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余孝先的搜尋結果,共14筆
人工智慧(AI)是近年的「當紅炸子雞」,AI這個詞彙1956年就出現,期間有經過幾度起伏,直到7、8年前,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巨量資料(big data)分析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讓AI重新站上舞台。國際上談論AI發展應用重點,主要聚焦在金融科技、製造業、零售業、醫療業四大領域,因為這些領域具有大量資料可以分析及應用。
工研院AI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余孝先認為,在AI四大領域中,台灣製造業和醫療照護相關的AI項目最有機會在國際中衝到前段班,其中,製造業項目會有最大效益;而他個人最希望有貢獻的是醫療領域,最有期待的則是可能改變貧富差距的AI理財機器人。
「AI會讓多少人失業?」談及這個問題,工研院AI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余孝先強調,他不認為AI是用來取代任何人,而是有兩種意義,一是做人類不想做的工作,二是協助人類的專業工作。他認為,「AI可以學習畢卡索,但不是第一個畢卡索」,越需要創造、感受的工作,越不會被AI威脅。
人工智慧(AI)是近年的「當紅炸子雞」,工研院AI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余孝先投入這塊領域20多年,在AI概念正熱的時候加入,經歷了AI領域低迷的幾年,又在7、8年前,因機器學習的突破,AI重回鎂光燈焦點。他說,踏入這個領域,要有「5年一歸零」的心理準備,「熱愛學習」是最必要的條件。
李亞萍自從去年患上過敏症後,身體狀況不佳,不太願意接通告,但這次卻願意和兒子余祥銓上《MUCH金點秀》,就是要控訴主持人張秀卿罪鬧她二女兒余苑綺婚禮,讓張秀卿趕緊作勢要下跪,直呼自己喝到斷片,隔天起床才發現和余苑綺同登頭版。
2016年3月,當AlphaGo以四比一的壓倒性勝利擊敗世界棋王李世乭的時刻,人工智慧(AI)的威力正式被全世界看見,因為AlphaGo這套系統,從業餘棋士的水準、到正式打敗世界圍棋冠軍,也才花了兩年的時間。長期浸淫在大數據與雲端運算領域的工研院協理兼巨量資訊科技中心主任余孝先說,從西洋棋到圍棋,AI的威力已非吳下阿蒙,而台灣在這裡頭的發展機會更值得被好好重視。
工業技術研究院昨(31)日宣布,聘請巨量資訊科技中心主任余孝先,升任工研院協理,工研院將借重余孝先在AI人工智慧的專業背景及統合能力,加速推動院內各領域應用AI與大數據分析,同時鏈結國內產業,協助各產業數位轉型升級。
根據美國NVCA(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的分析,新創公司每年為美國創造了三百萬個就業機會,幾乎等同於所有淨新增的工作機會,且企業研發經費的85%與上市公司數的42%,也都來自新創公司的貢獻。面對Google、Facebook、Amazon、Uber…等美式新創之風潮,上自歐盟與中、日,下至新加坡與以色列等,各國政府亦無不全心經營創新創業的布局,以確保未來經濟發展與工作機會增長之動能。
自從電腦發明以來,如何讓電腦擁有類似人類的智慧能力一直是許多電腦科學家追求的理想。1956年,首先使用人工智慧(AI)一詞並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的美國學者John McCarthy聯合Marvin Minsky等多位人工智慧的學者,在達特茅斯學院召開全球首次人工智慧研討會,正式提出人工智慧一詞,是為人工智慧成為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的開端,迄今恰好滿60年。
近日南韓棋王李世乭與Google旗下人工智慧公司開發的AlphaGo進行圍棋大戰,「李九段」苦吞三連敗,跌破大家眼鏡,所幸昨日出了「神之一手」贏得第一勝,幫人腦扳回一城。面對這個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里程碑,台灣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隨著巨量資料技術推陳出新,其應用層面愈來愈廣,有些國家已嘗試運用巨量資料分析,以改善施政品質。例如,日本政府已與電信業者合作,分析觀光客的手機資料,蒐羅出發地、交通工具、停留時間、飯店類型,藉此開發新的觀光景點、路線等相關資料,並進行深度分析,以期振興觀光產業。
據經濟學人智庫(EIU)針對亞太地區企業的調查研究,許多企業都相信巨量資料是創新能力與獲利來源,更有近半數企業認為可以藉由巨量資料的應用,提升營收25%以上,此即為巨量資料受到各界矚目之原因,估計巨量資料2014年的全球潛在商機高達2,500億美元。
在數位化的潮流下,「巨量資料」(Big Data)分析已成為創新競爭力的一大關鍵,也是世界各先進國家與企業投入研究的重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