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人民幣走強的搜尋結果,共766

  • 美元走強 新台幣連三黑、收30.63元

    美國聯準會(Fed)官員發表鷹派談話,美債十年期殖利率破4%,帶動國際美元走強,非美幣別偏弱下,新台幣今(2)日以30.63元兌1美元作收,創逾1個半月新低,貶4.2分,新台幣已連三黑,台北外匯市場成交金額16.07億美元。

  • 美元指數月升逾3% 非美貨幣排隊跳水

    美元指數月升逾3% 非美貨幣排隊跳水

    美國多個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強韌,市場對美國終端利率的預期拉升至近日的接近5.3%,反映最為敏感的美元指數,截至2月24日的最近交易日已來到105.4,統計近一個月來升幅高達3.2%,近乎直線上揚的走勢逼使大多數非美貨幣激烈走貶,亞幣中以泰銖、韓元同一期間貶幅分別達2%、1.55%為最大,新台幣兌美元月貶1.4%,則居亞幣中第三弱勢。

  • 跌破6.97 離岸人民幣創今年新低

    跌破6.97 離岸人民幣創今年新低

     受強勢美元衝擊,加上國際地緣政治壓力影響,人民幣近期走勢承壓大幅貶值,離岸人民幣(CNH)24日單日重貶647基點,一度跌破6.98關卡,創今年以來新低,並回吐了年初勁揚以來的全部漲幅。

  • 美元續走強 人民幣承壓

     美元持續強升,人民幣因此承壓。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16日報6.8519元,較上日下調336個基本點,創逾一個月新低。人民幣兌美元離岸價16日盤中一度跌破6.87元,來到逾五周低點。市場預估人民幣此波回檔修正恐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 陸股基金大噴發 三個月漲近4成

    陸股基金大噴發 三個月漲近4成

    港陸股市因疫情降溫、政策解封及近期的經濟數據轉為樂觀,國際資金持續追捧港陸股,陸股基金更是一揮去年陰霾,近三個月平均上漲幅度接近四成。法人認為,大陸股市雖然仍有不確定性存在,但在政策利多及國際資金的利多加持下,陸股、大中華基金今年獲利機會大增。據晨星統計,截至2023年2月2日,全部共15檔的境外陸股、大中華基金平均近三個月報酬率為38.14%,其中,該類型前五名的基金報酬率更是超過四成。先機中國基金投資組合經理車強表示,去年造成港、陸股重挫的新冠疫情已漸行漸遠,今年以來,國際資金的流入,持續推動股市價格的回升,同時,政策的支持將有助於某些行業的復甦,其中,網路業和房地產業顯然是最大贏家。先機中國基金投資組合經理車強分析,大陸經濟在2022年僅成長3%,這顯示了過去疫情相關因素對經濟的影響。政府目前已經重申達成GDP成長政策目標的重要性。即將離任的總理李克強最近表示,「大陸經濟最大的潛力在於14億人的消費」。非常明顯,現在刺激內需將是重建中國經濟的關鍵一步。車強表示,雖然大陸股市前景樂觀,但仍有可能的風險,首先,就是全球性的通膨風險,但因為大陸當前的CPI接近於零,這似乎不是一個主要的擔憂。目前我們看到美國通膨已經見頂,對美國利率的遠期預期也有所緩和。在這種環境下,人民幣可能走強,進而抑制輸入型通膨。中國人民銀行表示他們將支持並促進增長,但不太可能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M2等方式來實施。台新中國政策趨勢基金經理人高依暄則表示,隨著大陸疫情漸趨緩和,大陸經濟在1月迎來復甦,製造業PMI達到50.1,較上月回升3.1個百分點。1月製造業PMI實現去年9月以後首次回升,在疫情逐步趨緩,企業及居民的生產生活逐漸恢復正常,預期大陸經濟將進入持續復甦的通道,後期經濟將繼續回暖。高依暄指出,大陸疫情防控完全放開,帶動經濟復甦,疊加春節後充裕的流動性,有利於A股後市表現。未來需關注經濟數據和企業盈利數據公布,兩會的政策期待也有望趨動相關產業表現,在類股操作上,可關注疫後復甦、地產產業鏈及涉及能源安全、科技安全領域的優質製造業等三大主線。

  • 大陸1月貸款供需都旺 看好Q1景氣

    大陸1月貸款供需都旺 看好Q1景氣

     中國人民銀行10日公布金融統計數據,數字超預期引發市場關注,其中1月貸款供需兩旺,增加4.9兆元(人民幣,下同)創單月新高,較去年同期多增9227億元。大陸專家指出,1月信貸與社融全面走強,反映前期政策落地見效與企業預期好轉,看好隨疫情消退,第1季持續發力。但也有專家提醒,全年信貸不確定性或在居民端,尤其消費與地產端的擴表或成為全年經濟「壓艙石」。

