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何栢良的搜尋結果,共23筆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電台節目指出,大陸過去3年堅持「清零」,社會未能產生足夠免疫力,病毒廣泛和快速傳播後,12月出現的疫情大爆發,速度在過往幾年世界各地都是前所未有。
香港出現首例猴痘輸入個案,為一名由菲律賓抵港的30歲男子。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香港出現首例個案屬預期之內。他強調,猴痘不是傳染性很高的病毒感染,相關個案集中在特殊高風險人士,對社區構成風險微乎其微,而曾接待過該名患者或採樣的醫護人員等風險亦很少。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香港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後,每日新增個案維持200例左右,未見明顯反彈,認為情況符合預期。不過,他建議,「疫苗通行證要」應該要持續至今年底,過了冬季疫情後才作檢討。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18日)表示,香港要預防疫情爆發,始終要靠接種疫苗,第三劑的接種更是重中之重,如果香港不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基本上是與世界脫軌」。
香港大學醫學院長梁卓偉日前利用數學模型推算,6月初可能出現第6波疫情,並於7月上旬到頂,但他多次表示「希望推算錯誤」。針對此說法,香港專家們有不同的見解,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17日)表示,由於未來疫情走勢只能基於數學模型推測,背後的假設未必完全真確,稍作變化,推測結果也會有很大落差。
至5月31日,香港「疫苗通行證」將實施第三階段,屆時香港市民須接種3劑疫苗才可進入餐廳等場所。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11日)表示,新冠病毒的新變種毒遲早會在香港出現,疫情可能大幅反彈,建議在「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後,將接種第三劑的限期由半年縮短一半至3個月,鼓勵長者盡快接種。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表示,由於新冠疫情深入社區,近日確診數字每日徘徊在300例左右,是預期之內。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似乎已經過了最高點,預計未來一、兩年的疫情,會以季節性流行方式出現。
香港第五波疫情趨緩,各界關注與大陸免檢疫通關進展。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4日)表示,香港每日從深圳灣赴大陸人士中,有約2%檢測陽性,建議港府查出原因,恢復大陸對香港信心,以創造通關條件。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上海近期的疫情與香港第五波疫情相關,推斷兩地的病毒基本上同源。香港疫情在農曆年後「爆升」,到上月首周達峰,同期香港輸出上海的個案亦達到頂點,根據上海衛健委公布,上月7日香港輸出上海的個案有457例,如果連計之前已出院的數字,相信香港輸出上海的病例已超出500例,Omicron BA.2病毒在空氣的傳播性很高,形容上海久守必失。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表示,一般醫生只會在病人有生命危險下,考慮對病人的最佳利益而強制進行手術,並非作為預防措施。目前有相關法例強制精神病患者入院接受觀察及治療,故對於無合理原因反對長者接種的家屬,政府可參考類似的法律框架,運用緊急法立法,容許醫生強制為長者接種疫苗。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在電台節目表示,香港的群體免疫已經爆破,即使有八至九成接種率亦不足夠,應該所有人都接種。
香港01報導,香港確診個案飆升,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當務之急是加快疫苗接種速度,把平均每日接種約7萬劑,短時間內提升至30萬劑,才有機會令接種率在4至5星期內提升穩定的水平。
全球Omicron變種病毒株疫情惡化,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21日)表示,香港近日發現涉及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的輸入個案,明顯比一、兩星期前多,反映全球疫情的大趨勢。
香港出現3例境外輸入個案帶Omicron變種病毒個案,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30日)表示,預估Omicron變種病毒會在未來一至兩星期內急速變化。他建議港府,在未完全掌握Omicron變種病毒的特性前,檢疫政策應該從嚴,所有高風險地區抵港人士應集中在竹篙灣檢疫中心隔離21日。
世衛日前更新指引,指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可以同日接種。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25日)表示,兩種疫苗可分開在兩隻手接種,且若同時接種,流感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比分開接種高出2倍。
美國輝瑞藥廠20日公布一項後期研究,稱BNT疫苗對5至11歲兒童有效,將尋求美國當局授權使用。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21日)表示,該研究有關數據樣本只有約2200個兒童,數據還不足以批准該年齡層兒童使用或引入香港,他認為至少需有數萬人樣本作參考,並觀察心肌炎副作用等風險,否則會有安全隱憂。
大陸昨新增本土個案均在福建省,其中廈門市32例、莆田市24例、泉州市3例。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14日)表示,福建疫情應是由一名從新加坡入境廈門的患者在檢疫期間受感染,之後再衍生傳播鏈。
全球多個地方陸續出現具抗藥性風險的新冠肺炎Mu變種病毒,香港出現3例輸入個案。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預估,將陸續出現相關輸入香港的個案。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16日)表示,對於港府縮短已接種疫苗並有抗體人士的檢疫期到7日,明顯是外防輸入的漏洞,有關個案反映港府讓有符合特定條件,如已打針人士縮短酒店檢疫期至7日的政策錯誤,也未有建基穩妥的科學根據,要求港府短期內修正。此外,何指出,港府年初期望疫苗接種率達7至8成,就可達到「群體免疫」的觀念已過時,即使在高接種率國家,群體免疫也未出現,攔截不到病毒在社區快速傳播,因此疫苗接種應重新定位為「個人保障」,而不是「群體免疫」。
港府有意放寬外防措施,將目前以「ABCD」類劃分的海外風險地區,簡化為「高中低」風險,允許自高風險地區的港人打完2劑疫苗後入境香港,部分抵港人士若驗出抗體,更可縮短7日檢疫期。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3日)表示,此舉是變相放寬措施,強調除非機場檢疫酒店員工的疫苗接種率達百分百,否則還不是時候放寬邊境檢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