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低鈉的搜尋結果,共98筆
健康意識普及,越來越多人知道高鈉食物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傷害腎臟、心臟等器官。但食物不鹹,不代表鈉含量不高,營養師列舉6大類看似不鹹、卻是高納的地雷食物,包括油麵與雞絲麵、加工肉、泡菜、果乾、起司、烏醋等。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00萬人腎衰竭,若未即時治療,會逐日惡化為末期腎臟病、難逃洗腎命運。營養師表示,腎衰竭患者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熱量、適量蛋白質、減少高磷食物、控制鈉攝取量、減少高鉀食物,並忌吃楊桃。腎臟科醫師也強調,楊桃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神經毒素,而腎衰竭者無法代謝此毒素,因而四肢麻木、甚至昏迷死亡。
基隆一名74歲老翁,平時身體狀況不錯,除了胃食道逆流,沒有其他慢性病史。但2個多月前,老翁開始容易疲倦、沒胃口、持續乾咳;因為老翁在短時間內消瘦許多,先至診所經胸部X光檢查,未發現明顯肺炎,以抗生素治療後情形也未痊癒。之後老翁病情加劇,甚至昏睡不醒,家屬急送至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就醫,透過胸部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肺結核感染。
鹽是料理中不可缺少的調味料之一,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吃太多鹽容易引發中風、心臟病和高血壓,但日常飲食中處處都含有鹽,很容易鈉超標卻不自知,他表示如果身體出現腹脹、血壓升高、水腫、口渴、體重快速增減、常跑廁所等現象,很可能就是體內鈉含量過高了。
慢性腎臟病友小心吃出一身病!亞大附醫營養師張碧涵表示,腎友要避免攝取鈉、磷、鉀,並採用低蛋白飲食,她並提醒病友,千萬不要誤入陷阱,不少病友為減鈉,特別購買「低鈉鹽」、「低鈉醬油」調味品,其實,這些產品的「鉀」離子很高,建議選用一般的鹽及醬油即可,但仍須注意攝取量,一天的鹽量不超過6公克。
雞蛋營養豐富,是不少人的飲食首選,一般認為,水煮蛋熱量最低,但營養師高敏敏表示,若以100公克的蛋料理而言,水煮蛋為144大卡,而茶葉蛋141大卡、蒸蛋64大卡、水煮蛋白61大卡,熱量比水煮蛋更低,但茶葉蛋因久置於滷水鍋中,鈉含量高,不利於心血管疾病、腎病患者食用。
以高能量密度維持較長續航能力而被全球廣泛應用於電動車的動力鋰電池,終於開始面對鈉離子電池的競爭,這場攸關電動車產業命脈的科技對決將在2023年拉開序幕,並在未來數年激烈廝殺。令人更為矚目的是,陸企在動力鋰電池領域佔有的絕對優勢,極大概率會延續到下一代的鈉電池上,不論哪種電池最後勝出,中國佔據全球車用動力電池的領導地位在數年之內不易改變。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公布最新研究指出,相較攝取充足水分的成人,水分攝取不足者不但可能老得更快、罹患慢性病風險更高,甚至可能更短命。
鈉有助於控制身體的體液平衡和影響肌肉功能,然而一旦攝入過量的鈉不僅會增加腎臟負荷,也容易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國健署在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3款隱藏的高鈉食物,其中泡菜的鈉含量最驚人,只要一小碟就可能佔掉一日上限的30%。
醋是不少人喜愛的調味料,市面上常見有黑醋與白醋兩種,醫師表示,不只顏色、酸度不同,其實鈉含量差很大,白醋是單純以糯米釀造而成,烏醋則是以糯米為基礎,加入洋蔥、紅蘿蔔等蔬果,加上辛香料、鹽、糖等調味料釀造。值得注意的是,以100公克而言,白醋的鈉含量僅81.4毫克,而烏醋的鈉含量高達1571毫克,是白醋的19倍。醫師表示,相較於黑醋,白醋鈉含量低、原料較單純,是較健康的選擇。
最近氣溫驟降,許多人會吃火鍋溫暖身體,然而想要健康地吃火鍋,除了要注意湯底、肉類的選擇以外,醬料也是隱藏的地雷之一,隨便一湯匙的鈉含量就相當驚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就列出5個常見的火鍋醬料鈉含量排行,其中冠軍為豆瓣醬,一湯匙就有756mg的鈉。
現代普遍認為喝水是基本的保健之道,但有家醫科醫師提醒,人體流出的汗不是只有純水,其中還包含鈉、鎂等微量元素,若「大量補水」時只補充純水,恐出現低血鈉,引發噁心等症狀,嚴重恐昏迷。他建議,補充水分較好的時間為早晨,且加入鹽、鎂等礦物質,來補足整晚流失的水分。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句廣告詞家喻戶曉,但其實喝水學問大,一旦喝爆量很可能會出事!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表示,曾遇到一名女生為了減重,每天喝大約5000c.c.的水,結果出現頭昏無力、糞便鬆散的情況,於是提醒對方減少喝水量,否則會造成血鈉過低,嚴重恐導致死亡。
不少人喜歡吃麵食,像是鍋燒意麵、雞絲麵、麵線、拉麵等,但營養師陳嫚羚提醒,這些平時常吃的麥製麵其實都屬於「高鹽值」麵類,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鹽,容易造成鈉攝取過量,進而引發像是容易發胖、高血壓、腎臟病等健康問題。
「鈉」通常被認為對健康的影響是弊多於利,但完全不吃可能危害身體健康。營養師表示,一名中年女子為了減重、怕水腫,飲食中都不加鹽還瘋狂喝水,未料後續時感疲憊,還會心悸、胸悶、脾氣差;檢查後才發現,她已有「低血鈉」狀況。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劉中平表示,低血鈉若嚴重會嘔吐、昏迷,甚至可致命。
飲食中過多的鈉將增加高血壓的風險,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因此市售低鈉鹽標榜可防高血壓,醫師表示,原則上,低鈉鹽確實有助一般人預防高血壓,但有腎臟疾病者會因低鈉鹽會引發高血鉀的不良反應,因此,使用低鈉鹽時要先詢問醫療人員以確保健康。
本周五(8/12)就是中元節,不少公司行號、家庭都開始大採購,準備中元普渡,不過在拜拜結束後,這些食物通常都會被眾人分食。營養師彭逸珊在臉書粉專分享採買普渡食物的小撇步,並表示與其要大家少吃,不如在採買前先做過一輪挑選,讓大家都可以吃得安心又健康。
許多人深夜下班後喜歡吃泡麵或鹹酥雞犒賞自己一整天的辛勞,不過隔天往往容易水腫,對此,營養師張家祥在臉書粉專PO文解釋,鈉含量攝取過多會導致水腫,像是火腿、吐司、乾酪、番茄醬、泡菜、凱薩沙拉醬都是常見的高鈉食物,不過吐司和沙拉醬因為鹹味較少,很容易被忽視,務必要注意攝取量,或盡量選擇低鈉版本,才能吃得健康。
炎夏為避免中暑多喝水,但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警告說,喝水很好,但喝太多恐讓電解質失衡,出現低血鈉的症狀,輕則感到疲倦,嚴重可能出現意識變化。過去曾有患者一天狂喝4000至5000毫升的水,結果越喝越累,檢查才知是水中毒。外科醫師江坤俊則說,血液中鈉離子不足,嚴重恐釀腦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