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信貸資金的搜尋結果,共361

  • 陸8部門挺民企 支持境外上市融資

    陸8部門挺民企 支持境外上市融資

     中國人民銀行等大陸8部門聯合發布「助力民營經濟發展通知」,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舉措;除加大對民企、民營房地產業者金融支持,提升貸款占比,重點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對民企的金融支持力度,「不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也大力支持民企發行上市甚至是赴境外上市與再融資,以及支持民企開拓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便利統籌境內外資金劃轉和使用。

  • 雙11購物節將至 國銀祭信貸利率0.01% 搶市

     雙11購物節倒數,各銀行除推出刷卡優惠搶客,中信、玉山、台新、台北富邦等四家銀行更趁機推出低利率信貸,中信與北富銀首期利率下殺至0.01%,玉山、台新、中信大降手續費至1,111元,亦想分食雙11購物商機。

  • 瞄準裝潢需求 信貸利率下殺

    瞄準裝潢需求 信貸利率下殺

     瞄準裝潢族及短期資金需求商機,國銀信貸利率下殺至0.01%,中信銀看好國人裝潢需求,近期推出裝潢用途的房信貸專案,首期年利率僅0.01%;台新銀更不限族群,前二期利率也下殺至0.01%;國泰世華銀針對優質企業,也推出前3期固定利率1.68%起。

  • 人行加量續作MLF 穩市場波動

    人行加量續作MLF 穩市場波動

     鑒於資金面受政府債、信貸等因素影響持續維持偏緊狀態,中國人民銀行16日開展人民幣(下同)7,890億元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意味10月超額續做2,890億元MLF。同時,由於MLF中標利率保持2.5%不變,市場預期本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較大機率將按兵不動。

  • 陸金融監管總局發文 提及擴大汽車消費

    大陸金融監管總局日前向各地監管局、各類金融機構發出「關於金融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深耕消費金融市場區隔,開發多元消費情境,提升零售服務品質,符合居民合理消費信貸需求,透過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 人行突降息 專家分析兩因素

     大陸宏觀經濟下滑之勢仍未止血,中國人民銀行15日「超預期」下調多個政策利率。專家指出,人行一方面要引導信貸利率下降,激發實體經濟資金需求,另一方面旨在防止資金在貨幣市場空轉套利。專家預估,本次操作實體部門每年利息支出將減少人民幣3,600億~5,400億元。

  • 疫後復甦!海底撈估上半年淨利大增至22億人民幣

    在香港上市的連鎖火鍋股品牌海底撈30日晚間在港交所公布盈利預喜,預計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不低於人民幣(下同)188億元,年增逾23.7%;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不低於22億元,去年同期為7,200萬元。

  • 公股銀線上信貸 最快30分鐘入帳

     公股銀行力拚數位金融,增加「永續力」,線上信貸雖已不是新服務,但近日公股銀行推出的線上信貸大幅縮短放款時間,民眾小額資金申貸,符合特定條件者最快只要30分鐘即可入帳。

  • 寧吉喆:陸全年5%經濟成長可實現

    寧吉喆:陸全年5%經濟成長可實現

     大陸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評估,大陸全年經濟增速預計是「前低後高再穩」,約5%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可以實現。同時,應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市場生產經營主體,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的重要作用。

  • 大陸經濟爆危機?他們「逆勢殺進去」吐真話:市場太大了

    大陸經濟爆危機?他們「逆勢殺進去」吐真話:市場太大了

    儘管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加劇,但包括貝萊德(BlackRock)、施羅德(Schroders PLC)及聯博控股(AllianceBernstein)在內的大型資產管理集團正在積極收購大陸的私人信貸、私募股權或不良債務股權,逆風接觸大陸市場,對此,專家直白表示,大陸的私募市場規模太大了,讓人無法輕易忽視。

  • 額度最高600萬 新光銀行祭財富管理VIP優惠信貸

     繳稅後手頭變得緊縮?趕緊把握最後一波繳稅季信貸優惠,新光銀行領先同業祭出針對新光銀行財富管理VIP客戶或繳稅金額達50萬(含)以上之繳稅大戶,提供一段式超低優惠利率2.11%起,最高額度600萬元,期限最長七年,且免自行檢附財力之信貸方案,協助理財大戶在繳了龐大金額的稅金後能妥善進行資金規劃,如同將大筆的稅款分期,讓資金調度更有效率,將每一分錢發揮到價值最大化。

  • 《國際金融》今年投報率轉正 KIC看好私募信貸

    韓國1690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去年投資績效曾虧損過雙位數字,今年部分可望轉盈。韓國投資公社(KIC)也計畫把在私募股權、信用貸款、房地產以及避險基金等,從去年底只有22.8%的投資水位,最慢到2025年之前,拉升至25%。

