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令美國的搜尋結果,共5,440筆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時常被外界所批評,日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更調侃,政府認為電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而昨(7)日台灣美國商會公布了「2023台灣白皮書」,嚴厲批評了台灣的能源轉型政策,相關新聞引起了網友熱議,有人更嘲諷,台灣是用愛在發電,美國人懂什麼?
台灣美國商會昨公布「二○二三台灣白皮書」,嚴批我國能源政策,認為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影響產業發展,更衝擊國家安全。侯友宜競選工作室發言人吳亮賢指出,繼「護國神山」台積電後,美國商會的說法再重重打臉民進黨政府的錯誤能源政策,恐怕也是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不斷轉彎的能源政策方向,產生深深懷疑。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幣安(Binance),隨後要求法官凍結幣安美國平台(Binance US)資產,引發市場恐慌,急忙將資金撤離這家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數據公司Nansen表示,投資人在24小時內從幣安撤資約7.8億美元。
曾以拉赫瑪尼諾夫全本協奏曲專輯獲得英國留聲機大獎的鋼琴家史蒂芬.賀夫,在疫情後再度來台,對拉赫瑪尼諾夫作品有深入研究的他,將與指揮家呂紹嘉、國家交響樂團(NSO)合作,演出拉赫瑪尼諾夫的g小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5日與中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馬朝旭會面,雙方就改善雙邊關係、兩岸議題交換意見。中國外交部強調,中方就台灣等重大原則問題闡明嚴正立場。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美國總統拜登3日將債限法案簽署成法,令債務違約危機告一段落。但美國財政部5日起卻將標售新一批公債以迅速充實國庫,華爾街擔心此舉恐將加劇市場流動性緊縮,並不利於美國股匯市表現。摩根大通更預估,新債釋出將使得整體流動性從今年初的25兆美元下滑1.1兆美元。
二戰後美國一直享有貿易順差,1971年始有逆差,美國認為這是歐、日匯率不公所致,以加徵10%關稅迫使德、法等國簽署史密松寧協議,1984年逆差擴大,次年又邀日、歐等五國簽署廣場協議,但美國貿易赤字未曾改善,2021年、2022年連兩年商品貿易赤字皆逾1兆美元。
美國總統拜登3日將債限法案簽署成法,令債務違約危機告一段落。但美國財政部5日起將標售新一批公債以充實國庫,華爾街擔心這恐加劇市場流動性緊縮,並不利於美國股匯市表現。
中國政府稍早對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Micron)祭出禁購令,市場預期韓國晶片廠出口的晶片,將彌補美光的供應缺口。中美科技戰升級,也使韓國在支持最親密盟友美國,或是接受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所提供的出口商機之間陷入兩難。
據美國之音報導,在歷經長達幾個星期的激烈交鋒之後,美國總統拜登和共和黨籍的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上週末終於就提高美國債務上限達成協議。眾議院周三(5月31日)晚間以314:117的投票結果通過了有關法案,令美國有望在耗盡資金之前避免災難性的債務違約。
就在幾個月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比現在要好,當時政府取消了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措施,掀起了一股消費熱潮,人們紛紛外出就餐,暢快旅遊買買買。但《華爾街日報》觀察,隨著重新開放帶來的短暫興奮狀態逐漸消失,中國經濟多年積累的潛在問題正重新抬頭。眼下,大陸國內經濟正面臨著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七大工業國(G7)在日本廣島發表宣言,提及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敦促和平解決兩岸議題並堅決反對以武力及脅迫手段片面改變現狀。G7的聲明看似挺台灣,卻只是拿台海兩岸議題凸顯對中國的不滿與制約。要和平,只能先對話,蔡政府不能只倚仗著國際間看似挺台、卻不著邊際的扯淡話來沾沾自喜。
俄羅斯25日開始進行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的計畫,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表示,核彈頭已在運送中,這是前蘇聯1991年解體後,俄羅斯首度把核武部署到俄國境外。俄國高官也強調,若西方後續給烏克蘭核武,俄將先發制人打擊;美國強烈譴責此舉的同時,也表示美方不樂見戰事蔓延到俄羅斯境內,及用美製武器攻擊俄國領土。
2022年年底,中美元首於巴厘島展開會晤,在過去幾年裡承受重壓的中美關係迎來了一絲曙光。為貫徹落實會晤精神,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與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時任美國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羅森博格(Laura Rosenberger)等一行高級別官員緊接著舉行了會談,為預定的2023年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旅做準備。然而,隨著2023年初「氣球事件」突然發酵,中美高層溝通節奏旋即受到嚴重干擾,雙邊關係止跌回穩的機會窗口迅速關閉,兩國再度返回「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氣球事件」可以被視為兩國在戰略博弈進程中互動模式的一個典型案例,其背後折射出的是雙邊關係日趨加深的敏感性及脆弱性。在重重矛盾和敵意面前,中美關係距離「融冰解凍」似乎越來越遠。
中美關係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去年11月兩國元首峇里島峰會之後才稍微緩和。今年2月的氣球事件又令兩國關係陷入僵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延後訪華,雙方高層暫停往來,直至5月上旬王毅與蘇利文在維也納會面才破冰。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24日將美國AAA頂級信評列入負面觀察名單之中,凸顯美國朝野對於債限議題皆採取「邊緣策略」,已令該國經濟面臨違約風險。儘管眾院議長麥卡錫強調,不會以任何形式恐嚇市場,但目前共和黨團與白宮的協商仍陷膠著。
克里姆林宮在本月3日遭到2架無人機攻擊,事後莫斯科把矛頭指向烏克蘭,遭到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否認,稱這是俄國自導自演的假旗行動,目的是要為升級戰事找藉口。然而根據美國的最新情報,這次無人機攻擊事件很有可能由烏克蘭一個特種軍事部門策畫,不確定澤倫斯基是否涉入其中。
白宮今天表示,中國政府最近聲稱出於安全憂慮禁止銷售美國美光科技公司記憶體晶片「不是基於事實」。
中國近日以「國安風險」為由禁止資訊基建業者採購美光(Micron)記憶體晶片,美光財務長墨菲(Mark Murphy)22日表示,中國採購禁令,對營收損失可能不到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