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信託貸款的搜尋結果,共47筆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1月信貸迎來「開門紅」。中國人民銀行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下同)貸款增加4.9兆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創下有統計以來,單月信貸投放最高紀錄。
2022年度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甫於12月16日落幕,這一年一度的會議係為次(2023)年經濟政策定調,格外受到矚目。會中除預告明年經濟可望回升外,防範與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仍是重中之重。房地產是支撐中國大陸經濟的重要引擎,對GDP貢獻約20%、對財政收入貢獻40%、並占約20%的社融存量,構成約60%的家庭資產等,其重要性不言可諭。2021年「恆大事件」後引發骨牌效應,不僅房市債務危機蔓延,房地產更是一蹶不振。有論者謂,中國經濟歷經1979至2010年的30年高速成長後,正式進入內外紅利衰退、增長速度換檔的「新常態」階段。而房地產市場則在2001至2021年近20年快速發展後也宣告結束。
大陸金融數據10月意外出現超季節性回落,隨著融資需求回暖,帶動11月廣義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回升至12.4%,創逾五年半新高。不過專家分析,從11月新增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仍略遜於市場預期來看,整體需求復甦仍不穩固,尚須財政與貨幣政策發力穩經濟。
大陸政策面積極拉抬房市景氣,從地方發布的新政中,「降低首付比例」已成為多個城市優化政策標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已有115個城市將公積金或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降至20%,包括成都、西安、太原、福州、銀川與烏魯木齊等地。同時也對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進行調整,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已有80多城調整首套商貸首付比例至20%。
大陸政策面積極拉抬房市景氣,從地方發布的新政中,「降低首付比例」已成為多個城市優化政策標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已有115個城市將公積金或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降至20%,包括成都、西安、太原、福州、銀川與烏魯木齊等地。同時也對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進行調整,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已有80多城調整首套商貸首付比例至20%。
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21日聯合召開全國性商業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要求全力做好穩投資促消費保民生各項金融服務,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信貸支持,包含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因城施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並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如房地產企業開發貸款、個人住房貸款等。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前司長盛松成15日在大陸《新京報》撰文指出,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11日發布《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推出《十六條措施》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引起了市場較大迴響。此次文件政策基調仍然是「房住不炒」,對於當前房地產市場將產生積極且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具體體現。
外媒13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大陸金融監管部門最新通知指出,從多個方面支持房地產行業,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貸款進行展期或調整還款安排、鼓勵信託等資管產品支持房地產合理融資需求、延長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監管要求過渡期安排等。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連續兩個月超預期增長,且信貸結構持續改善。11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47兆元,同比多增8108億元,大幅超過市場預期的1.8兆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規模,並創下歷史同期的新高。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大陸地產商中國恒大計劃在重組中納入所有離岸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務,可能成為大陸規模最大的債務重組之一。
大陸地產商再傳違約消息。大陸地產商中國奧園23日爆出人民幣(下同)6,600萬元信託貸款違約,儘管中國奧園立刻澄清,這是合資公司的債務糾紛,而非公開市場違約,但鑑於該公司近日屢傳流動性問題,國際信評機構穆迪仍下調中國奧園評等,展望降至「負面」。
大陸房企中國奧園傳於12日發生人民幣(下同)6600萬元信託貸款違約,相關通知顯示,7800萬元的信託貸款由奧園旗下珠海保稅區啟恒物流舉借,並由奧園的在岸附屬公司提供擔保。
中國人民銀行10日公布最新金融數據,10月份廣義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達8.7%,高於市場預期的8.3%;不過10月新增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都有較市場預期為低。分析指出,可見官方在貨幣投放仍相對審慎,不太可能再出現寬鬆貨幣導向。
據路透報導,大陸銀行人士表示,深陷債務漩渦的大陸地產開發巨頭恒大集團部分主要往來銀行已經為了恒大相關貸款計提損失準備,另一些銀行則計畫展延短期貸款。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近日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季度監測報告》顯示,在穆迪統計下,2021年第1季大陸影子銀行資產減少約5400億元(人民幣,下同),整體規模降至58.7兆元。同時,疫情後大陸國內經濟迅速恢復,使得大陸的影子銀行規模在名義GDP中的占比從去年末的58.3%下降至今年第1季的55.4%,是近8年來的新低點。
國際評級公司穆迪2日公布最新「中國影子銀行季度監測報告」指出,據統計,2021年第一季中國廣義的影子銀行資產下降至人民幣(下同)58.7兆元,較上年底減少5,400億元。加上經濟復甦帶動GDP上漲,影子銀行資產規模在名義GDP中的占比從2020年底的58.3%降至55.4%,創八年來新低。
中國華晨集團最新公告,因跨境辦理股票質押登記程式復雜且難度較大,徵求主要債權人意見後,決定終止旗下子公司向吉林信託質押逾15億股華晨中國的手續。
大陸半導體旗艦企業紫光集團再傳財務壓力,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紫光針對一筆9日到期的人民幣(下同)10億元信託貸款進行展期,不過貸款出借方安徽一家銀行截至當晚7時未批准此事。若消息屬實,紫光不僅貸款違約,甚至可能觸發其12月到期的美元債交叉違約。
大陸官方全力灑錢拚經濟,中國人民銀行10日公布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6月份新增人民幣信貸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均較5月份溫和增加,雙雙創出三個月新高。6月廣義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11.1%,連續三個月維持在逾三年高點,顯示官方繼續透過各種管道支持實體經濟復甦。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最新報告指出,2020年第一季,在名目GDP快速下降和信貸規模持續擴張的背景下,大陸總體槓桿大幅上升,影子銀行資產出現兩年半以來首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