  • 陸港觀盤-Fed升息進入尾聲 靜待兩會政策紅利

     大陸A股市場1月指數普漲,其中大盤成長、科技龍頭、創業板漲幅超過10%,因為以下幾點原因:一,疫情衝擊後,復甦預期增強;二,海外通膨數據回落,美元走弱,人民幣走強;三,北上資金流入超過人民幣千億元。

  • 美元走強 人民幣中間價、在岸價創一個月新低

     美元快速走強背景下,人民幣匯價6日承壓大幅走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和在岸價單日下挫逾300個基本點,創下一個月來新低。

  • 北上資金強強滾 陸股基金有潛力

    北上資金強強滾 陸股基金有潛力

     市場憧憬大陸防疫及地產政策轉向,經濟有望迎來落底復甦,因此陸股近期買盤強勁,北上資金自1月4月以來,連續13個交易日淨買入,金額達到人民幣1,125.31億元,超越去年全年淨買入總額。法人指出,目前上証指數及創業板估值仍未回到均值,相較於全球來看仍屬低估,後市大有可為,有利逢低布局陸股基金。

  • 一度漲破6.7關卡 人民幣持續走強

    一度漲破6.7關卡 人民幣持續走強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16日開盤即一度升破6.70關口,成為半年來新高,反映國際投資預期的離岸人民幣也在盤中升破6.70關卡,來到去年7月以來高點。但在離岸匯價後續雙雙被沒收漲幅,在岸匯價最終收在6.7281,較上個交易日下跌182點;離岸匯價直至晚間7點也回貶開出6.7396價位。

  • 在岸人民幣收升210個基本點 創五個月新高

    美國通膨數據公布前,美元走弱,人民幣走強,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CNY)12日收盤升210個基本點,創下五個月新高,盤中高見6.7537元。人民幣在岸價收報6.7565元,較上日下午4時30分收報6.7775元,升210個基本點,較晚上11時30分最後成交價6.7650元,升值85個基本點。

  • 人民幣中間價升76個基本點 人行逆回購增至1,170億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12日報6.7680元,升值76個基本點。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7756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6.7775元,上日夜盤收報6.7650元。

  • 人民幣中間價 近5個月新高

     人民幣對美元匯價持續強彈。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10日上調654個基本點,報6.7611元,不僅連續七個交易日上漲,更一舉升破多個支撐關卡,再創近五個月新高。

  • 解封人民幣走強 中間價調升279點

    大陸國家衛健委26日晚公告,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冠病毒感染,自1月8日起實施「乙類乙管」。人民幣27日走強,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279點,在岸、離岸人民幣27日早均有升值。

  • 牛津:2023年亞幣趨穩 新台幣、韓元難兄難弟

     牛津經濟研究院6日公布的亞洲貨幣2023年展望特別報告,認為有四大總經因素能讓亞幣兌美元匯率出現拐點,眾多亞幣當中,星元和泰銖是最被看好的兩個貨幣;相對上,牛津團隊則悲觀看待韓元和新台幣。該院預估,新台幣兌美元預估在未來一年內的波動區間為30.6元~31.5元。

  • 封控步步鬆 陸股匯打強心針

     大陸疫情持續放緩,官方也一改嚴厲防疫態度,持續釋出鬆綁訊號。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表示,新冠病毒致病性減弱,大陸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隨著各地近日相繼放寬防疫措施,為1日大陸股匯市注入強心針,滬指連三漲,人民幣在岸價收盤也創半個月新高。

  • 機構:人民幣最大壓力已過 短期內難趨勢性升值

    機構分析,人民幣匯率壓力最大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但人民幣或難以出現趨勢性升值行情,短期維持寬幅震盪行情的機率較高。

  • 4大隱性推手 助人民幣連日飆漲

    4大隱性推手 助人民幣連日飆漲

     統計至11月15日18時30分止,觀察人民幣兌美元的在離岸匯價,在過去4個交易日累計最大漲幅超過2400個基點,快速回升至7.0346與7.0337價位附近。大陸市場人士分析指出,日圓大幅反彈、北向資金大舉流入A股、中美利差大幅收窄與全球資本重返新興市場等4因素,成為這波人民幣匯率飆漲的「隱性推手」。

  • 人民幣中間價 升幅17年來最大

     市場憧憬美國聯準會放緩升息的背景下,美元指數回檔,大陸匯市14日延續上周末的狂歡氣氛,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更是一舉強彈逾千個基本點,報7.0899元,漲幅創下2005年7月22日以來新高。

  • 瑞銀:若大陸防疫鬆綁 明年經濟成長4.5%

    瑞銀預期,中國於明年3月兩會後可能對防疫政策作大幅放寬,加上房地產低迷的影響消散,明年大陸經濟增速將回升至4.5%;因全球經濟減慢,出口將顯著放緩,大陸經濟增長將主要由內需帶動。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