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亞裔人士的搜尋結果,共61筆
2015年以難民身分抵達德國的敘利亞人阿爾謝布爾(Ryyan Alshebl),日前順利當選德國西南部一座城市的首長,直呼這樣的結果「為整個德國樹立了開闊思想…的榜樣」。
第9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61歲女演員楊紫瓊奪下后冠,是奧斯卡史上首位封后的亞裔與華裔女演員,不少大陸影迷們誤認為楊紫瓊是香港演員,大陸網上還一度爆發她的國籍爭議。雖然她在香港電影界出道,也因來自台灣的導演李安走上國際化,但終究國際電影界肯定的是她電影藝術的成就,而非她的血緣或國籍。有人勸網民:「醒醒吧!她不是中國人。」影迷們如果只關心國籍,那中國只要關心金雞獎就夠了,實在不必關心奧斯卡或其他電影獎了。
60歲的「功夫皇后」楊紫瓊日前擊敗勁敵凱特布蘭琪,以《媽的多重宇宙》奪下美國演員工會獎影后,在台灣時間13日即將到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她榮登后座的呼聲愈來愈高,有望成為奧斯卡第一位亞裔影后。外媒形容,楊紫瓊用40年的才華打破好萊塢玻璃天花板,代表亞裔演員在國際影壇發光發熱。
美國共和黨目前主要總統參選人前總統川普,近月對聯邦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之妻、曾在他內閣擔任運輸部長的趙小蘭發動連串種族歧視攻擊,同黨議員擔憂恐影響亞裔選民支持。
香港最近發表調查報告聲稱有近8成確診學童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隨著台灣確診總人數已增至6百多萬人,按國外的統計比例來說,長新冠患者人數或已接近百萬,長新冠後遺症問題應受到更多的重視。只不過至今長新冠雖有大量病例,但其定義與涉及的症狀都還沒有一定的標準,相關研究仍少。目前從統計上比較能確定的是接種疫苗與亞裔人士罹患長新冠比例較低,女性比男性較易有長新冠後遺症,年輕的比年老的出現長新冠的機率更大。至於它是否會自行緩解或痊癒,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臨床數據。
中歐國家斯洛維尼亞24日舉行國會大選,據當晚斯國選委會公布的初步計票結果,新成立的反對黨「自由運動」贏得90個席位中的40席,創斯洛維尼亞1991年獨立以來,單一政黨在國會中所獲席位最高紀錄。對台灣友好的現任總理楊薩領導的政黨排名第2,獲得28席,他確定無法連任。
祖籍山東臨沂、1975年10月生於美國紐約市皇后區的孟昭文,在2012年11月代表民主黨出馬競選,並獲得少數族裔支持,順利當選美國聯邦眾議員,成為第三位華裔眾議員,更是第一位台裔女性聯邦眾議員和第二位台裔聯邦眾議員,此後並連選連任迄今。
美國紐約市22日將舉行市長初選,民主黨今年有8人參選,共和黨則有2名。民主黨初選選戰激烈,選前民調顯示布魯克林區長兼退休警察亞當斯支持度領先其他對手,曾參加2020年民主黨總統初選的台裔企業家楊安澤追隨在後。外界認為,選民關心參選人的對抗新冠肺炎、打擊犯罪、種族歧視等政策。
曾經在任上多次以「中國病毒」、「功夫流感」來稱呼新冠病毒的前美國總統川普,最近被美國華裔民權聯盟(Chinese American Civil Rights Coalition)告上法庭,指控川普多次以歧視性語言指涉華裔族群,導致美國社會針對華裔與亞裔的暴力事件大幅上升。華裔民權聯盟要求川普為其偏差言行賠償每一位亞裔美國人與太平洋島民1美元,總數計2290萬美元。
自從一位黑人被白人警察用膝蓋壓頸制服而不幸身亡事件發生後,全美各地發起「黑命關天」、「黑人命也是命」的抗議活動。此後,又相繼發生幾起黑人被警察槍殺的意外事件,全美便引發一波波的反歧視運動。拜登總統甚至要求國會立法來保障黑人的人權。
5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美國國務院今天肯定拜登政府內亞裔成員角色,特別點名副總統賀錦麗、美國貿易代表戴琦,作為打破種族玻璃天花板典範,也藉此機會譴責攻擊亞裔事件。
美國總統拜登在上任即將滿百日之際,宣布新一波國安官員名單,其中有兩張華裔臉孔,其中台北出生的徐若冰擔任負責國防部研發工程的國防次長,若提名獲得通過,將成為第二位出任國防部次長的女性。此外,歐巴馬任內的白宮資深官員盧沛寧則加入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
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今(26日) 上午舉行,南韓73歲女星尹汝貞以《夢想之地(Minari),又譯水芹菜》奪下最佳女配角,是韓國首位拿到奧斯卡的演員。
新冠疫情在歐美引發仇視亞裔、甚至犯罪事件,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昨針對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槍擊血案發表公開信,呼籲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轉傳給美國總統拜登,希望美國在關切世界其他國家人權的同時,也能關切美國亞裔人士的安全和人權;他並呼籲蔡英文總統、蘇揆關心新疆人權同時,也應關心台裔美國人遭受不平待遇、霸凌等,向美國表達嚴正關切。
美國亞特蘭大日前發生8名亞裔人士遭槍殺的種族犯罪情事,其他城市及歐洲國家也陸續傳出歧視亞裔及施暴情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表示,美國的種族問題大家有目共賭,外界難免會懷疑美國是用新疆來轉移自己問題的焦點。
全美約60個城市27日舉行反對仇視亞裔集會,洛杉磯數百名亞裔在韓國城示威,參與遊行的台灣僑民說,卅年來第一次看到亞裔如此團結。
歐美國家自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不斷傳出對亞裔的攻擊事件,尤其右派媒體與政客,不斷用「中國病毒」、「武功流感」來稱呼COVID-19,完全不理會世衛組織的正名,更強化了對亞裔的歧視。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持續發生針對亞裔的歧視和暴力事件,近來上升趨勢更是明顯。包括首都華盛頓、紐約、費城、舊金山,美國超過25個州60多個城市27日出現「反歧視亞裔」大遊行,不少民眾走上街頭,要求「停止仇恨、停止暴力」,不少地區還可見到非裔等其他族裔人士到場聲援。
美國仇恨亞裔的歧視犯罪,近日掀起一波高峰,亞裔老太太在路邊被隨機推倒死亡,超市的亞裔消費者結帳完畢踏出大門隨即被搶劫,嚇得住在加州的亞裔高齡人口不敢出門,日常生活用品均有賴身強力壯的子女代為採購補充。
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幾間由亞裔經營的按摩水療館發生重大槍擊血案後,全美多處今天舉行示威抗議活動,要求終結反亞裔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