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中華白海豚的搜尋結果,共67

  • 嘉縣啟用全台首座海域水質監測站

    嘉縣啟用全台首座海域水質監測站

     為掌握沿海水質變化,追出可能的汙染源,守護牡蠣養殖產業,甚至是珍貴物種白海豚生態環境,嘉義縣政府獲海洋保育署經費補助,在東石網寮漁港西岸堤防旁建置全台第1座海域水質監測站,全天候24小時監測,透過大數據的掌握、分析,了解沿海水質的變化。

  • 全台首座純海水海域水質監測站啟用 全天候監測近海水質

    全台首座純海水海域水質監測站啟用 全天候監測近海水質

    為監測海洋水質,掌握沿海水質變化、成分,進而追出可能的汙染源,嘉義縣環保局向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爭取經費,在於嘉義縣東石網寮漁港西岸堤防旁建置全台第一座純海水海域水質監測站,透過24小時長期監測,可掌握牡蠣養殖區的水質變化。

  • 海洋悲歌再起 瀕危「中華白海豚」魂斷金門海岸

    海洋悲歌再起 瀕危「中華白海豚」魂斷金門海岸

    金門又發現死亡鯨豚,地點在小金門九宮碼頭右側岸際,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專家鑑定是瀕危物種「中華白海豚」,已採樣進一步釐清確切死因。

  • 少見6次才過關 大彰化東南離岸風電環差今初審通過

    少見6次才過關 大彰化東南離岸風電環差今初審通過

    環保署今(8)日第再審「大彰化東南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差案」,由於水下施工噪音恐影響白海豚生態不斷卡關,本次開發單位一次祭出3種降噪方法,經環評委員要求補充減噪具體操作規劃,本案經6次審查後終於決議通過,並送大會審查。

  • 金門徵「媽祖魚」目擊影像 每筆獎勵金600元

    金門徵「媽祖魚」目擊影像 每筆獎勵金600元

    國際瀕絕保育類海洋生物中華白海豚有「媽祖魚」和「海上大熊貓」之稱,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舉辦目擊紀錄影片、照片徵募活動,每筆獎勵金新台幣600元,採預約後到府收件,12月16日截止。

  • 颱風「白海豚」突生成 下波更強冷空氣這天報到

    颱風「白海豚」突生成 下波更強冷空氣這天報到

    (15:31更新)中央氣象局下午2點發布輕度颱風「白海豚」生成,未來路徑將朝日本移動,周四侵襲日本關西,對台灣沒有影響。

  • 陶博館人氣打卡牆 台北樹蛙吸睛

    陶博館人氣打卡牆 台北樹蛙吸睛

     人人都想成為網美、網帥,鶯歌陶瓷博物館搭上這股熱潮,邀請7位藝術家在館內打造7面以台灣動物為主題的「陶氣打卡牆」,無論中華白海豚、櫻花鉤吻鮭還是台北樹蛙,充滿童趣的裝置藝術, 讓每個人都能成為網紅。

  • 金門今年第12起  保育鯨豚魂斷安岐海灘

    金門今年第12起 保育鯨豚魂斷安岐海灘

    金門今(28)日又發現死亡保育類鯨豚,1隻俗稱「媽祖魚」的中華白海豚幼豚陳屍於安岐海灘,死亡原因不明,這已是金門地區今年發現的第12起鯨豚死亡個案,引起保育團體的關注。

  • 白海豚是媽祖魚? 保護區告訴你

    白海豚是媽祖魚? 保護區告訴你

     白海豚會不會睡覺?為什麼稱中華白海豚為「媽祖魚」?海豚會發出叫聲嗎?為什麼不同年齡段的中華白海豚皮膚顏色不一樣?在大陸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裡的科技館內,這些都有專業人士為民眾解惑,為的就是讓更多人認識「中華白海豚」。

  • 救護隊青年 送迷路白海豚回家

    救護隊青年 送迷路白海豚回家

     大陸國家級保護區裡的年輕人:迷路白海豚,我送你回家在面積460平方公里的大陸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的年輕隊員們,憑藉知識和熱情,守護著他們特殊的夥伴「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這個救護小組是大陸唯一一個以中華白海豚為主要救護對象的專業救護隊,十多年來,處理救護各類鯨豚230多起,其中中華白海豚190多頭。

