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互釋善意的搜尋結果,共46筆
尹錫悅就任後首訪日本傳出佳音,韓國16日決定撤回曾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對日本的控訴,日本也將取消對韓國重要半導體生產材料的出口限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26日先後向對方釋出善意,使先前一度傳出變數的習拜面對面會晤,再現希望。習近平呼籲加強溝通和合作,找到新時代中美正確相處之道;拜登也隔空喊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衝突,且習近平明白這一點。
在大陸民用無人機連日侵擾我外島守軍後,廈門市公安局3日突然宣布,為了讓「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順利舉行,已發出包含無人機等民用小型航空器管理的禁航令,為期10日。此項消息發布的時機敏感,外界多認為陸方有緩和兩岸關係的用意。但無論如何,此舉應可為近期的兩岸無人機風波暫時畫下句點,但平靜能維持多久仍有待兩岸政府的善意而定。
巴基斯坦新任總理夏巴茲(Shahbaz Sharif)11日發表當選演說,向印度伸出橄欖枝,稱克什米爾問題的解決將使雙方能夠專注於貧困等共同問題。希望與印度建立良好關係,又稱鄰居無法選擇,而是必須忍受。而印度總理莫迪同日在推特發文,祝賀夏巴茲。兩國總理互釋善意的做法,也讓兩國關係改善露曙光。
前國民黨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將於9日出發參加「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可望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對此,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表示,一直以來不反對兩岸和平交流,但兩岸交流要互釋善意,若有一邊無法配合就做不到,建議對岸共機明天起不要再繞台,以此作為釋善意的行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除「小小明」回家禁令,允許2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陸配子女入境,2歲以上仍暫不開放。陸生方面,指揮中心繼之前開放19個國家地區境外生入境後,宣布約3533名應屆畢業陸生可入境,但仍有4千多名陸生不得其門而入。過去幾個月,「小明」有家回不得、陸生返校受阻,一直是兩岸關係低迷癥結原因之一,至今仍不能完全解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除「小小明」回家禁令,允許2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陸配子女入境,2歲以上仍暫不開放。陸生方面,指揮中心繼之前開放19個國家地區境外生入境後,宣布約3533名應屆畢業陸生可入境,但仍有4千多名陸生不得其門而入。過去幾個月,「小明」有家回不得、陸生返校受阻,一直是兩岸關係低迷癥結原因之一,至今仍不能完全解決。
原訂下周進行的中美貿易談判代表通話,突然提前登場。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8日與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財政部長穆努欽通話,雙方同意為履行中美貿易協議創造有利條件,且期待及時履行協議義務。另在防疫問題上,雙方也同意加強衛生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兩岸關係緊繃,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分析,這次疫情兩岸出現民意對抗,而這種現象是受到民粹主義的影響,不利於建構「後疫情時期」的兩岸關係;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則建議,兩岸領導人應該釋出善意,來緩解民意對抗氛圍,這可能是替兩岸僵局解套的鑰匙。
三三會理事長許勝雄15日在例會表示,兩岸問題非一時之間可以解決,但只要不以激進的言語激化對立,不管是民間或是政府,只要雙方能夠互釋善意,其實還有其他的管道可以溝通,兩岸領導人應用長遠、寬闊的心態來處理兩岸問題。
10月中旬,美中會談協商釋放善意,如雙方針對外匯市場透明度與市場自由度達成共識,以及雙方為了舒緩政局情勢暫提出口頭協議,加上美國處於降息循環中,新興市場利率跟進調整,但評估利差方面仍具吸引力,尤其是墨西哥、印度、印尼等國家,而新興市場多國央行採取降息刺激政策,新興當地債市資金淨流出壓力趨緩,或可為未來逐步彈升取得向上空間。
中美副部長級貿易談判前夕,中美均展現和解姿態,美國農業部在美東時間17日證實,中國連續第三天向美國採購26萬噸美國大豆。此外,川普也表示,中美有可能在美國11月總統大選前達成協議。
上周滬深股市強勢整理,受降準利多影響,9日滬深股指強勢上漲,之後兩個交易日大盤強勢調整,至12日美方推遲上調2500億美元商品關稅,滬深股指全線收紅。全周看,主要股指上漲約1%。
新浪財經報導,12日下午4時30分,在岸人民幣(CNY)收報7.0882,上一交易日收報7.1179,升值297基點。
陸美貿易戰激化後,雙方再度釋出友善訊息。陸副總理劉鶴26日說,希望冷靜磋商解決問題,美國總統川普則稱,25日接到北京來電盼重啟貿易談判,他認為能夠達成協議。
歷經4小時會談的第12輪中美貿易高層級談判31日結束。中方發表聲明指出,中美此次對經貿問題進行坦誠、高效、建設性的交流,中方將根據國內需要,自美採購農產品,及美方將為採購創造良好條件。此外,雙方預計9月在美國舉行下一輪談判。
高雄加工出口區11日舉行新建工程動土典禮,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與高雄市長韓國瑜在選後首度同框。日前韓開直播槓上行政院,前天又稱要當面與陳請託4大項議題,昨也釋出善意說,要韓「直接列張清單,隨時可以來找我」,似乎有意破除「卡韓」流言,縫補蔡政府與高市府裂痕。
為期兩天的中美貿易談判結束,中美雙方互釋善意,但貿易戰結果將延至月底中美領導人會面後再見分曉。在此之前,根據中美雙方敲定的時間表,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與美國財長努欽將會在2月中旬先行率團訪問北京,繼續進行進一步談判,至於習川會,根據美國總統川普的說法,「會面將可能不止一次」。
中美貿易談判正與時間賽跑,雙方寄望3月1日前達成協議。17日傳出,美方內部提出,取消2018年對中國所加徵涉及2,50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中方也有意重啟中斷3年的美雞進口。儘管美方稍後否認將在關稅上讓步,但雙方互釋善意的訊息傳出,仍激勵美股、陸港股市走強。
蔡英文總統元旦談話中提到兩岸關係「四個必須」,國民黨中央批評蔡言論仍然不脫「怪東怪西怪中共」的論調。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九二共識」與「兩岸一家親」已被標籤化,他認為若心有芥蒂,說什麼也沒用,彼此都有善意最重要。高雄市府則回敬「三個必須」,強調要少一些政治對抗,多一些民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