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華核能學會的搜尋結果,共11筆
近年我國發生多次跳電,甚至致使全台多次大停電,外界仍擔憂缺電,但又因迫在眉睫的2050淨零碳排使缺電危機更難解,中華核能學會今天召開會員大會及論壇邀請前總統馬英九與會,馬英九表示,全球已支持核能,以核養綠、以核減碳等,台灣不缺技術、資金或人才,唯一缺的是知錯能改的政府,既然不能改政策就換政府,只有這樣才能救台灣,否則會一步步淪落下去。
近年我國發生多次跳電,甚至致使全台多次大停電,外界仍擔憂缺電,但又因迫在眉睫的2050淨零碳排使缺電危機更難解,中華核能學會今天召開會員大會及論壇,核能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工科系特聘教授李敏指出,若要解決缺電危機、邁向碳中和之路,利用不排碳的核電小型模組反應器(SMR)將是解方。
距離1218公投不到1個月,核四議題正熱!前總統馬英九表示,民進黨政府還在反核、廢核,好像完全不曉得世界正在發生的事;馬英九詞鋒一轉批新北市長侯友宜、宜蘭縣長林姿妙兩人反對核四重啟事宜,表示遺憾。不過,侯友宜卻四兩撥千斤說,擔任11年核安監督委員會主委,他一直看到問題關鍵點,沒有核安、沒能力處理核廢料,就沒辦法談核電。
核四公投讓正反兩方隔空交鋒,其中用過的核燃料處置更是焦點!前台電副總陳布燦昨日在「用過核燃料處理論壇」表示,跨國合作解決核廢料是國際做法,台灣卻因政治因素無法處理;專家表示,處理方式以前都有提出,只是被立法院否決,若反核人士認為封存的核廢料無法處理,其他工業廢棄物就更無法處理。
核四商轉公投關國能能源穩定供應,但也衝擊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政策,中華核能學會今(22)日召開「用過核燃料處理論壇」,前台電副總陳布燦表示,跨國合作解決核廢料是國際做法,加上台美有簽訂台美核能和平利用合作協定,但台灣的核廢料處理卻因為政治因素動彈不得。
七彩能源:煤、氣、核、水、風、光、地熱、……。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七彩能源各有優劣,都有環境與生態的衝擊,也都有健康的風險。能源供應與價格的穩定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台灣地狹人稠,能源超過98%依賴進口,能源多元化是必要的。贊成核能的人,從不反對其他能源的發展與使用,但是反核者卻堅持將台彎80%的電力,放在氣與煤兩項均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並導致溫室效應的能源類型。目前幾乎全世界都認為氣候變遷是人類面臨最大的危機,減少能源使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各國能源政策的當務之急,而核能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所有發電方式中最低的,則是毋庸爭辯的科學事實。
為減少人為經濟活動帶來的溫室氣體大幅上升,再生能源與核能使用成為國際趨勢,然而根據經濟部報告,國家能源政策目標僅止於2025年,之後規劃幾乎全無,清華大學工科系教授葉宗洸說,政府眼中只有現階段的非核家園,缺少穩定基載的核電、再生能源又跟不上進度,未來台灣只會火力大開,並陷入高碳家園的泥淖。
人類經濟與工業發展帶來的高碳排導致全球暖化,也帶來許多衝擊生存的氣候危機,國際減碳已成為全球共識,為讓大眾了解「碳中和」、 「零碳排放」的國際現況,中華核能學會將於3月10日邀集專家學者召開「2050年碳中和的挑戰-台灣將如何因應」座談會,也邀請政府官員說明「零碳排放」的構想與具體達標規劃時程。
以「繼往開來」為題,台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成立5周年紀念論壇,22日在台大文學院舉行,台大文學院前院長陳弱水教授、台大出版中心主任王泰升、台大文學院副院長徐富昌、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新聞文化部長松原一樹、中華民國商業總會顧問高墀益等產、官、學界人士出席盛會。
本次九合一大選併公投,其中「以核養綠」公投同意票高達近590萬票,支持核能政策已形成一股龐大的民意潮流,對此,前行政院長張善政表示,堅定反核並詆毀核能,只是極少部分民眾,並且比例只有1到2成,依照「以核養綠」公投結果來看,社會上多數人是「中間份子」,能夠判斷政策對錯,「這樣的人越多越好」。
11月18日,國際知名環保專家麥克.謝倫伯格(Michael Shellenberger)與倫敦帝國學院病理學教授潔芮.湯瑪斯(Gerry Thomas)應中華民國核能學會邀請,發表核能重要性與輻射正確知識的相關演講。謝倫伯格說,他曾經也是反核主張者,但是真正理解核能原理與過去幾十年的減碳貢獻後,他認為核能拯救了極多的人命;那是人類最重要的能源。至於福島核災,他認為對環境影響有限,甚至批評日本政府刮除表土的做法是勞民傷財,失去肥沃表土更傷害生態環境,完全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