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人權立國的搜尋結果,共86筆
12月10日是聯合國國際人權日,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法稅改革聯盟等28個民間團體,在台大會議廳舉辦「2022 聯合國人權日論壇」,探討台灣人權現況及法稅改革,有意見認為太極門稅案充滿爭議,呼籲給予平反。
蔡英文總統今天接見「德國國會人權委員會訪團」表示,臺灣不是聯合國成員,但主動建立國家人權報告審查機制,持續朝向「人權立國」理念邁進,期盼訪團把臺灣接軌國際人權體系的努力,分享給國際社會。德國議員海特表示,他們注意到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對臺灣提出的威嚇,目前臺灣在媒體自由方面還有一些限制,那應該是因為中國有一些干預的企圖。
聯合國人權高專署於8月31日公布聯合國針對新疆人權調查報告,明確指出中國政府在新疆對大量維吾爾族及穆斯林人士進行虐待、拘留、強迫勞動等相關指控可信(credible),中方迫害人權的行徑可能已構成「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9日)出席「兩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開幕式,蘇表示,感謝各國際專家不辭辛苦前來台灣進行審查,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政府仍自主承諾履行國際人權公約,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向前邁進,讓台灣人權成績愈來愈好,台灣人也愈來愈幸福。
行政院會今(5日)審核通過「台灣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報告,行政院長蘇貞昌裁示,「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裡所講的「人」,除了「人情味」,其實更重要的還有「人權」;人權是普世價值,是每一個人民的基本權利,而人權的觀念,也隨著時代進步,不斷演進發展,這是台灣在人權發展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俄烏戰事進入第3天,造成數百萬烏克蘭民眾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質疑,台灣的難民制度完備了嗎?呼籲立法院應加速推動難民法立法,建構明確且嚴謹的難民處理法制及配套,讓台灣人道關懷更務實。
英國《金融時報》21日引述多名熟悉內情人士透露,美國外交官曾向立陶宛官員建議,可考慮更改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名稱,以助緩解立陶宛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美國白宮與立陶宛外交部則都否認相關消息。
台灣邦交國剩14國面對外交困局,台灣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台中市議員劉士州、法稅改革聯盟等多個民間組織29日聯合舉辦記者會,公布國際學者、專家建言,聯合國人權觀察員李斐隆等,認為人權是開啟外交困局的金鑰,建請政府平反太極門冤案,扭轉台灣國際人權形象。
國家人權委員會在缺乏作用法下,摸著石頭過河走了快1年,近日公布首份人權調查報告,為政治受難者林水泉平反,雖然萬事起頭難,但對照去年敲鑼打鼓成立,人權會的成果展現腳步緩慢;雖然積極舉辦各式活動與社會對話,但民眾更想看到的是,揪出人權侵害案件背後的體制或結構性問題,進而與行政部門協調改進,符合人權立國的美名。
如果不是民進黨支持者大量流失,讓執政當局嚇出一身冷汗,鴻海和台積電購買的BNT疫苗能不能順利進口,恐怕還很難說。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近公布的數字,民進黨認同者如墜崖式崩落,銳減15個百分點,藍綠差距從3個月前的24.1個百分點,急遽縮小到9.3個百分點,中性選民增加12個百分點,上升到48.2%。民進黨政府雖收編、控制媒體,動用網軍與側翼帶風向,甚至濫用警察權與司法權「查水表」,企圖壓制反對意見與真相的揭露,卻無法遮掩庶民經濟的凋敝,更無法撫慰人心對染疫的恐慌。民眾政治意向的改變,究竟是一時的情緒發洩或是理性的回歸,還有待觀察,但不能否認政治風向正在改變。
移民署2日表示,台灣打擊人口販運成效,連續12年獲得國際肯定,在美國國務院最新公布2021年「全球防制人口販運」評比,我方在全球180多國中名列第1級國家,顯見雖在疫情期間仍防制有成,並連續獲得肯定。
美國國務院最新公布2021年全球防制人口販運評比結果,我國在全球180多國評比中仍名列第1級國家,對此,內政部表示,台灣打擊人口販運成效,連續12年獲得國際肯定,展現我政府與民間在2020年疫情期間,仍保持緊密的夥伴關係,積極推動防制人口販運工作。
本土疫情嚴峻,萬華成重災區,指揮中心日前針對萬華足跡的民眾,「無差別」發送60萬封細胞簡訊,並要求電信業者從這60萬人分析找出「萬華高風險族群」進行健保卡註記。立委邱顯智質疑,這種侵害人權的作法,是防疫必要應變處置措施嗎?中華人權協會也發聲明,敦請中央政府重視人權。
指揮中心本月13日針對有萬華足跡的民眾,「無差別」發送60萬封細胞簡訊,並要求電信業者從這60萬人中分析找出「萬華高風險族群」進行健保卡註記。中華人權協會對此發出聲明,敦請中央政府重視人權。
為慶祝建院90週年,監察院今天舉辦大型研討會,院長陳菊致詞時細數監院從戒嚴至解嚴後的辦案軌跡,隨著台灣社會民主不斷深化下,監院轉向關注司法正義、土地正義等,目前最大宗仍是司法案件,約占陳情案的四成以上,她強調,人權會希望作為台灣社會良心,發掘人權結構性問題,促成各項制度的改革。
林毅夫離開台灣宜蘭的故鄉距今已42年了,清明節剛過,上尉連長叛逃的北大教授林毅夫,何時能返回故鄉祭祖掃墓呢?筆者於多年前曾為文探討,被一些退伍軍人強烈地批判,在所難免。筆者與林毅夫毫無關係,未曾謀面,撰寫此文,只為了陳述一種理念。
近日最為受到關注的國際新聞,應當首屬「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撤回所有駐阿富汗美軍」的消息。撤軍最後期限是今年911恐怖攻擊20周年以前,北約盟軍也跟著宣布要比照美軍時程撤離。阿富汗戰爭是美國史上耗時最久的戰爭,有人形容這場戰爭「已經很多人不再記得,或者理解美國為什麼要參加。」據統計,這場戰爭耗費超過2兆美元,近2400名美軍陣亡、超過2萬人受傷。
法務部為推廣人權業務,特別將人權兩公約國家報告製成有聲書,由知名動漫「火影忍者」聲優配音後,上架Podcast(播客)平台及「視障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以科技化方式提供民眾、視障者免費使用,創下行政機關首例。
日前蘇偉碩醫師被查水表,他赴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陳情;監察院長、人權會主委陳菊被問起要不要給蘇人權庇護時,毫不猶豫地回答「什麼庇護?他現在行動自如、發言自由,有什麼立即迫害?」
日前蘇偉碩醫師被查水表,他赴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陳情;監察院長、人權會主委陳菊被問起要不要給蘇人權庇護時,毫不猶豫地回答「什麼庇護?他現在行動自如、發言自由,有什麼立即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