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代工企業的搜尋結果,共320

  • 保聯建新廠 射四箭深耕台灣

    保聯建新廠 射四箭深耕台灣

     東京奧運台灣射箭男團摘銀,在台刮起一陣射箭炫風,弓箭代工起家的保聯企業,近期把握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出「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於今(2023)年3月通過該計畫投資近5億元於台中豐原興建弓箭運動用品新廠,藉由政府的支持及專業的指導,升級新設備、新技術,有效提升生產力,預估新廠將提升66%產能。

  • 2023創新博覽會高雄登場  廠商企業主熱絡媒合商機

    2023創新博覽會高雄登場 廠商企業主熱絡媒合商機

    由高雄市創新創業協會主辦的2023創新博覽會,13日下午在聯上大飯店五樓盛大登場,共有31家廠商參與這場全國創新的跨域媒合、契機商務活動,透過B2B互動、交流開拓龐大市場商機。應邀出席開幕致詞的貴賓包括高雄市政府青年局局長張以理、高雄市議員李雅靜、全國創新創業總會楷模洪誌臨、邱明正、經濟部南區聯合服務中心主任應林進添等。

  • 全國首創「創新博覽會」高雄登場 31家業者交流搶商機

    全國首創「創新博覽會」高雄登場 31家業者交流搶商機

    後疫情時代,全國創業楷模新創產業輔導孵化大量崛起,為凝聚新創會友的企業發展潛力,高雄市創新創業協會今年特別舉辦全國首創的「創新博覽會」商務締結活動,今(13)日吸引31家廠商參與跨域媒合、契機商務活動,進行B2B互動、交流,期許開拓龐大市場商機。

  • 職場達人-楊志忠秉持天命 創造烘焙產業3.0

    職場達人-楊志忠秉持天命 創造烘焙產業3.0

     從小對食物擁有極高天賦與敏銳度的楊志忠,幼年時期被命理老師在算命格的時候,告訴他是罕見具有「三個食神」的天命,也或許如此,讓他與食品產業結下不可斬斷的緣分。在求學過程中,楊志忠不斷精進自己擅長的三種領域-金融、電子、零售,抽絲剝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融會貫通成為職涯的核心理念,他以金融的觀點入市,借鑑電子科技的經營準則,再投入零售產業模式,擅長找出物件發生的規律,並進行分析,最終,依循著食神的天命,回歸有溫度的食品產業。

  • 上市產業結構 面臨四挑戰

    上市產業結構 面臨四挑戰

     證交所在《證券服務》雙月刊8月號中,由證交所企研部專員邱錦妮以「台灣上市產業結構SWOT分析」為文指出,當前台灣廠商面臨的挑戰,在整體結構方面主要有四大議題:1.電子產業比重較高;2.全球供應鏈碎片化,增加經營風險與成本;3.中國大陸產銷比重高;4.新創產業尚處萌芽階段。

  • 美經濟迎金髮女孩 AI續閃耀

     近期不少投資機構發表觀點,指稱美國經濟可望迎接金髮女孩經濟(Goldilocks Economy)到來,也就是經濟市況回到通膨、就業與經濟皆溫和成長。投信法人指出,金髮女孩經濟循環週期將帶動股價表現亮眼,現階段積極型資金鎖定高成長股,布局AI長趨勢發展,投資表現可望持續閃耀。

  • 小米獲准 明年生產電動車

     在宣布造車兩年後,大陸手機與電子產品製造商小米,終於獲得大陸發改委批准生產電動車,意味小米朝向其明年初生產汽車的目標,邁出一大步。

  • 矽谷的殭屍迷戀

    矽谷的殭屍迷戀

     台灣官員對矽谷有說不完的「殭屍迷戀」,最近有經濟部官員牽頭率團訪問矽谷,這是繼王美花部長2022年訪問矽谷後經濟部再次組團訪問,此次目的在於促進矽谷史丹福及加大柏克萊分校來台指導台灣產學創新加速器的建制與管理。

  • 海納百川》建立開創思維跳脫殭屍政策(徐作聖)

    海納百川》建立開創思維跳脫殭屍政策(徐作聖)

    台灣官員對矽谷有說不完的「殭屍迷戀」,最近有經濟部官員牽頭率團訪問矽谷,這是繼王美花部長2022年訪問矽谷後經濟部再次組團訪問,此次目的在於促進矽谷史丹福及加大柏克萊分校來台指導台灣產學創新加速器的建制與管理。

