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促進和平的搜尋結果,共142筆
俄羅斯總統普丁昨(21)日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對談後表示,中國版和平計畫能作為結束烏克蘭衝突的基礎,但是西方及烏克蘭還未準備好。
前總統馬英九將於3月底赴陸,成為74年來第一位造訪大陸的中華民國卸任總統,雖然這次訪問是以家國情懷與青年交流為主題,並未預先安排與大陸領導人的政治性會晤,但其政治意義十分重大,其為兩岸和平造局的效益必將彰顯於世。
目前兩岸緊張之際,簡稱為雙城論壇的「台北上海城市論壇」今年將在上海舉辦,目前台北市政府已與上海方進行討論。蔣萬安也強調在兩岸緊張之際,城市之間的交流尤為重要;新北市長侯友宜被問是否支持兩岸交流時,侯友宜則稱只要在平等、尊嚴、友善之下進行兩岸交流,不但樂見也讓兩岸更加穩定。
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3日閉幕,新一屆政府順利換屆。剛進入第三任期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針對兩岸關係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統一進程。
即將接任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9日上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台灣代表團審議,強調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爭取和平統一前景、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會議室裡,大陸全國台聯會長鄭建閔、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分別坐在王滬寧左右兩邊。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會後,15位專家學者就政府工作報告涉台部分意涵接受中評社採訪。學者普遍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涉台部分簡潔精煉,但意涵豐富。報告顯示出中央對台大政方針積極穩妥、成熟穩健,具有可預期性和可持續性。報告也彰顯了,大陸充滿自信和定力,在推進祖國完全統一事業上的主導權、主動權。
新竹市政府28日下午於228紀念公園舉辦「和平紀念日追思音樂會」,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受難者家屬身分,偕同父親柯承發出席追思會,但柯媽何瑞英因日前跌倒住院治療中,未能出席,但還好狀況不嚴重,復原情況很好,整場追思音樂會簡單莊嚴。
大陸國台辦周三表示,九二共識核心意涵就是「海峽兩岸同屬一中」,未提各表,並稱願在此基礎推動國共兩黨交流,再遭綠營立委質疑國共兩黨唱雙簧。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表示,全世界為避免戰爭、促進和平,都是透過對話交流。
俄烏戰爭將滿一年,歐洲議會大會今天討論面對戰事持續該何去何從,雖然多數議員強調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必須更快更多,但也有不少議員質疑歐盟外交部門未積極尋求和平的可能。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消息,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共同體第七屆峰會當地時間2023年1月24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應拉共體輪值主席國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峰會作視頻致辭。習近平指出,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球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拉共體已經成為全球南南合作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為維護地區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進區域一體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年初二前總統馬英九依例一早就到苗栗縣通霄鎮馬家庄祭祖,馬英九今年親書兔年對聯「虎嘯生威千出過,兔躍引暖萬木春。」意指老虎的危害已經過了,兔子帶來春天的氣息,期望今年會比去年更好。馬英九強調,未來的總統候選人,應該要帶來兩岸和平及繁榮的政策,並應採取能源多元的政策,台灣的民主發展,已出現很多問題,一定要把民主穩健的推展下去,不要出現目前所看到的現象。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消息,當地時間2023年1月15日,埃及總統塞西在開羅會見到訪的中國外交部長秦剛。秦剛表示,中方願和埃及共同促進地區長治久安,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得到公正解決;塞西則歡迎中國遊客在邊境解封後儘快赴埃旅遊。
此次民進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慘敗,僅贏取五席縣市首長,外界普遍認為民進黨選情失利,源自「抗中保台牌」失效。民進黨內負責檢討九合一敗選的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及立委羅致政,皆提到「抗中保台」論述需調整。無獨有偶,同額競選民進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更提出「和平保台」論述,一石激起千層浪,陸委會卻宣稱從未倡議「抗中保台」路線;「和中保台」思維再次進入公眾視野,頗有超越及揚棄「抗中保台」路線,然其內涵卻仍隱晦不明。
副總統賴清德參選民進黨主席,主張促進民主和平繁榮。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晚間質疑,賴自詡「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是台獨人士的「台獨金孫」,競逐2024總統後將成台獨教主,兩岸必然戰雲密布,「聽賴清德談和平好像接到詐騙電話」。
台中市和平區長選舉結果26日揭曉,和平區地方自治史上首次同額競選,由無黨籍現任區長吳萬福以5638票連任成功,支持者歡呼聲此起彼落。區長吳萬福表示,將秉持不分黨派、不分族群的精神繼續服務,與代表會及農會三方攜手,共同發展地方繁榮。
這次九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勢如破竹拿下14縣市,民進黨慘敗退縮至5縣市。大陸涉台學者包承柯認為,出現差距如此懸殊的結果,代表台灣民眾對民進黨政府和蔡英文總統執政的批判聲音非常強烈,也希望選後能啟動兩岸民間與縣市長交流,加強兩岸間的和平交往。
1970年我在紐約大學醫學中心任研究學者,一個早上我的主任魯斯克醫師(H.Rusk.MD)要我到他的辦公室。他先送我他的新著《待濟之世》(A World to Care for)。他還說了一段10年前古巴核武危機的軼事,他希望我記著這段歷史。就在1962年10月一個早上,他突接到甘迺迪總統電話,希望他能抽空到白宮一晤。他一直是甘迺迪家族顧問醫師。總統問他,世界很可能即將發生核戰,我們如何面對?他答,當然繼續溝通,我方的「答覆」要清晰且合理,避免激怒對方。其次雙方應「求同」。今後有什麼可「求同」?或許有2M─Medicine and Music醫學與音樂,是可相通的。 那就先從美蘇醫療合作開始。
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由1人、2組織共享殊榮,分別為白俄羅斯人權領袖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最知名的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以及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得獎者共通點一致支持人道主義(Humanism)價值觀、反軍國主義以及法則,代表其本國的民間社會。多年來,他們提倡批評權力的權利,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
中華奧會運動促進和平委員會為響應9月21日聯合國「國際和平日」,並配合國際奧會推動以運動促進祥和社會、維護世界和平的號召,特別於國際和平日前夕舉辦了「中華奧會百周年運動與和平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