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中蘇條約的搜尋結果,共34

  • 伴君如伴虎 蔣介石與外交才子葉公超

    伴君如伴虎 蔣介石與外交才子葉公超

     葉公超於1939年從政後,在外交界顯露頭角,到1949年已經真除外交部長,但此時國民政府風雨飄緲,從南京、廣州、重慶、最後遷到台北。

  • 史話》建國紀念郵票上的秋海棠(劉良昇)

    史話》建國紀念郵票上的秋海棠(劉良昇)

    這兩張發行於1971年的中華民國建國60周年紀念郵票,是我開始集郵後所放入的第一套郵票,對我而言意義深重,彌足珍貴。

  • 史話》中共的「東北同志」態度強硬──馬歇爾調停之11(蔣世安)

    史話》中共的「東北同志」態度強硬──馬歇爾調停之11(蔣世安)

    到了3月上旬,蘇聯軍隊自東北開始撤退,東北問題更緊張起來了。3月10日,馬歇爾約周恩來談東北問題,馬告訴周:彼將離渝返美,約3、4周回來,願在離渝前弄清共方對東北的政策。因從最近兩周的新聞廣播中,感覺中共政策已受蘇聯影響,有改變趨勢。並云國民黨二中全會頑固派如此猖狂,多少也影響東北問題。

  • 史話》美國郵票裡的中華民國(劉良昇)

    史話》美國郵票裡的中華民國(劉良昇)

    近日舍弟傳送了一張郵票的影像給我,吸引了我的眼球。

  • 頭條揭密》韓戰70周年:影響台灣命運卻鮮為人知的真相

    頭條揭密》韓戰70周年:影響台灣命運卻鮮為人知的真相

    今年是韓戰70周年,美、韓的紀念活動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而相對顯得低調,做為參戰一方的大陸則因與美國關係惡化而高調宣揚。但是這場牽動美、蘇、中、南北韓、日本、英國與台灣的戰事,初步決定了二次大戰之後的國際格局,是往後數十年冷戰的開端。70年來逐漸曝光的韓戰真相讓人怵目驚心,尤其是當時台灣夾在國際局勢動盪中隨波逐流,驚險之處也令人捏把冷汗。

  • 陳誠遣散偽軍 林彪乘機延攬

    陳誠遣散偽軍 林彪乘機延攬

     白崇禧本是四平街會戰的主要畫策人,林彪敗退之後,白氏即主張乘勢窮追,縱不能生擒林彪,也須將共軍主力摧毀。當時負責東北軍事指揮的杜聿明雖同意白氏的主張,但未敢專斷,陳明仁則認為戰事瞬息萬變,時機稍縱即逝,應立刻揮軍窮追,結果乃聯銜電蔣請示。不意所得線電竟是「暫緩追擊」,共軍因此能從容北撤。前敵將領得此覆電,無不頓足浩歎,白崇禧亦頹然而返。

  • 拒平分南北政權 蔣毛談判決裂

    拒平分南北政權 蔣毛談判決裂

     中共方面的態度,亦非如過去之強硬,迨政府代表王世杰等與周恩來等續商停止軍事衝突時,周等即提議無條件停戰。蓋中共此時軍事迭受挫折,政府軍又正向熱河前進,彼等亟需停戰故也。對其在東北方面的軍事部署,亦作改變,放棄了「獨占東北」的企圖。

  • 拒平分南北政權 蔣毛談判決裂──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五)

    拒平分南北政權 蔣毛談判決裂──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五)

    在莫斯科,蔣經國和史達林有兩次會談,第一次在1945年12月30日,第二次在1946年1月3日。參加會談的還有蘇聯外長莫洛托夫(V.M.Molotov)和中國駐蘇大使傅秉常。在兩次會議中,大致坦誠相對。事後,史達林給蔣介石的信,肯定這次會議,說:

  • 蘇聯、中共態度由硬而軟

    蘇聯、中共態度由硬而軟

     蔣介石於12月13日出巡北平,布置進取察、熱兩省,命第十六軍於20日前完成進攻宣化、張垣準備。立即向南口、居庸關集中。入錦州之杜聿明部亦西進指向熱河,於1946年1月上旬進抵阜新、朝陽、平泉等地。

  • 安關內圖關外 一箸失全盤敗

    安關內圖關外 一箸失全盤敗

     情勢的演變,愈來愈顯嚴峻,11月9日,重慶中央高層會議,擬對中共「作重大讓步,求取和平,在假統一之形式下,暫取分疆而治之策」。決定先派蔣經國為蔣介石之「私人代表」,赴莫斯科見史達林,商中蘇關係「根本問題」。

  • 安關內圖關外 一箸失全盤敗──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二)

    安關內圖關外 一箸失全盤敗──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二)

