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丹麥馬士基集團的搜尋結果,共18筆
長榮公司租用的「長賜輪」(Ever Given),2021年3月於蘇伊士運河擱淺,連帶阻塞運河6天,影響世界貿易。今(13)日有外媒報導指出,航運集團馬士基(Maersk)已於丹麥法院對長榮提出告訴,據傳求償金額約達13億元台幣。
丹麥航運集團馬士基(A.P. Moller-Maersk)周三表示,儘管2022年獲利創新紀錄,但是貨櫃量和運費的下跌,將導致今年獲利大幅縮減到4分之1水準。
2023年元旦走馬上任的馬士基集團(Maersk)新執行長柯文勝(Vincent Clerc)面對全球經濟惡化、運價下跌的艱困環境,但過去幾年他在馬士基推動科技整合效果有成,令外界期待他繼續帶領集團轉型。
推進近11個月,中國國有貨櫃巨頭中集集團併購馬士基(Maersk)旗下冷凍貨櫃業務告吹,在美國監管機構出手、對於市場壟斷的質疑,中集集團最終放棄這樁近10.84億美元規模的收購案。
航運貨櫃製造商中集集團(CIMC;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公司)和丹麥的馬士基貨櫃工業(MCI;Maersk Container Industry)在周四的一份聯合聲明中說,兩家公司已經放棄合併計畫,並指出來自監管單位的挑戰。
由於全球供應鏈的壅塞現象持續,拉高了運費,船運集團馬士基(Maersk)周二公布第二季營收表現擊敗原先預期,並上調全年獲利展望。
巨型貨輪「長賜輪」擱淺在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阻礙諸多貨輪通行。全球航運巨擘馬士基集團和德國的赫伯羅德輪船公司表示,正研議蘇伊士運河以外的選項,包括繞道非洲。
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商丹麥馬士基集團(Maersk)19日公布今年第二季(4~6月)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並看好航運需求可望於第三季回溫,但該公司警告今年全年需求恐大幅衰退。
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商丹麥馬士基集團(Maersk)19日公布今年第二季(4~6月)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並看好航運需求可望於第三季回溫,但該公司警告今年全年需求恐大幅衰退。
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丹麥馬士基集團(A.P. Moller Maersk A/S),分拆集團業務又有新動作,周三宣布以11.7億美元價碼,將旗下油輪部門出脫給該公司的控股股東APMH Invest A/S,這是繼去年9月宣布分拆運輸與能源業務後的第2樁出售計畫。待交易完成後,買方擬與三井物產合組財團共同經營油輪業務。
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Total)將以74.5億美元收購馬士基石油公司(Maersk Oil),並表示這項交易有助於提升道達爾的業績和現金流。
9月無非是全球海運業自2008年以來最動盪的一個月。自韓進宣布破產後,丹麥百年海運龍頭AP Moller-Maersk 集團也宣布將旗下負責海運物流的《馬士基海運》(Maersk Line),和原油開採的Maersk Oil、Maersk Drilling、Maersk Tankers、和 Maersk Supply 等 4 家公司分為兩部份經營,為日後市場做準備。
丹麥集團馬士基(A.P. Moller - Maersk)周四宣布將一分為二,未來兩家公司將各聚焦於運輸和能源業務。有鑑於海運業景氣陷入數年來最深低谷,油價位於歷史低點,促使馬士基作出分拆的決定。
丹麥集團馬士基(A.P. Moller–Maersk)周四宣布將一分為二,未來兩家公司將各聚焦於運輸和能源業務。有鑑於海運業景氣陷入數年來最深低谷,油價位於歷史低點,促使馬士基作出分拆的決定。
貨櫃船運今年虧損擴大,船東相繼賣資產縮減虧失,連業界龍頭丹麥馬士基都公開表示要出售集團資產。而繼長榮海運在第2季與子公司青標海運出售貨櫃獲利25.53億後,陽明也決定出售約4千個冷凍貨櫃,估有近3億獲利,並研究出售其他合適資產。
丹麥航運集團馬士基(A.P. Moeller-Maersk)周五公布,第3季淨利大幅衰退48%,與該公司2周前調降的財測相符。馬士基表示,上季業績主要受到航運景氣低迷和油價下跌的打擊,使貨櫃運輸與石油事業利潤皆現萎縮。
丹麥航運集團馬士基(Maersk)周五表示,由於全球貨櫃的航運需求不如公司預期,因此調降今年的全球獲利預測。預期今年獲利只有34億美元,低於公司原先預估的40億美元。主要是集團旗下全球運輸量最大的貨櫃航運公司馬士基航運,其業績表現不如預期所拖累。集團預期馬士基航運今年的獲利,從原先預測的逾22億美元,下滑至16億美元所致。馬士基表示,集團第3季淨利7.78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4.7億美元。
世界航運巨頭丹麥馬士基集團旗下的全球最大集裝箱船26日成功首航廣州港南沙港區。這標誌著廣州港在打造國際樞紐港口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也是雙方加強合作的又一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