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人體資料庫的搜尋結果,共07筆
為什麼身邊總有朋友吃不胖?有人生活習慣良好卻年輕就中風?有人菸酒不拒卻不曾罹癌?在於每人遺傳基因不同,再加上生活型態及環境因子交互作用,出現相異體質表現。中研院在2012年成立「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即想透過結合生活習慣、環境因子、臨床醫學與生物標識等資訊,建立專屬我國人體生物資料庫,掌握國人健康情況。
「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整合平台」昨(30)日舉行發表會,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希望透過單一窗口、簡便審核程序,讓研究與臨床單位可以使用高達450萬件檢體的生物資料庫,為台灣精準醫療立下國際發展的新利基。
或許是生活習慣使然,又或是工作因素影響,不少民眾三高問題越來越嚴重,得糖尿病比例也節節升高。中研院對此進行分析,發現中彰投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高達26.8%居全台首冠,其次為桃竹苗22%與北北基19%。
台灣流行病學會理事長、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沈志陽研究團隊分析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近1萬份資料,發現中彰投地區民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比率26.8%居全台之冠,原因可能是吃消夜比例30%全台最高,加上運動比例34%全台最低所致。
三軍總醫院與中研院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計畫合作,將協助資料庫內容擴充。計畫副召集人張芳維表示,三總是第一個加入資料庫的軍醫體系醫院,未來將著重軍陣醫療研究,大量蒐集資料後,可望以基因分析方式,配合募兵制度,找出適合擔任各軍種的基因。
三軍總醫院與中研院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計畫合作,將協助資料庫收案與內容擴充。計畫副召集人張芳維表示,三總是第一個加入資料庫的軍醫體系醫院,未來將著重軍陣醫療部分。大量蒐集資料後,可望以基因分析方式、配合募兵制度,找出適合擔任各軍種的基因。
由衛生署出資、中研院負責執行的「台灣生物資料庫」先期計畫,執行期間爭議不斷,因而制定《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且於今年二月公布實施。但該法制定時未將公衛緊急措施納入考量,可能會對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造成阻礙,衛生署應及早思考解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