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搜尋結果,共36筆
國立中興大學30日舉行「土壤碳匯發展現況與企業ESG國際論壇」邀集美、日、英、台等學者及企業與談;其中土壤碳匯可抵消人類活動所增的二氧化碳排為一大發現,提供國內減碳新發展趨勢。
為符合「台美教育倡議三年策略計畫(2023-2025)」目標,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率領訪問團,代表我國台灣大學學術聯盟12所大學,在美國芝加哥與伊利諾州大學系統簽署合作備忘錄,合作範圍涵蓋包含半導體、量子科技、AI與資料科學、永續與華語文教育等,其中特別強調半導體產業領域的國際人才培育、研究與產業合作。
亞洲大學111學年獲教育部「學海系列」四項補助2,173萬元,連續五年全國第一,今年可送350位同學出國。光是今年暑假,亞大有87位同學獲「築夢」補助,前往美、加、日、韓研習,其中以赴美人數最多,有44人,至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校區、麻薩諸塞大學洛厄爾分校、伊利諾大學香檳等校研習。另有67人獲「新南向築夢」補助,到澳洲、新加坡等國;加上「飛颺」、「惜珠」補助,共有181人出國研習。
清華大學今與全美最頂尖的公立大學之一伊利諾大學系統簽訂合作備忘錄,未來除學生交換、教師互訪,也將全面合作展開半導體、生物醫學、電動車、材料科學、華語教學等領域的研究交流與人才培育。
因疫情蔓延世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今(4日)舉辦「COVID-19後疫情防治作為和醫療數位轉型」國際研討會,邀請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王必勝、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國內外專家學者等人出席,分享最新診療新知與照護趨勢;座談首次採實體與線上直播同步進行模式,超乎預期線上竟高達8000多位學員參與。
清華大學獲教育部「優華語」計畫補助,遴選專業教師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等頂尖大學教授華語及介紹台灣文化,也接受美國頂大生申請,到清華研習華語並與校內師生交流、參與國中小雙語教學,盼深化台美交流,也有助於美國學術菁英成為「知台派」。
國際教育協會(IIE)公布最新調查顯示,今年秋季班美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回升,但仍不足以彌補去年人數大減局面,顯示新冠疫情繼續影響外國人赴美留學意願,疫情也影響審批簽證進度而減少留學生人數。
【衡量黑洞重量的新方法】
美國各來自伊利諾大學、密西哥理工大學的科學家,聯手研發利用細箘分解讓塑膠轉為蛋白粉的最新技術,最終目標將做成可食用材料,日前此計畫已贏得德國製藥與化學大廠默克(Merck KGaA)120萬美元研發獎金。
從一天只有100元生活費,到現在月領4萬的科技部補助,北科大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博二生李俊翰身兼冷凍空調工程實務專業、薄膜除濕研究專長,已發表8篇國際期刊論文,並創下北科大唯一二度成為全校優秀青年代表的紀錄。
不少公私立大學紛紛投入開辦醫學院系,但學界與醫界想法不同,各持正反意見,不過對有意成立醫學院系的大學來說,考量的是我國邁向老齡化社會,以及「一例一休」等制度影響,導致醫師人力不足,設系育才,並透過辦學將醫學與工程等領域結合,能讓醫師具備跨領域專長,符合全球趨勢。
教育部15日公布台灣與牛津大學合設獎學金錄取名單,計有5名正取、1名備取,至此「教育部與世界百大合作設置獎學金」14校皆已放榜,共52人錄取,人數創歷年新高。不過14所世界名校幾乎都在疫情仍未緩解的歐美,是否影響入學?對此教育部表示國外學校皆可先註冊、上網課,待秋冬疫情稍緩再入學,甚至有國外學校已經發給台籍錄取學生生活費,即使該名學生人還在台灣。
大陸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恐將影響美國的GDP?國際學生為美國各大學收入的重要來源,新型肺炎疫情在大陸各地爆發,一些國家先後發布具針對性的旅行禁令,導致許多大陸學生被困在國內,無法返回就讀的國外學校;少掉來自大陸的生源,校方財政即將面臨吃緊,甚至可能進一步波及美國的GDP。
鴻海(2317)集團持續推展美國威州「威谷科技園區」計畫,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UWM)近日組織學者訪問團來台,考察雲端伺服器、機械人、8K顯示技術、醫療生技及食品檢測中心,盼透過進一步深化兩地人才交流,打造全新產學合作機制、扎根威州。
鴻海科技集團於美國威州「威谷科技園區」計畫再傳佳音,繼今年11月基礎建設階段性完工後,人才培育計畫也在持續進行中,期望透過進一步深化兩地人才交流,打造全新的產學合作機制,扎根威州。
大陸學生大批赴英美的盛況已經轉變!根據大陸教育部資料,從2016年到2018年,大陸海歸也就是出國留學後回國者,從43.25萬人增長至51.94萬人,分別比前一年增長5.72%、11.19%、8%。中國做為最大的留學國,持續影響全球留學的發展狀態。
類星體看起來如點光源,像恆星一般,卻發出千億倍的能量,是什麼機制造成這樣的現象?類星體中包含的超大質量黑洞,又是如何形成與演化?由國立中央大學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共同頒發的「年輕天文學者講座」,2018年秋季獲獎者為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沈悅博士(Dr. Yue Shen),對超大質量黑洞有深入研究的他,特來台受獎並演講。
成功大學在美援時期,透過美國普渡大學協助,發展茁壯,60年來,雙方交流密切,2018年更攜手推動工程領域教學研合作,由成大工學院、電資學院與普渡大學工學院三方簽署「雙學位計畫暨普渡線上課程合作協議」,導入2校學士+碩士、博士雙學位課程,預計逾200個普渡線上課程供學生選讀,提升成大師生國際化競爭力。
因應全球心智科學與大腦研究的趨勢,科技部從99年開始推動系列研究計畫,由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及成功大學組成團隊,並成立3個研究中心,總經費投入約3.25億元,建置3部功能性磁振造影儀(fMRI)、1部腦磁圖儀(MEG)等偵測腦部活動儀器,進行心智科學與大腦研究。
今年6月回台舉辦第14屆金融與經濟政策研討會期間,我打電話給勝正兄並關心他的健康,我問是否可到他家探訪,他說身體不太好,等到下次我回國再來看他。同天,我也特別打電話給胡大嫂詢問勝正兄的病況,她告知勝正兄的病況相當嚴重。想不到我回美之後,勝正兄突然在7月10日辭世,我深感悲傷與不捨,也希望胡大嫂及其家人能節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