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人才西進的搜尋結果,共57筆
勞動部要求人力銀行,全面下架刊登赴大陸就業職缺資訊,違者最重罰500萬元;國民黨革實院長羅智強表示,台灣年輕人連赴外打拚的機會都被剝奪,這就是蔡英文送給國人的勞動節大禮。人力資源業界人士批評此禁令「外行」又「愚蠢」,效果不大。
經過新冠肺疫疫情這一波,有不少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想返台就職,但現實狀況是台灣薪資低,仍有大批台青想在對岸一展身手。一位台青博士向港媒曝心情,不西進打拚,他可能只能長期當助教,毫無升遷機會。另有台青說,在大陸工作5年,薪水都漲了2次,他直言,台灣大學生競爭力很低,畢業後前兩三年投入低端服務業的比例非常高。
少子化衝擊台灣高教,不只中後段私立大學首當其衝,恐將出現倒閉危機,原已僧多粥少的大學教職,也勢必將再減少,不少台師只好到大陸找工作,但大陸招募台師的標準愈來愈高,大陸境內也培育大批菁英教研人才,台師或台籍博士生想「西進」謀職,恐不能再仰賴兩岸政治紅利,赴陸卡位教職恐愈來愈難。
談到台灣的偶像劇,很多人自然想到素有「偶像劇教母」之稱的柴智屏,不過,還有一位演藝圈號稱奇蹟推手的製作人,在過去10年,他擅長將看似冷門的主題,變成大熱門。
成立於2001年的永達保險經紀人公司,擁有明確市場策略、優秀人才的培育制度、健全的組織架構,在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中,主打長期輕鬆準備的退休理財保險商品,推動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關懷服務,不僅成為台灣最大的保經公司,董事長吳文永複製成功經驗西進,轉投資的大陸永達理保經也已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永達保險經紀人公司西進轉投資、持股達24.9%的大陸永達理保經,今年屆滿9年,2019年稅後盈餘約人民幣3.5億元,折合為新台幣約15.28億元,而該團隊最高階的業務總經理年薪達4889.5萬元,最基層業務員則達104.8萬元。
有關國台辦公布的《惠台26條》條文掀起熱議,暫且不論是否為統戰措施或糖衣毒藥,筆者客觀地認為此26條裡涉及台灣運動專業人員的最後兩條,包含:「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分參加大陸足球、籃球、乒乓球、圍棋等職業聯賽」、「歡迎台灣運動員報考大陸體育院校」等,未必會逐步弱化台灣的體育實力,反而為台灣體育運動員提供更為寬廣的舞台。
有關國台辦公布的《惠台26條》條文掀起熱議,暫且不論是否為統戰措施或糖衣毒藥,筆者客觀地認為此26條裡涉及台灣運動專業人員的最後兩條,包含:「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分參加大陸足球、籃球、乒乓球、圍棋等職業聯賽」、「歡迎台灣運動員報考大陸體育院校」等,未必會逐步弱化台灣的體育實力,反而為台灣體育運動員提供更為寬廣的舞台。
隨著全球貿易的區域化,近兩年中美貿易戰的升級,已引發全球許多產業供應鏈的重組及移動。在這重組與移動過程中,其實也伴隨著新的投資及製造能量的轉移。這波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重組相當有機會帶動新一波製造基地的出現,也可能會為台灣的製造業者帶來國際新競爭者。
廈門大學校長張榮13日接受本報專訪指出,越來越多台生、台師到大陸發展,反映民心所向。他認為兩岸沒有語言溝通障礙,大陸又有廣大發展機會,台師台生自然西進;對於「人才外流」說法,他強調人才流動本身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在流動中成長,應該正向看待。他此次在兩會提案加強兩岸高校合作,讓雙方共同研究、共編教材、共建平台、共創機遇。
學者專家表示,台灣人才西進大陸,是因為大陸創造一個看起來有競爭力、有發展的環境,帶給台灣民眾願景,倒不是惠台政策本身吸引人才;台灣當前問題是沒有辦法有效地儲備和吸引人才,「目前人才流失是事實,但還不算嚴重,不過如果不處理就真的會變成大危機,不去大陸也會去香港、新加坡。」
大陸預計於9月1日推出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最近引發台灣輿論激烈的討論。
大陸預計於9月1日推出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最近引發台灣輿論激烈的討論。
對岸搶台灣人才一波又一波,繼大學教授赴陸任職蔚為風潮,航空業也成為被鎖定的對象。廈門航空前(16)日有104名台籍空姐加入,這些生力軍平均不到24歲,全部具是大學及以上學歷。廈航表示,去年首批60名台籍空姐已全部上機服務,表現備受各方肯定。到2021年,廈航將 將聘足1000名台籍人才。
「打通任督二脈!」大陸推台胞18碼居住證,在大陸長期居住的台生和台青都非常興奮,紛紛表示總算突破技術瓶頸,邁入「新的里程碑」。大陸台師則認為,未來台師在陸校任職的福利待遇將逐漸一致,且趨於公平,並有可能享有大陸國民待遇,將強化台灣高教人才「西進」浪潮。
台灣天王級分析師紛傳跳槽到大陸券商,引發外界憂心證券、期貨業優秀人才恐有挖角潮,六大券商高層坦言,大陸早就開始挖角台灣證券等人才,目前看來,人才外流情況不算嚴重,不過大陸惠台31條措施把證期等從業資格放寬,讓更多專業人才多了西進選項,這是台灣業界應要擔憂的。
台灣人才流失,連美國時代雜誌早在去年就預估,台灣到2021年將面臨全球最大人力缺口,而中國大陸是最大磁石,也是最大受益者。對此,作家洛杉基感嘆,他其實不贊成年輕人西進工作,否則台灣人才走光了,剩下的就是吳音寧。
受到台灣經濟不景氣及低薪壓迫,不僅吸引一般人出走大陸找工作機會,傳統上被視為菁英的建築師、律師、會計師、機師、醫師、大學教師等六師人才,也積極西進,爭取高於台灣3倍以上的薪水,以及快速晉升高階職位的機會。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祕書長劉亞平23日痛批,台灣經濟停滯及「拔管」後的負面效應已逐漸擴散開來,總工會呼籲蔡政府不要只顧鬥爭內耗耍嘴炮,盡速正視高教崩盤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