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藥補湯的搜尋結果,共13筆
新竹縣一名50歲確診病患,出現咳嗽、喉嚨痛、鼻涕倒流、忽冷忽熱、全身疼痛等症狀,透過中醫大新竹附醫視訊門診,中醫科主任徐新政開給清冠一號治療,並依照病患症狀給予清熱止痛中藥材,經過4天第二次視訊門診,病患已沒有喉嚨痛,也減緩咳嗽等症狀。
奚南薰先生是精通中醫藥學與書法二道的老前輩。其小篆溫婉蓄勁,在渡海來台的諸家中別樹高幟,堪稱是近代醫、藝雙才的典型人物。而論及「藥香」、「墨香」二者兼得之處,腦海中想到的便是素負盛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
天氣漸涼,又到了進補的季節,先前台中中藥鉛中毒事件人心惶惶,新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推出「認證標章」,有此標章商家,都是經公會驗證的中藥商店鋪,品質保證,若發現劣品或贗品也將在官網公告,守護民眾安全。
隨著國人飲食西化,使得脂肪肝的盛行率逐年攀升,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罹患脂肪肝和飲食、活動量以及作息等等有關,除了服用中藥、按摩穴位可以改善罹患脂肪肝的不良體質外,平常也可飲用洛神綠茶及山楂茶來降低血脂,預防脂肪肝。
竹科1名吳姓女工程師因工作壓力大,月經竟連續來1年多沒停過,原以為是子宮肌瘤難止血所致,但後來愈來愈疲憊,走路都會喘,經中醫師診斷,發現她是氣虛體質,以中藥調理健脾益氣,終於告別「滴滴答」的生活。
低溫連續好幾天,最近吃過薑母鴨、羊肉爐嗎?彰化縣衛生局抽驗冬令進補食材,包括紅棗、黑棗、枸杞、龍眼乾、山藥、黑白木耳、湯圓及各種火鍋料和調味醬等140件,結果有2件紅棗、1件枸杞、1件龍眼乾、1件山藥及1件小黃瓜檢出農藥殘留與規定不符。
今年28歲的陳小姐,為了改善腸胃與鼻子過敏問題,長期以來都有服用中藥調理體質的習慣,但近日早晚溫差大不慎得了感冒,前往西醫看診,卻忘了主動告知醫師,平時有服用中藥的習慣,擔心中西藥合併會產生副作用,像陳小姐的例子,也是大部分民眾的困擾,平時能透過哪些管道解答藥物疑問呢?
吃補變吃毒?許多媽媽認為母乳營養勝過牛乳,但並非每個媽媽都「有資格」母乳餵食孩子,適得其反,反倒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而問題就出在媽媽吃進什麼!「無毒專家」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坊間不少食材潛藏的危機比蔬果農藥還毒,連他也不得不投降,每年自費2千萬元檢測食材才安心。
張艾亞跟曾子余上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推薦健康宵夜,張艾亞親手做泡菜豬肉泡麵,被曾子余控訴太鹹了,曾子余最愛滷味,竟把標榜「中藥」的滷味湯,當做中藥在補身體。
報導/張雅雯
自熬湯藥販售,已經觸法!陳姓男子買來藥材,在家自熬「十全補膏」販售,遭警方查獲送辦。檢方指出,煎製完成的十全大補湯丸屬藥品,未經核准,不得擅自製造、販售,21日偵結,依違反《藥事法》將陳男起訴。
台灣中醫藥製品「登陸」可望有所突破!中醫藥委員會昨天指出,兩岸最近密切接洽,台灣中藥濃縮製劑最快明年可在廈門地區先行試賣,屆時台灣製的加味逍遙散及六味地黃丸等科學中藥可望首度打入大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