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互動常態化的搜尋結果,共13筆
8 月 21 日,由南京市電影電視動漫藝術家協會、台灣電影製作發展協會主辦,南京市台誼會承辦的 「寧台影視製作發展交流會」圓滿舉辦。
針對台日關係的未來發展,蔡英文總統昨天提出三個期許,期盼雙方用更常態化方式進行區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合作。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也表示,他深信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建立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時,就已將未來台灣加入的可能性考量在內,「我也下定決心會盡一切所能協助」。
蔡英文總統今天表示,台日關係近幾年的發展,進入史上最友好的新紀元,她提出三個期許,希望能夠在這些堅實的基礎之上「預約台日下一個五十年」。她強調,台日都位於第一島鏈上的關鍵防線,更應該要深化合作,共同維護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雙方基於這樣的共識,可以建立更緊密、更常態化的合作模式,進而更穩定的運作。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3日在盧森堡會談,這是雙方近3個月再度會面。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解讀,中美高層頻繁會晤,代表雙方已逐漸摸索出互動模式;中美關係方面,兩國仍有競爭,但合作比重略增。
今年10月以來共機擾台數量頻創新高,台海情勢緊張。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在立法院專案報告時指出,共軍強化備戰及加大對台軍事威懾常態化,施壓台灣調整政治立場,整體評估目前台海情勢未持續急遽升高,將繼續關注後續中美互動及中共對台作為動態,妥慎應處。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等綠營大老和兩岸專家,昨天呼籲兩岸摒棄民粹對抗,在防疫經驗和疫苗研發上攜手合作,共同對抗病毒和經濟蕭條。綠委賴瑞隆也建議兩岸在520前釋出更多善意,讓兩岸未來4年有更好的互動發展。
從無法寄出的家書到跨越海峽的愛情,從回不去故園到生活在兩岸,從杳無音信到「加我微信」,海峽的變遷不僅體現在物理距離的跨越,也在於心理隔膜的消除。有很多往來兩岸、心繫兩岸的人士,他們被稱為「兩岸族」。隨著兩岸民眾互動日益頻繁、密切,心理層面上的「海峽正在被彌合」。
國民黨新任主席洪秀柱甫上任,大陸涉台人士認為,未來民進黨執政,兩岸政府不易常態溝通,國共平台將更加重要;也認為只要有合適時間地點,國共兩黨主席的「洪習會」是遲早的事,至於「馬習二會」,基於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作出的重要貢獻,和習近平在馬習會晚宴的那句「後會有期」,未來仍很有機會再次上演馬習會。
行政院長毛治國今(28)日在行政院會聽取陸委會「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問金門情形」報告後表示,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問金門及舉行第三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象徵兩岸官方互動常態化往來深化紮根,及雙方共同維繫兩岸和平穩定局面的堅定信念,並向外界傳達兩岸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提升兩岸發展動能。
28日上午,行政院長毛治國在行政院會聽取陸委會「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問金門情形」報告後表示,本次在金門舉辦的第三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針對「貨貿協議」、「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陸客中轉」等議題,請各主管機關儘速安排後續業務溝通與商談,及早達成共識,造福民眾。
「夏張會」即將登場,兩岸兩會高層會談緊接在後舉行,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介正認為,國內政局皆未明朗之際,雙方政府不會刻意尋求「爆點」,夏張會凸顯的就是兩岸事務首長互動邁入了常態化。
大陸國台辦於12月31日舉行2014年最後一場例行記者會,發言人范麗青評論過去一年兩岸關係發展情況時表示,2014年是兩岸關係「克難前行、穩中有進」的一年。她更進一步指出,克難前行的「難」,主要是台灣政局出現一些變化,未來兩岸還需擴大交流合作。
前副總統蕭萬長與美國國務卿凱瑞在APEC會晤,象徵台美關係更上一層樓,台美高層互動可望透過APEC平台,朝常態化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