻仍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在大陸體制下能與一般認知的「反華外媒」溝通,是大陸有意緩和中美緊張關係的訊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8日再度示警,倘若中國觸及台海紅線有具體行動,屆時有危機的不僅是台灣,以台灣先進半導體的關鍵供應地位,將觸發全球經濟危機。
近期中美關係出現回暖訊號,傳出兩大國正積極準備高層交流,有意在今年11月的舊金山亞太經合會(APEC)上促成習拜會。作為準備工作,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近期或造訪華盛頓,若成行將是拜登政府任內迄今訪美階級最高的中國官員。
美中關係在歷經數個月緊張後,近期兩國高層互動頻繁,對待彼此的態度和語調亦有緩和趨勢。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8日獨家報導,北京與華府正在推進高層官員交流,並採取其他措施來改善兩國動盪關係的基調,藉此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鋪路。
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近期數據反映中國經濟出現企穩跡象,如果中國政府進一步採取措施改革經濟,讓消費取代投資成為主要動力,中國經濟可望在中期內加速成長,預料大陸今年GDP可實現5%左右成長。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美東時間27日晚間在使館舉辦十一國慶74周年招待會上表示,中美關係進展得來不易,應該倍加珍惜。儘管中美關係發生巨大變化,但也有國際社會期待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的「3個沒有改變」。這是拜登政府上台、也是疫情後,駐美使館首次舉辦實體慶祝活動,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等3名涉中高官出席致意,釋出美中持續修好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