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保守主義的搜尋結果,共61筆
中國大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2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以有意角逐大位的參議員藍德·保羅為代表的新右派保守主義者,近期在美國政壇引起頗多關注。他們關於要與中國接觸和保持穩定關係、反對TikTok禁令、宣導外交中的不干涉主義、反對全球主義、抵制繼續援助烏克蘭等政策主張,與當下美國主流政策頗有出入,凸顯出華府的地緣政治狂熱在其國內激發了反彈,清醒、理性的聲音正在不斷變大。
《奧本海默》在全世界熱映,彰顯了一位猶太裔科學家的偉大成就。他雖然不是決定二戰勝負的關鍵因素,但是兩顆原子彈摧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鬥爭意志,縮短了亞洲戰區的結束時間。
《奧本海默》在全世界熱映,彰顯了一位猶太裔科學家的偉大成就。他雖然不是決定二戰勝負的關鍵因素,但是兩顆原子彈摧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鬥爭意志,縮短了亞洲戰區的結束時間。
剛宣布參選下屆美國總統的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近日在推特發文表示,過去十年,美國家花了數兆美元轟炸道路、港口、橋樑和機場,但中國卻花了同等的錢在發展中國家的建設這些設施。中國非常熟練地投射經濟力量來取代美利堅帝國,證明美國輸出戰爭的做法已經失敗。
全球化帶動全球經濟繁榮,但也造成國家之間與國家內部巨大的貧富差距。無論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加大了菁英階層與一般平民之間的距離。平民階層有著強烈的相對剝奪感,導致民粹主義風潮在世界各地風起雲湧。由於當今貧富分配問題不僅牽涉國內結構,也有國際因素,而相對剝奪感更不只是財富所得,也由於移民與人口變化而關係到身分認同,這就讓當今的民粹主義更加複雜化。
義大利極右派政黨義大利兄弟黨(Brothers of Italy)黨魁梅洛尼(Giorgia Meloni),打破義國政壇天花板,成為史上首位女總理。過去幾個月以來,梅洛尼將自己形塑成務實、可信賴的領導人形象並努力贏得歐盟信任,試圖緩解歐洲對於右派勢力崛起的擔憂。
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的提名期在當地時間24日下午2時(台灣時間24日晚上9時)截止,前首相強森原有意回鍋參選,後來以「現在」恐怕不是正確時機,宣布退出競逐,前財政大臣蘇納克因是唯一獲得跨越門檻支持的參選人,自動當選執政保守黨黨魁。42歲的蘇納克將成為英國第一位印度裔首相,這是英國在2個月內的第3位首相。
義大利大選由極右政黨勝出,有望出現二戰結束以來首個極右內閣。儘管歐洲似有一股極右風潮,但觀察家認為,如今的民粹已由激昂轉為務實,難以再現脫歐或川普旋風。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香港主權回歸25周年談話,強調要保持香港獨特地位與優勢,支持鞏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角色,維護自由開放的經商環境。這番談話除了有為香港經濟打強心針的意圖外,也有反駁大陸經濟改革可能走回頭路的意味。
「回不去了!」是很多人緬懷過去時的口頭禪,但是美國最高法院最近的4項判例,卻顯示過去是回得去的。
英國首相強生面臨連串閣員從他醜聞不斷的政府請辭,成為又一位被保守黨同志怒火逼下台的黨魁。在他之前有3位保守黨黨魁也是在同黨議員壓力下辭職,包括前首相梅伊。
最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意見書「初稿」被洩漏出來,顯示這個保守派穩占6票的法院,將會推翻1973年承認「墮胎權」的著名判例「羅訴韋德案」!這顯示美國保守派50年來的努力即將開花結果,也可讓我們反思憲法解釋的許多問題。
最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意見書「初稿」被洩漏出來,顯示這個保守派穩占6票的法院,將會推翻1973年承認「墮胎權」的著名判例「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這顯示美國保守派50年來的努力即將開花結果,也可以讓我們反思憲法解釋的許多問題。
2022跨年夜,中國央視3台正播放台灣歌手蕭敬騰和大陸女歌手袁婭維合唱的「我們同唱一首歌」,央視1台更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主題,用音樂與演唱的型式歌頌大灣區的共容與繁榮。在中國期待以融合的方式,實現兩岸統一,以及港澳融入大陸生活圈之際,台灣不僅完全抗拒,蔡英文總統還在元旦講話中口出惡言,抨擊中國可能走向「軍事冒進主義」,讓大陸聽了相當不痛快,立即由國台辦出言反擊,為兩岸的新年開啟一段不祥的預兆。
岸田文雄延續競選自民黨總裁期間對中強硬的立場,將「抗衡中國」做為岸田內閣首要任務,這位長期以來被視為「知華派」、「和平主義」色彩鮮明的日本新任首相是否由鴿轉鷹,引起質疑。
「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Government is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小政府」是雷根總統在1981年的就職大典上透過這句名言所要傳達的理念。而這句話也象徵了新保守主義「雷根革命」(The Reagan Revolution)的精神,其國內政策的核心原則為捍衛聯邦主義(federalism)—限制聯邦政府的權力—以及權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放任的經濟制度(laissez-fair economics)、捍衛個人自由(individual liberties)並提倡自立(self-reliance)等。許多專家認為雷根革命從1976年雷根與福特總統競爭黨內總統提名權時就漸成形,那它何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