  • 不願再讓父母擔心 他打造二手商場 讓慢飛兒也能賺錢養家

    不願再讓父母擔心 他打造二手商場 讓慢飛兒也能賺錢養家

    愛恆啟能中心董事長戴耀賽本身是白化症患者,有感自己讓家裡感到負擔,15年前他打造專屬「慢飛兒」的二手商場,從物流到上架全由慢飛兒一手包辦,從原本6人的小攤,如今已有21名員工。他說,只要多努力一點,身障者不會因障礙而被隔離,甚至能負擔家計,翻轉成「社會生產者」。

  • 馬斯克兩手做法 電動車發展新趨勢

    馬斯克兩手做法 電動車發展新趨勢

     關於電動車發展3個重要的觀察指標:

  • 時論廣場》馬斯克兩手做法 電動車發展新趨勢(李學文)

    時論廣場》馬斯克兩手做法 電動車發展新趨勢(李學文)

    關於電動車發展3個重要的觀察指標:

  • 專家傳真-您說的ESG 其實是企業做的GSE

     面臨全球綠色浪潮的ESG,台灣中小企業絕對不是沒有基礎的幼稚園學生,反而應該是已經接軌國際的潛力模範生,所以,不是零分掛蛋的EGG,而是面臨綠色轉型充滿能量和機會的新契機。

  • 觀念平台-多鏈化雖有挑戰 卻是台灣全球化的契機

     台積電自2020年起陸續在美國、日本投資設廠,近期又傳出歐洲可能是下一個目標。護國神山從過去純台製轉而將部分產能外移,部分產品也有類似趨勢,引發不少人的擔憂。但其實台商韌性十足,更可能是台灣布局全球的契機。

  • 高雄智慧城市展 推雙軸轉型

    高雄智慧城市展 推雙軸轉型

     2023年第二屆高雄智慧城市展30日開幕,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此次展會特別設置「淨零新創館」,顯現高雄做為以重工業起家的城市,積極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並將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各種智慧城市應用服務方案,介紹給企業及其他國家。

  • 成衣代工廠台南企業去年EPS 2.06元 擬配息1元

    東南亞產線恢復成長;加上日本訂單增加,台南企業(1473)董事會21日通過2022年財報,稅後純益3.0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2.06元。

  • 名家觀點》董一凡:德國工業「富士康化」實屬無稽之談

    名家觀點》董一凡:德國工業「富士康化」實屬無稽之談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學者董一凡2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德國個別媒體最近又圍繞中德經貿關係問題販賣焦慮,一方面繼續指德國巨額對中出口是「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將德國從中國的進口額陡增也看作德國經濟的「問題」,稱長此以往德國工業可能會如富士康工廠一樣,變成「中國供應商的終端製造基地」。這類輿論操弄顯然還是順著將經貿合作泛安全化和意識形態化的邏輯,變著花樣在德國和歐洲炒作對中「過度依賴」論調,進而為「去風險化」乃至推動中德、中歐在經貿和產業領域「脫鉤」創造輿論基礎。但顯而易見的是,這類論調嚴重缺乏常識,「依計行事」只會讓已經陷於危機的德國經濟雪上加霜。

  • 國內農業微生物大廠聯發生技 耗資1億元擴增新廠

    國內農業微生物大廠聯發生技 耗資1億元擴增新廠

    屏東農業科技園區元老廠商聯發生物科技公司,原有生產能量已接近飽和,為了準備後續的產能,將興建一棟新的4層樓辦公大樓,8日舉行動土典禮,董事長劉健誼表示,將把台灣微生物發酵技術,透過雲端控制設備運轉,行銷到全世界。

  • 高球代工四雄 H2訂單回升

     新冠疫情驅動過去三年高球代工產業營運飆升,然隨疫情趨緩,今年起主力市場美國高爾夫品牌廠庫存超過長天期平均值,加上高球上場打球人次緩減,國內高球桿頭代工四雄今年上半年訂單,恐將因下游客戶庫存調整而放慢,下半年才能再現雄風。不過代工四雄去年驚人獲利,殖利率維持在高檔水準。

  • 海納百川》供應鏈脫鈎 新內閣的挑戰(徐作聖)

    海納百川》供應鏈脫鈎 新內閣的挑戰(徐作聖)

    2023年將是起伏動盪的一年,春節前就有報導指出供應鏈脫鈎的危機,地缘政治也朝「去」全球化、「去」自由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資通訊硬體及消費系统産品的供應鏈代工行業。因應此一大勢,雖台商各有盤算,但「會作事」的政府「束手無策、不作為」則令人不解。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