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亞洲小型企業的搜尋結果,共121

  • 兔年投資 債券標配、股票可選配

     近期各法人持續發布投資展望,對於2023年布局,看好債券明顯多過股票,因此,兔年投資債券是標配,股票仍可配置,法人認為,股市已浮現不少投資契機。

  • 法人:亞股2023有看頭

    法人:亞股2023有看頭

     亞股走過低迷的2022年,近月走勢漸有起色,2023年不少法人都對亞股寄予厚望,並認為亞股比歐美股更有看頭,法人表示,但第一季雜音仍多,若有回檔是逢低布局亞股的好時機。

  • 2023危機重重 亞太股市有韌性

     2022年已近尾聲,股債市面臨大幅波動,2023年同樣面臨多重危機,但在各國央行可能不會再採取高強度的貨幣緊縮政策,富達國際表示,2023年可能溫和經濟衰退並相對看好亞太股市。

  • 法人:陸潛在經濟保持樂觀

    法人:陸潛在經濟保持樂觀

     大陸總體經濟雖處於下行周期、大宗商品價格高漲以及房市前景尚未明朗,法人表示,對大陸潛在經濟復甦的基本假設仍保持樂觀。

  • 題材護體 亞太股市撥雲見日

    題材護體 亞太股市撥雲見日

     通膨壓力持續升溫、俄烏戰爭持續,加上主要央行升息號起,使得近期亞太股市依然同遭逆襲,指數明顯下挫,法人表示,由於亞太市場題材多,當市場穩定後,股市即會撥雲見日。

  • 外資送暖 東協股市小幅吸金

    外資送暖 東協股市小幅吸金

     外資上周對主要新興亞洲股市呈現賣多買少態勢,法人觀察,台灣、南韓賣超金額最大,分別遭外資賣超近29.93億美元以及18.6億美元,印度也遭外資賣超近1.25億美元,至於東協股市則相對受到外資青睞,其中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分別獲外資買超2.92億美元、0.74億美元以及0.55億美元。

  • 抗通膨領先 留意新興亞洲股票基金投資機會

    美國聯準會(Fed)鷹派政策意向,及俄烏情勢發展、北約會議與歐盟領導人峰會、美國對俄羅斯400多個個人與實體實施進一步制裁等訊息,為市場關注焦點,新興股市呈現漲跌互見格局,但新興亞洲因通膨壓力低於成熟市場,且陸續啟動升息因應,抗通膨領先,新興亞洲股票基金投資機會可多留意。

  • 提高防禦力 看好美國平衡、科技、基建、新興亞洲小型股

    面對通膨、升息利空,投顧業者建議以產業多元布局的美國平衡型基金為核心,提高投資組合防禦力,兼顧收益及類股輪動機會,股票採分批進場或大額定期定額策略介入,看好具備長線數位轉型趨勢商機的科技產業,抗通膨及受惠全球減碳政策發展的基礎建設產業,及內需和創新成長為導向的新興亞洲小型股基金。

  • 歷年升息循環 中小型股漲勢突出

     全球成長動能不墜,替股市多頭持續添薪柴,投信法人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估今年全球GDP能達4.9%水準,配合薪資與需求面雙雙提升,有利股市續揚,且根據歷史數據,歷年開啟升息循環後,中小型股的漲勢往往能超越大型股,且漲幅有望較大型股高出一倍之多。

  • 成長添動能 亞洲股債2022按讚

     最近出現的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一度引發全球市場恐慌,為2022年亞洲經濟前景再添隱憂,儘管市場上仍有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因法人表示,投資人可以留意今年漲不多的亞洲股債的投資機會。

  • 2022年第一季布局 看好科技、抗通膨、永續、新興亞洲

    隨全球經濟復甦邁入常軌,2022年成熟國家央行貨幣政策轉趨正常化,財政政策將轉為重點扶持有助提振生產力及永續發展的產業,科技和基礎建設產業將持續扮演多頭要角,新興市場看好亞洲中小型股票基金的成長潛力。

