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亞洲偶戲的搜尋結果,共10筆
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邀請加拿大DJ無尾熊小子(本名:艾瑞克.辛)來台,帶來作品《蚊子爵士夢》,日前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亞洲首演,18日更邀請近400名來自偏鄉和社福單位的孩子進場欣賞,舞台上的偶戲,透過現場攝影,即時投影投放到大銀幕上,就像在看一場現場演出的電影,孩子們的笑聲響徹音樂廳,場面熱鬧溫馨。
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邀請加拿大DJ無尾熊小子(本名:艾瑞克.辛)來台,帶來作品《蚊子爵士夢》,日前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亞洲首演,舞台上的偶戲,透過現場攝影,即時投影投放到大銀幕上,現場有如小型電影片廠,孩子們的笑聲響徹音樂廳,場面熱鬧溫馨。
雲林縣「台灣布袋戲傳習中心」規畫「世界在掌上:美國西北木偶中心典藏展」,13日於虎尾鎮布袋戲館開跑,與美國西雅圖西北木偶中心(Northwest Puppet Center)合作,展出百餘件來自世界5大洲的珍貴收藏品,各有其獨特亮點,引導民眾體驗世界戲偶之旅,同時為10月登場的雲林「國際偶戲節」暖身。
新冠疫情持續趨緩,台中國家歌劇院即日起重新啟動各系列活動,其中,因疫情影響而推遲上檔的歌劇院沙龍《焦元溥瘋歌劇》、今年全新企畫的《鄭嘉音談偶戲》,都將從今天開始至12月13日間,舉辦10場講座與示範演出,盼再度串起觀眾與藝術的深度連結。
南非共和國曾是我國重要的邦交國,至今仍有許多台商及僑胞組織在當地活動。此次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能有機會在南非最重要的美術館—南非國家美術館 (South Africa National Gallery) 舉辦「亞洲偶戲的魔力—美女、英雄、反派角色、神明和小丑」展
有全球最完整亞洲偶戲收藏中心之稱的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將於下月13日在南非國家美術館展出150多件經典偶戲文物,這是該館首次前往非洲辦展,文化部文化交流司副司長紀東陽、台原偶戲館長羅斌與外交部專委黃裕峰20日舉行記者會,宣布這個好消息。
來自荷蘭萊登大學的漢學博士羅賓,想把偶戲文化帶到偏鄉,經過一年的規畫,21日終於在永樂廣場搭建了全世界第一座「行動偶戲博物館」,在這裡可認識及操作布袋戲、皮影戲和傀儡戲,讓偶戲娛樂重現大稻埕。
偶戲的發揚傳承也可以跨界、有創意。台原偶戲團、蘇荷兒童美術館與寬庭美學共同發起「我的故事我的偶」活動,帶著寬庭家飾寢具製作過程的餘布與材料前進偏鄉小學,在藝術教育與製偶專業的配合下,引導孩子從發想角色開始學習製偶與操偶。
「我覺得偶戲非常美,所以很想推廣它的精髓!」來自荷蘭的羅斌,研究、推廣台灣偶戲超過20年,目前更擔任大稻埕「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館長。因為有他,台灣偶戲得以在海外發光。台北市長郝龍斌2日頒贈「榮譽市民狀」給羅斌,感謝他的貢獻。
2011年台北「飛人集社」和馬賽「東西社」劇團,首次攜手創作,跨洋推出的「一睡一醒之間」首部曲《初生》(La Naissance),今年新春獲法國土魯斯「亞洲製造」藝術節邀請演出。這齣透過「出生」,看待生命美好的偶戲作品,4月將回到台灣巡演宜蘭、新竹、嘉義、台東、台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