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低地板公車的搜尋結果,共200筆
高雄市府交通局陸續改善公車候車設施,今年向中央爭取預算,完成50座候車亭及60座候車座椅建置,讓高雄候車亭數量突破千座。交通局表示改建內容包含在民族路上4站位於分隔島上的公車站,改善無障礙設施,便利行動不便者。
台中修平科技大學校外公車亭設在人行道上,然而人行道破損不平不利輪椅族通行,也無足夠空間讓無障礙大客車放下無障礙渡板,身障生直言「不敢奢望公車通勤」。台中市議員張芬郁1日要求市府全面檢討搭車環境;交通局表示,盡速會勘改善,一併檢討無法放置渡板及人行道不平整等問題。
推動節能減碳,新北市交通局訂定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總補助經費約24億元,但電動公車目前約177輛,僅占全市公車數的11%。對於交通局喊出的目標,藍綠議員皆有質疑與批評,認為新北汰換速度比北市落後許多,也擔心行駛山區時電動公車的馬力不夠,市府須有相關配套。
響應行政院推動的「2030年市區公車全電動化」計畫,台中市新增27輛電動公車投入服務,目前全市電動公車數量累計達308輛,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將先投入在高旅次的台灣大道路線服務,盼逐步達成公車電動化目標;客運業者對此卻沒那麼樂觀,認為電動公車問題多,要全面汰換難度很高。
台北市公車友善心運動已邁入第16年,今年活動主題著重於公車無障礙服務,友善照顧輪椅族、推嬰兒車、視障族群及其他行動不便乘客等,透過友善的關懷與親切的服務,讓特殊需求乘客及一般乘客皆可以放心搭乘。公運處21日上午舉行記者會,除了邀請公車駕駛分享暖心故事外,也運用新型電動公車展示「輪椅族上下車SOP」,示範正確服務特殊需求乘客的乘車流程,以降低事故發生。
行政院交通部計畫未來7年將投入643億元汰換電動公車,台南市除爭取中央補助在未來4年汰換139輛電動公車外,也期盼中央放寬補助標準,不要只補助大型巴士,將適合偏遠山區或路幅較小舊市區的中型巴士也能納入補助對象。
為利民眾清明掃墓祭祖,配合墓區道路進行交通管制,由台北市公共運輸處闢駛免費掃墓公車,於3月18、19、26日及4月1、2、3、4、5日共計8天,闢駛木柵線、南港線、軍人公墓線、崇德線及陽明山線等5線掃墓公車。
車王電旗下華德動能,23日與台灣愛巴士交通聯盟(iBus)的中鹿汽車客運及巨業交通,在華德中港廠舉辦新車採購簽約,此次採購49輛示範型電動低地板大巴,總金額5.12億元,預計今年度將分批交車。
配合交通部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新北市目前已有142輛電動公車上線營運,但交通部今年修正「電動大客車補助作業要點」,取消每輛最高700萬元的示範補助,僅剩一般補助370萬元,縮水幅度高達近5成,令業者大嘆吃不消。新北市長侯友宜6日也喊話中央,盼中央原本承諾的補助不要再變,與地方並肩作戰,趕快按照計畫做好,讓汰換公車的速度更快。
配合交通部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新北市目前已有142輛電動公車上線營運,隨著疫情趨緩,轄內公車運量也回升至疫情前的9成,平均每日約76萬人次運量。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前往台北客運四海站、復康巴士板橋停車場視察行車安全教育訓練,送上慰勞金給駕駛員,盼打造安全、禮讓的人本環境。
睽違23年的台灣燈會重返台北,於2月5日至19日在東區商圈、信義商圈、松山文創園區、國父紀念館、台北101等區域盛大登場,預估參觀人數將突破千萬人次。台北捷運首次開設現場指揮中心,將加密列車班距,並視人潮狀況啟動過站不停及人潮疏導管制措施。台北市交通局增設2線票價5元的接駁公車。
交通壅塞是新竹市民最大惡夢,國民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28日上午舉行記者會,針對交通問題提出「5大解方」,包括縣市合作推動機捷延伸並串聯輕軌、推動東西向及環狀道路打通環節、建置全市智慧交通中心、道路平權以保障行人安全,以及提升綠能交通如提高電動車補助,並提出「1項訴求」,停止興建新竹大車站。
台灣3.49噸級以上商用車市場受惠於政府推出大型柴油車汰舊換新、減徵/退還新車貨物稅、小車駕照可行駛車輛總重量提升至5噸及各項振興經濟措拖,加上六期排放法規實施前的預購等利多因素下,2021年總市場需求為28,423台,較2020年成長23.5%,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商用車市場競爭白熱化,也讓市場主要業者加大動作拓展版圖、鞏固市佔率。《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整理出一年內(2021/09/21~2022/09/20)五大商用車品牌,一起來看網友、司機們都在討論些什麼?
為了增加公車服務可及性及改善公車站候車環境,交通局今年爭取交通部補助,除新增民族七賢路口(臺灣銀行)站,並將圖書總館移至靠行穿線處,增設斜坡等設施讓民眾方便搭乘,規劃適宜的通行動線,提升民眾候車安全性、舒適性及友善性。
提升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意願,台中市交通局7月推出「6大幹線公車」,民間團體針對1個月來的營運情況總體檢,提出4大缺失,呼籲應改善相關問題;交通局強調,幹線公車最大亮點是方便搭乘,上路1個月來,多條路線運量大幅提升,其中700路運量翻倍、300路月運量增加約10萬人次。
提升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意願,台中市交通局7月推出「6大幹線公車」,民間團體針對1個月來的營運情況總體檢,並提出4大缺失,呼籲應改善相關問題;交通局強調,幹線公車最大亮點是方便搭乘,上路1個月來,多條路線運量大幅提升,其中700路運量翻倍、300路月運量增加約10萬人次。
台中市交通局推動6大路廊幹線公車,7月1日上路後廣獲好評,但有市議員參選人批評獨漏人口成長很快的南屯區,漠視西溪地區市民的權益;交通局回應,將持續檢討公車路網,視幹線公車的實施效果,研議擴大推出新路線。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推動6大路廊幹線公車,7月1日上路後廣獲好評,卻引發市議員參選人批評獨漏人口成長的南屯區,漠視西溪地區市民的權益;交通局回應,將持續檢討公車路網,視幹線公車實施效果,研議擴大推出新路線。
隨著交通部對市區巴士電動化的規劃,2023年要邁入「推廣期」,公路總局也公布最新公路公共運輸服務升級計畫的「提案原則」指出,明年起市區客運車輛汰舊換新補助僅限於電動大客車,柴汽油車輛則不予補助;而在分年目標上市區客運電動車輛在六都占比要來到18%。
交通部目標在2030年達成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今年是先導期獎勵最後一年,交通部將在2023年起停止每輛逾200萬元補助市區客運業購買燃油車,而電動大客車示範型補助最高1千萬元也將取消,補助額度也調整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