  • 富蘭克林:亞洲小型股具優勢

    富蘭克林:亞洲小型股具優勢

     下半年來隨著多數國家加速疫苗接種進展,全球各地疫情已有明顯降溫趨勢,然而隨著供需緊繃與氣候因素推升能源價格攀揚,加劇原已因全球供應鏈因素導致的物價上揚壓力,美國聯準會宣布縮減購債政策規劃已在倒數計時,中國亦面臨官方加強政策監管、房地產市場緊縮、能耗雙控導致限電等多項拖累經濟表現的問題,後疫情時代投資人正面臨多項總經與政策變數環境,增添經濟復甦與金融市場走勢的不確定性。

  • 股票基金十強 新興市場氣盛

    股票基金十強 新興市場氣盛

     進入下半年全球股市波動明顯放大,但仍有不少股票基金前三季持續繳出亮眼成績單。統計今年前三季境內外股票型基金績效顯示,前十強的累計報酬皆達兩位數,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更一舉囊括八席之多,其中又屬越南股票基金最會賺,以高達29.95%的平均報酬率奪冠。至於國人最熟悉的台灣中小型股票基金和台灣股票基金平均報酬分別以25.43%和21.85%緊追在後;印度股票基金平均報酬亦達21.58%。

  • 美股偏謹慎 資金流向亞洲與全球股票資產

    美國國會最後一刻通過權宜支出法案以維持政府運作至12月3日,但債務上限協商仍陷僵局,大陸9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滑落至49.6、疫情來首度萎縮,限電停產與調漲電價等措施加劇景氣擔憂,引發全球股市走跌,在利空夾擊下,資金偏審慎布局,且因對美股偏謹慎,近一周資金主要流向亞洲與全球股票型資產。

  • 美股遭調節 資金流向全球與亞洲股票資產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表示最快可能在11月會議宣布開始縮減購債,到2022年中左右結束購債,大致符合預期,Fed並且上調2022~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帶動美股周線收高,且全球股市表現持平,但美股遭調節,資金流向全球與亞洲股票資產。

  • 新興價值股釀反彈 可望帶飛新興基金

     全球經濟復甦下,未來待疫情過後幾年,將帶來更高的消費支出,新興市場股市充滿潛力投資機會,但須面對新的資本性支出週期,及對特定成長型行業更強的控管,投信預料估值較低的新興價值型股將啟動反彈,因企業獲利支撐將帶來龐大機會,布局新興股市基金有利掌握下一波行情。

  • 《金融》美升息不利新興股市?專家不以為然

    美國利率上升預期將推升美元進一步走強,這對部分總經脆弱的新興市場可能造成不利?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股票團隊全球新興市場暨小型股策略總監伽坦.賽加爾認為,以過去經驗顯示,美國利率上升並不一定代表對於新興股市不利,以2007年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於一個月內上漲逾25個基本點(0.25%)為例,該時期新興股市平均報酬率甚至高於整體歷史平均水準,主因利率上升通常與較佳的經濟成長前景連結,而非對於通膨的擔憂,這將有助於支撐股市表現。

  • 新興亞洲基金 資金動能強

    新興亞洲基金 資金動能強

     整體新興市場近期買氣回溫,其中又以新興亞洲基金資金動能最為強勁,法人表示,雖然亞股短期仍受到不少不確定性干擾,可能使亞太股市震盪整理,不過就中長期來看,因亞股相對沒有漲到且在基本面可望回升下,對於亞股後市表現仍不看淡。

  • 《金融》亞股吸金王 陸股摘冠、印度奪后

    全球市場上週出現明顯反彈,亞洲股市亦跟著再獲資金青睞,國際資金對亞股買多賣少,且買超國家多數集中在東北亞雙雄的台灣、南韓以及中國股市;就上週數據來看,中國股市連兩週為資金淨流入的大贏家,上週獲得43.24億美元挹注,且金額明顯擴大;整體來看,今年以來,中國與印度兩大市場成為亞股吸金王,陸股獲逾435.46億美元資金挹注,其次,印度股市則累計76.61億美元的買超。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