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作退休金準備的搜尋結果,共38筆
全球物價漲幅居高不下,為抑制通膨預期心理,有效幫助促進物價穩定,中央銀行於3/23宣布再次升息半碼,此次亦是近一年來第5度升息。在此環境下,民眾需要更加重視自身資產的財務規畫,並把重點放在財務安全的確保和穩定,以因應全球環境的瞬息萬變。
愈來愈多民眾已開始作理財投資存退休金準備,倘若不知如何開始規劃,又或是工作繁忙無暇顧及投資組合,法人表示,最簡單方式即是參考市面上有專門為退休理財所設計的目標風險組合平衡基金。
勞動基準法(勞退舊制)要求雇主應給付勞工退休金義務,由雇主依勞工每月薪資總額2%至15%按月提撥到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中,當勞工符合退休條件向雇主請領退休金時,雇主可由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中支付,勞工退休金條例(勞退新制)施行後,於該條例施行前已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勞工,服務於同一事業單位,而選擇繼續適用勞動基準法退休金規定或選擇適用該條例退休金制度而保留舊制工作年資者,其舊制工作年資退休金依勞動基準法規定辦理。
兆豐銀與工商時報18日舉辦「託付所愛.信以為賴」多元信託安養樂活系列線上研討會,與會致辭的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表示,信託的價值就是信任,是財產管理的制度,具經濟社會功能,配合客戶需求量身訂作:「是最有溫度,貼近人心金融工具!」
隨著國人餘命不斷延長,支出壓力較大的三明治族群明顯感受到準備退休的壓力,根據壽險業者統計,愈來愈多人會在40歲之前開始展開退休計畫,壽險業者建議民眾可妥善利用分紅與投資型保單等各式保障健康與累積財富的保險工具,提前卡位幸福人生。
五一勞動節將屆,勞團今年以行動劇表達「抗通膨、要加薪、要職安、保年金」四大訴求,突顯勞工在通膨年代對於薪資和年金不足的擔憂。根據富達國際《2022年全球女性投資理財調查》*,近八成女性將「致富」和「退休後有能力照顧自己」視為期望達到的人生目標,但僅37%女性有自信能在儲蓄和投資方面做出正確決定,近半數(47%)女性自認退休時無法擁有足夠的資金。
根據富達國際《2022年全球女性投資理財調查》,近八成女性將「致富」和「退休後有能力照顧自己」視為期望達到的人生目標,但僅37%女性有自信能在儲蓄和投資方面做出正確決定,近半數(47%)女性自認退休時無法擁有足夠的資金。
勞動部是否要開放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可自行選擇標的,備受勞工等各界關注。勞動部22日公布最新官方調查,結果發現43.4%的勞工贊成開放自選投資,最主要的原因「退休金屬於自己的,希望可以自行選擇投資標的運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贊成自選勞工中,居然只有不到二成的勞工願意自負投資風險。
存退休金準備,一點都不難,其實只要作一個動作─就是在進公司時跟人資部門填勞退新制「自提6%」的申請書即可讓退休金準備加速累積。
賴智偉是八年級生,從小就很勇健、很少用到健保卡,大四時發現罹癌,幸好有爸媽幫忙投保的醫療險跟重大疾病險,因此保險支付約250萬元的理賠金,讓家裡的經濟情況不會因為他生病而被拖垮。
群益全民退休組合傘型 基金經理人林宗慧:
為避免配息基金淨值不易回到發行價的狀況,復華投信提出「用已實現資本利得來分紅,不配本金」的配息新主張,推出「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日前已獲得主管機關核准募集,預計2021年1月4日起募集。
台灣在未來幾年內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各專業投資機構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退休準備金要存千萬元以上才夠退休後花用,但有很多人在退休之前根本無法存到千萬元,專家指出,也不用太緊張,就多工作幾年、省著用,也就是「活到老、工作到老」即可解決退休準備金不足問題,因此,多培養謀生能力也很重要。
隨著年齡增長,人力資本逐漸轉化為金融資本,也就是退休金的準備,在準備退休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四大風險,包括:1.退休金是否足夠,2.退休準備須將通貨膨脹影響納入考量,3.在準備退休金的投資期間可能發生投資風險,4.邁入老年後,未來健康問題與醫療費用風險提前準備。
員工辛苦工作一輩子,莫不就期待退休前的最大一包退休金,企業真的都準備好了嗎?韋萊韜悅22日指出,台灣有很多企業並不了解退休舊制的結清問題,最新調查發現,僅有3.5%的受訪企業執行了舊制年資的結清方案,員工申請退休時,企業方需要準備一大筆額外現金支應,已然造成公司的短期財政困難,讓退休員工的滿心期待反而成為企業財務的未爆彈。
根據貝萊德退休大調查資料顯示,雖然有77%的台灣受訪者表示已開始為退休生活進行儲蓄,比全球平均比例63%和亞太地區平均比例68%多,但這些台灣受訪者仍然缺乏信心或未做好充分準備,甚至有近六成的人認為,退休後仍需要以某種方式繼續工作。正因為台灣投資人擔心退休準備不足,在基富通「好享退」再次開放申購即掀起申購熱潮。
有一本財經書「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但近一個月因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股市債市全面挫2千餘檔境內外基金少有正報酬率,不少投資人的退休金準備,在短短不到一個月間居然大縮水,甚至有人基金資產總值少了一半以上,如果這時「退休準備金突然少了一半,該怎麼辦?」
台灣平均餘命已逾80歲,退休後等於至少再活15年以上,若退休金準備不足,就是「窮活著」,新光人壽積極推動國人要存夠退休金,今年更是打出「2020為自己的退休20%開始作準備」,即是除勞工退休金6%外,應再自提6%、另投資6%,若是幸福企業工作則企業應可再補貼2%,才有足夠的退休所得替代率。
台灣平均餘命已逾80歲,退休後等於至少再活15年以上,若退休金準備不足,就是「窮活著」,新光人壽積極推動國人要存夠退休金,今年更是打出「2020為自己的退休20%開始作準備」,即是除了勞工退休金6%外,應再自提6%,另外投資6%,若是幸福企業工作則企業應可再補貼2%,才能有足夠的退休所得替代率。
ETF大熱門,規模占公募基金四成,一半以上都有配息機制,也搶息收商機,截至10月4日資料顯示,200多檔ETF中有90檔已有配息紀錄,不少投資人透過存高配息ETF作退休金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