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乘數效果的搜尋結果,共34筆
元大寶華綜經院22日發布最新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下修至1.91%,較去年9月預估的3.08%,大減1.17個百分點,且同步上調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至2.39%,顯示通膨壓力仍在。
國發會21日指出,前瞻建設前三期(106~111年)總計投入預算5,599億,帶動逾7,000億的實質GDP,投資乘數達1.26,對於促進經濟成長有極大助益,前瞻第四期也將在明年展開。
今年來跌跌不休的台股,在國安基金7月12日緊急宣布進場後,有效穩住了投資人恐慌情緒,並帶動一波近1,500點的大反彈,然而國內外政經挑戰持續升級,企業界也不斷釋出下半年旺季不旺的警訊,再加上外資在台股的賣超繼續擴大,國安基金史上第八次的護盤行動,能不能完勝退場,考驗恐怕才正要開始。
產業關聯表可以告訴我們,當某部門最終需要出現,為滿足此一需要所進行的生產活動,會誘發哪些產業投入,惟這個誘發效果包括輸入品,為免高估誘發效果,宜觀察國內關聯程度表(扣除輸入),本文援引的數字皆來自「國內關聯程度表」。
時隔14年,中央銀行16日理監事會議再度雙管齊下,同時調高重貼現率半碼(0.125個百分點)和存款準備率1碼(0.25個百分點),此舉也宣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從去年的口頭示「緊」到今年3月首度調高重貼現率的「價格緊縮」,進一步到本次提高存款準備率的「實質緊縮」,也就是不論價或量,央行都以行動宣告了緊縮的方向和意志,但此舉是否可替台灣高漲的通膨預期和國際央行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果止血,恐還有待觀察。
大陸經濟受疫情封城措施衝擊快速下滑,中金公司最新報告認為,大陸自2021年12月以來持續推出穩增長措施,目前在財政、貨幣、房地產需求端的寬鬆力度已跟2020年相差不多,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回升。
五倍券明(8日)開放領取消費,恰逢百貨周年慶,是否會刺激民眾「報復性消費」?求職網站《yes123》公布「五倍券使用計畫與百貨周年慶消費調查」,高達90%的上班族有使用五倍券的規劃,人均消費6千元起,其中57.8%採「紙本實體券」的方式、42.2%採「數位券」方式。
高雄市政府9日宣布推出「高雄開就賺」振興活動,內容除市長陳其邁先前預告加碼的「高雄券」外,也將比照去年推出抽獎活動,並結合業者祭出各項優惠,吸引購物消費潮。
2008年底立法院三讀「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及「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預算」,編列857億(含行政費19億),於次年發放。2020年6月行政院推出「振興三倍券」,編列511億(含行政費23億)於7月發放,惟這筆支出於2020年10月才於立院通過追加預算。
政府對發放振興經濟「五倍券」的決策已近敲定階段,雖然各界不同看法陸續出現,但行政院似乎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要發放五倍券。我們建議行政院在最後做成決定之前,還是要多聽外界建言,仔細評估利弊得失,以免事後發現自己真的故步自封、冥頑不靈。
肆虐全球一年多的covid-19,有一項意外收穫,「減少接觸」,竟促成貨幣數位化加速實現的環境。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表示:「貨幣銀行學告訴我們,央行發行一兆多的通貨,透過銀行不斷重複的存款與放款過程,創造出的貨幣供給量高達四、五十兆元,稱為貨幣乘數效果,如果通貨全部數位化,過去從教科書裡學到的金融界的概念會完全不同,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在國內疫情趨緩之際,國旅盛行,受惠的地區可能以風景區、花東、離島為主,六都大多只能局部受惠,高雄市甚至有商圈消費疲軟的難題。為此,臺中市政府在7、8月間推出「臺中購物節」;臺北市目前也在推「外宿節」。這些案例提供我們檢視疫情下如何有效提振城市經濟的經驗。
徐志摩《常州天寧寺聞禮殲聲》:「這鼓一聲、鐘一聲、磬一聲,…,樂音在大殿裡,迂緩的,漫長的回盪著,無數衝突的波流諧和了,無數相反的色彩淨化了,無數現世的高低消滅了…諧音盤礡在宇宙間,解開一小顆時間的埃塵,收束了無數世紀的因果。」
振興三倍券上路,人潮上街以採買日常用品為主,金融學者殷乃平憂心,政府刺激經濟的美意效果恐怕有限,若三倍券買完日常用品後,替代原有的現金,等於沒有明顯額外消費,就看不到拉抬全年經濟成長率(GDP)的成效了。
實體振興三倍券15日上路,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表示,最新修正2020年實質經濟成長率1.15%中,已涵蓋三倍券帶動經濟的乘數效應,初估影響GDP約0.2~0.3個百分點,等於扣除掉振興三倍券的效益,今年經濟成長率會在「保1」邊緣。
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相較於世界主要經濟體,截至目前實屬相對輕微。例如今年1~5月,我國的進口與出口年增率,分別是1.4%與1.5%。雖然力道不強,但是至少維持在正成長。我國為出口導向國家,出口成長與經濟成長往往高度相關,而進口成長則意味對投資與消費兩大內需引擎的支撐。
為刺激消費振興經濟,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振興券」終於推出,每人用1000元現金換3000元券,改稱「振興三倍券」。紙本從7月1日起預購;信用卡、電子票證與電子支付從7月1日起綁定,都從7月15日起領取消費。蘇院長老王賣瓜,認為三倍券「三好一溫暖」:「好領、好用、好刺激、最溫暖」,但從小店家、小庶民角度,卻感覺是「三不一計較」:「不好領、不好用、不刺激、最計較」。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8)日指出,振興券可誘發出多少消費,會有多大的乘數效果?取決於平台業者、銀行、店家及夜市的加碼,目前業者已開始加碼了,相信會讓消費熱起來,國發會正在估計這個乘數效果。
日前主計總處發布國內經濟展望更新預測,預估今年民間消費將遭逢自2009年以來的首度衰退,民間消費金額相較於2月份預測值減少了2,677億元,使得原本預期民間消費將較去年成長2.14%,逆轉為衰退0.65%,也導致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從2月份預測的2.37%降至1.67%。為減緩消費急遽萎縮對國內經濟所帶來的衝擊,行政院上周公布了「振興三倍券(振興券)」措施,期能為疲軟的消費動能增添薪火。
行政院長蘇貞昌宣稱三倍券,在乘數效果下將創造千億效益。但立院法制局提報告指出,此次振興券與當年馬政府消費券,都有政府補貼部分,當大環境不好,民眾花費本就保守,「不宜過度期待促進經濟之乘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