  • 侯佩岑自認很會擔心  坦言育兒需學會放手

    侯佩岑自認很會擔心 坦言育兒需學會放手

    公視兒少生態節目《台灣特有種》第二季介紹在台灣西部海域生活的「中華白海豚」,日前邀請侯佩岑為VR動畫影片中的海豚媽媽角色獻聲。驚訝於存活數量居然只剩下不到70隻,侯佩岑感到惋惜及痛心,「我沒想到中華白海豚會面臨這麼多危險……」,也直言這次配音很有感觸,有許多危險是媽媽永遠擔心不完的,「學習放手也是我自己的一個重要課題。」本集內容將於2月14日周五晚間6點在公視頻道播出。

  • 中油:三接工區未在白海豚棲息地 以最小干擾方式施工

    關於環團31日於行政院召開訴願記者會指稱,中油不顧大潭海域發現白海豚,仍將放置沉箱,要求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應停止施工。對此中油澄清表示,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區,並不在行政院農委會已公告之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內,但未來仍會以對生態環境最小干擾方式施工,並關注白海豚。

  • 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 在珠海長隆啟動

    第2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宣傳月主題活動,日前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中華白海豚素有「海上精靈」的美稱,是大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港澳大灣區地處珠江口,既是全世界中華白海豚分佈最密集的海域。也是粵港澳經濟文化交匯的區域。

  • 瀕絕鯨豚魂斷金門海域  採樣釐清死因

    瀕絕鯨豚魂斷金門海域 採樣釐清死因

    金門狗嶼灣海域昨(2)日下午發現1隻死亡的瀕絕保育類鯨豚「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在中華鯨豚協會人員採樣送驗,進一步釐清死因後就地掩埋,未來將製作骨骼標本做為學術研究之用。

  • 香港95後拍紀錄片 見證白海豚失樂園

    香港95後拍紀錄片 見證白海豚失樂園

     95後香港女導演Daphne Wong被一則中華白海豚揹著已死的寶寶漂流7天的新聞感動,以中華白海豚為主題,在幾乎不花1毛錢的情況下,獨立拍攝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Breathing Room》做為英國法爾茅斯大學的畢業作品,獲頒英國BBC的Julia Cooper Memorial Award,並入圍奧地利因斯布魯克自然影展最佳導演,引發香港海洋環境保護的關注。

  • 響應地球1小時 陸關注白海豚保育

    響應地球1小時 陸關注白海豚保育

     大陸日前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邀請女星宋佳擔任大使,披露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危機。南海水產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指出,活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種群,分布在伶仃洋一直往西延伸到漠陽江口的海陵島附近,種群數量為2500頭左右,但漁民拋棄在海上的致命幽靈漁網、水汙染、海上工程和船舶噪音等人為侵擾,生存壓力的增大,使得這個最大的種群處在衰退之中。

  • 港珠澳大橋 耗資15億保護白海豚

    將於10月24日上午正式通車,總長約55公里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的港珠澳大橋,穿越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水域的海洋環境極為敏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在大橋修建過程中,為保護中華白海豚,耗資約3.4億元人民幣(約15億元新台幣)。

  • 故宮晶華形象短片 獲「坎城企業媒體銀海豚獎」

    故宮晶華形象短片 獲「坎城企業媒體銀海豚獎」

    法國坎城三大影片競賽之一「坎城企業媒體暨電視獎 2017,8th Cannes Corporate Media TV Awards」日前揭曉成績,台北晶華酒店委由巫言映像製作拍攝的「故宮晶華」形象影片—《A Transcending Journey》,獲得了企業形象影片類「銀海豚獎」的殊榮。

  • 離岸風電19案通過環評 1年可減3000萬噸排碳

    環保署今對外說明離岸風電環評審查進度,今年受理22案中,有19案通過初審,會建議環評大會通過,裝置容量達10.07GW,若順利投入發電,年可減3000萬噸排碳量。環保署強調,將嚴格監督開發單位施工的水下噪音,避免影響中華白海豚棲息。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