    為了爭奪日軍的受降,國、共兩軍已大打出手。中共軍且已搶先進入東北。在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時,毛澤東就興奮地說:「現在同蘇聯紅軍配合作戰,是痛快的。」遂令靠近東北地區的呂正操、張學詩、萬毅、李運昌等部準備向熱河、遼寧及吉林等地進軍。進入東北地區的中共軍,即與蘇軍取得聯絡。蘇聯遠東軍外貝加爾方面軍馬林諾夫斯基(R.Y.Malinovsky)派貝魯羅索夫中校為代表到瀋陽,偕同中共瀋陽衛戍司令曾克林於9月14日飛抵延安,要中共派負責人前往東北,以便就近協調行動。蘇聯駐重慶大使也向中共方面建議:根據蘇共領導人的意見,中共應「確保張家口、古北口、山海關線,防蔣進攻。」在此一連串的訊息下,中共認為已進入奪取東北的良機,提出「東北為我勢必所爭,熱、察兩省必須完全控制。」確定了「向北推進,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此時正是毛澤東在重慶會談期間,故其所提條件,亦非蔣氏所能接受也。

  • 莫斯科為何不許毛革命

    莫斯科為何不許毛革命

     編者按:對中國、亞洲以及世界極具影響力的蔣介石與毛澤東--自192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以來,二人交鋒長達半世紀,研究蔣毛關係,成為一門重要的學問!蔣、毛二人的爭雄,可分為前後兩大時期:前期在大陸,為時二十二年(1927-1949),包括十年勦共戰爭、八年抗戰,以及四年戰後內戰,當中的八年抗戰,雖云合作,實則貌合神離,並未停止對抗。後期則分隔台海兩岸,持續對抗的二十六年(1949-1975),撤退到台灣的蔣介石仍意圖反攻大陸,而領著新中國的毛澤東則是一心想要解放台灣,但最後都未能完成心願。近年由於局勢變遷及資料開放,較易出現客觀的研究,民國史專家蔣永敬、劉維開合著的《蔣介石與國共和戰(1945-1949)》一書,從蔣介石與相關重要人士之日記,以及國、共兩方已刊布之歷史資料為基礎,輔以大量民國歷史檔案文獻等,還原國共內戰背後的國際關係、社會脈動以及蔣、毛二人與國、共兩黨重要人士的權謀策略,引領讀者進入1945年至1949年的時光隧道。

  • 莫斯科為何不許毛革命──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

    莫斯科為何不許毛革命──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

    編者按:對中國、亞洲以及世界極具影響力的蔣介石與毛澤東——自192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以來,二人交鋒長達半世紀,研究蔣毛關係,成為一門重要的學問!

  • 無色覺醒》賴岳謙:普丁這一小段話!揭露中俄異常緊密?

    無色覺醒》賴岳謙:普丁這一小段話!揭露中俄異常緊密?

    歡迎收看《無色覺醒》第446集播出,由主講人賴岳謙為觀眾分析:「普丁這一小段話!揭露中俄異常緊密?」

  • 中俄關係70年 新時代提升新定位

    中俄關係70年 新時代提升新定位

     中俄關係經過70年風雨歷程,跌宕起伏,雙方在利益重疊時合作,利益分歧時對抗,在信任有限的狀況下,中俄關係的轉變更值得外界探討。今年6月5日,中俄雙方決定將關係提升為《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是中國對外雙邊關係中,首次出現的新定位,所含意義重大,不言而喻。

  • 兩岸史話-為求自保 開始吹捧毛澤東

    兩岸史話-為求自保 開始吹捧毛澤東

     林彪看在眼中,也許深怕爾後步彭德懷、劉少奇後塵被鬥,同樣為求自保,學習劉少奇媚毛作法,開始吹捧毛澤東。

  • 兩岸史話-任抗戰大學校長 積極鼓吹抗日

    兩岸史話-任抗戰大學校長 積極鼓吹抗日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日,林彪率部隊途經閻錫山防區,於隰縣(位於山西太原西南)之北千家莊附近,被閻部第十九軍哨兵誤以為是日軍射傷肺部和脊椎,傷勢嚴重。朱德、彭德懷致電蔣介石:「一一五師師長林彪在隰縣以北負重傷,後送延安治療。」蔣介石批准。

  • 兩岸史話-葉公超與外蒙古入聯案

    兩岸史話-葉公超與外蒙古入聯案

     編者按《葉公超的兩個世界-從艾略特到杜勒斯》一書由湯晏所著,衛城出版社出版。葉公超是中華民國知名外交官,在1949年大陸淪陷前夕,開啟了近10年的外交部長任期,並於1958年台海危機時,接下駐美大使職務,為我國外交打下堅實基礎。然而1961年外蒙古入聯合國案後,葉公超遭罷官,本刊特摘錄書中關於此段歷史的曲折。

  • 葉公超與外蒙古入聯案——認為必要時台北應該棄權(一)

    編者按:《葉公超的兩個世界-從艾略特到杜勒斯》一書由湯晏所著,衛城出版社出版。葉公超是中華民國知名外交官,在1949年大陸淪陷前夕,開啟了近10年的外交部長任期,並於1958年台海危機時,接下駐美大使職務,為我國外交打下堅實基礎。然而1961年外蒙古入聯合國案後,葉公超遭罷官,本刊特摘錄書中關於此段歷史的曲折。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