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亞洲債券的搜尋結果,共559筆
有「鱷王」之稱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戴利歐(Ray Dalio)表示,利率走升和通膨的隱憂加劇下,他寧可現在滿手現金也不去買債券。
市場憂心碧桂園事件擴大,大陸政府再次大幅釋出貨幣寬鬆政策,法人表示,在大陸政府政策持續出檯穩經濟,投資陸債不用太悲觀。
星展銀行(台灣)今舉辦2023年第三季投資展望記者會,由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表示,FED本周預計將再升息1碼,之後也有再一次升息的機會,預計政策利率到5.5%會停留一段時間,下半年的股債配置,股市看好亞洲不含日本的市場,債券相對看好成熟市場投資等級債。至於黃金,未來12個月上看2050美元,可列入資產配置!
日盛投信20日表示,經濟數據顯示美國通膨壓力大幅減輕,市場對升息擔憂緩解、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低,根據美銀截至7月12日統計資料,投資級與非投資級債皆迎來資金淨流入,其中,以非投資級債動能居主要債市之冠。
企業信用基本面仍穩健,加上今明兩年經濟或會重回成長,2023年以來亞洲債市的違約狀況均已顯著好轉。日盛亞洲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研究團隊指出,2023年上半年亞債整體發行量僅620億美元、年減42%,為2012年以來最低,亞債市場在新發行量有限之下,信用品質較佳的舊券將獲追捧。
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19日表示,台股債券ETF掀起投資熱潮,總資產規模、成交值、交易人次均創下新高,總資產規模為亞洲第一大,為了吸引國外法人及自然人來台投資債券ETF,加掛美元、人民幣的雙幣ETF交易系統預計9月底上線。
過去兩年投資人閒置資金偏向存到銀行賺取利息,避開市場波動風險,法人指出,今年下半年亞洲固定收益市場有三大主要利多,包括聯準會放慢升息速度、大陸可能採取額外且更有針對性的刺激措施、亞洲央行有機會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預料亞債下半年行情看俏。
又一新境外基金來台,瑞士隆奧投資管理(LOIM)12日宣布在台推出亞洲價值債券策略基金,瑞士隆奧有限合夥人、亞洲區主管暨全球策略聯盟主管Vincent Magnenat表示,隆奧為瑞士歷史最悠久的私人銀行之一,成立逾225年、歷經全球40次金融危機,五年前就與台北富邦銀行財管合作,今年在台註冊瑞士隆奧亞洲價值債券策略基金,即全球第二大亞洲投資債、高收債混和型基金。
持續升息和緊縮政策的影響正逐步浮現,多項潛在危機埋伏。法人認為,今年金融環境每進一步縮緊,已開發市場經濟下滑的機率就隨之增加,展望第三季股票投資,除日股外相對看好新興亞股。
自今年初以來,我們樂觀看待債券前景,尤其看好投資級債券。即使在3月債市較為震盪,2023年初以來信用債券依然表現良好,全球投資級債券漲幅約3%,全球非投資級債券則上漲3.4%。
亞債後市表現主要觀察大陸經濟的展望,大陸今年貨幣政策工作重點將繼續強調四大特點,包括總量上保持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物價穩定、利率政策考量點要以國內經濟問題為先,且解封並重新開放邊境,皆進一步刺激融資市場。投信法人分析,將有助大陸及亞洲債券後市表現,看好高品質的亞洲發行人。
2023年,隨著通膨下滑、升息進入後期,加上主要國家景氣開始築底,全球股債市稍來樂觀投資氣氛,不料日前美國矽谷銀行爆發倒閉,瑞士信貸被迫合併,歐美金融業爆雷,加上俄烏戰事未解,中俄雙方領導人會面後,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角力,是否再度牽動金融市場敏感神經,使得投資人2023年得面對投資風險與機會並存的一年,加速資金轉向具抗通膨及降波動的全球多重資產基金。
花旗銀行22日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瑞士政府大筆一揮將瑞士信貸所發行的AT1(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全部註銷後,全球投資人的心血頓時化為烏有。亞洲銀行業者若還想利用AT1來籌資的話,短期難度應該不小。
瑞銀出手解救瑞信,但警報還沒解除,瑞銀收購的其中一項條件是價值160億瑞郎(約新台幣5300億)的瑞信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將被註銷,持有者恐血本無虧,此事讓不少專家擔憂將對債市造成連鎖反應,部分亞洲銀行的AT1債券也在周一大幅下跌。
全球景氣不確定性升高,加上金融環境緊縮,市場也臆測聯準會升息動作將告一段落,同時,甚至還可能會採取寬鬆政策。這也表示,亞洲各個央行勿過於執著一昧地調升利率,尤其通膨正當下降的時候。
今年以來受惠市場風險偏好恢復,信用債獲得市場資金關注。檢視國內投信發行的各類債券基金表現,其中亞洲非投資等級債表現最佳,今年來報酬率達2.67%,其次為鎖定大陸市場的非投資等級債。
受到大陸經濟重啟帶動,預期今年亞洲信用債券及貨幣市場有進一步走升的潛力,且因消費者需求的回升,對大陸金融市場將是正面訊號,外國投資者逐漸減碼大陸相關部位,且多數仍維持低配的狀態,當消費者需求、經濟復甦力道與持續性等其他訊號轉佳,將可能重新調整其投資組合,回補動作可望有利大陸股票和債券。
揮別了艱困的2022年,全球投資人引頸期盼的就是隧道盡頭的曙光。中國的經濟重啟,以及與中國相關的大宗商品、貨幣和股票市場反彈,為相對樂觀的前景奠定基礎。對固定收益投資人而言也是一樣,受到中國經濟重啟的主軸帶動,聯博預期2023年亞洲信用債券及貨幣市場,有進一步走升的潛力。
資金續回流亞洲,法人表示,大陸開放與Fed升息近終點,在樂觀情緒下,推升亞洲非投資債近期漲幅,亞洲國家經濟復甦且再融資壓力有限,違約風險仍偏低,未來價格若回檔可續承接。
2022年是債券市場的分水嶺,全球債市均出現大幅下跌。美國公債在2022年下跌12.5%,是自1788年以來最大跌幅,也是63年以來首次連續第二年下跌。全球非投資級債券和全球投資級債券也是有紀錄以來,首度在同一年出現兩位數跌幅。投資級債券殖利率來到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水平,非投資級債券殖利率接近新冠疫情時的高點。好消息是,在美國公債250年歷史中,從未連續三年出現負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