  • 大陸五部門:優化金融管理政策 穩定加大涉農信貸投入

    大陸五部門:優化金融管理政策 穩定加大涉農信貸投入

    據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網站16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近日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金融服務、強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金融支持、加強農業強國金融供給等9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 投資股票 法人:H2機會較佳

     儘管股市近期走揚,但考量企業獲利等領先指標明顯轉弱,加上金融業信貸趨緊及評價面吸引力下滑,資金近期湧入固定收益資產,法人表示,市場變數多,加上債券殖利率高,上半年固定收益資產吸金,預估今年下半年後會有較佳投資股票機會。

  • 《金融股》台新創投入股全盈支付深化結盟 共創微金融服務

    台新金(2887)控子公司「台新創投」5月挹注新臺幣1.6億元,取得全盈支付金融科技13.7%股權,正式成為第三大股東,帶來強強聯手新契機。

  • 復甦緩慢 陸經濟內外考驗大

     全球經濟衰退,外界關注大陸能否疫後強勁復甦,成為推動世界經濟重返增長的引擎。專家20日指出,疫情三年來的衝擊無法一次性修復,超額儲蓄、信貸投放下降、全球經濟不平衡等內外問題,帶給大陸經濟前景陰霾。

  • 《國際產業》法國上市銀行二哥 Q1業績超預期、FICC部門冠同業

    由於市場波動提振了交易部門的營收,法國第二大上市銀行、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周三公布優於預期的業績。

  • 兆豐信貸獲獎 推「好稅貸」饗客

    兆豐信貸獲獎 推「好稅貸」饗客

    (兆豐銀行積極發展數位金融服務,信貸數位化服務平台「信貸e把兆」連奪兩大獎。圖/兆豐銀行提供) 數位金融發威,直覺又迅速。兆豐銀行積極發展數位金融服務,信貸數位化服務平台「信貸e把兆」連奪兩大獎。為慶祝獲獎,兆豐銀行推出「好稅貸兔U」線上信貸活動,享首期固定年利率0.01%,再抽刷卡金18,888元,並減免手續費優惠,提供給有資金需求的客戶,以因應五月繳稅季及慶祝母親節。信貸數位化服務平台「信貸e把兆」參加2023年國際商業雜誌(IBM)「年度國際銀行評比」評選,獲「2023年台灣區最佳消費者貸款產品獎」,更乘勝追擊參加全球銀行與金融評論雜誌(GBFR)舉辦的「最佳創新競賽」,再次獲「2023年台灣區最佳數位信貸獎」。兆豐銀行表示,未來將持續創新於數位金融,以客戶為核心,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兆豐銀行「信貸e把兆」數位化服務平台,讓客戶從額度試算、案件申請、線上補件到契約書簽訂,皆可從同一網頁完成,享有一站式的便利及直覺式的體驗。此外,「信貸e把兆」還結合大數據的運用及系統化的審核,讓客戶多數都可以在申貸當天拿到資金。即將邁入五月的繳稅季及母親節活動檔期,民眾對於資金的需求也逐漸提升,兆豐銀行為慶祝「信貸e把兆」獲國際兩項大獎,推出「好稅貸兔U」線上信貸活動,持續提供完善的數位金融服務且扮演關鍵的資金提供者。只要5月底前於兆豐銀行官網線上申辦信貸,除享有首期固定年利率0.01%,還可抽刷卡金18,888元,若再提供相關稅單,立享手續費減免2,000元優惠,希望能為民眾打造優質數位服務且減輕負擔,輕鬆渡過稅月,有資金需求的民眾不妨可趁此機會線上申辦。以貸款金額30萬元,首期固定年利率0.01%,第2期起年利率2.66%,手續費3,000元,貸款期間7年為例,每月平均繳付本息約3,918元,只要成年且有固定收入,即可透過線上申辦兆豐銀行信貸。兆豐銀行消金業務處協理林中象表示,兆豐銀行不斷精益求精,以客戶為中心發展數位金融服務,希望透過數位金融創新,提供客戶最直覺的金融服務,降低客戶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讓客戶於數位體驗中滿足資金需求。兆豐銀行提醒民眾,近期詐騙方式層出不窮,建議尋找正常管道向銀行申辦貸款,儘量避免向代辦業者或行銷公司申辦,以免損害自身權益,亦可降低不必要的糾紛。

  • 積極落實公平待客 台新表揚卓越推動單位

    積極落實公平待客 台新表揚卓越推動單位

    台新金控積極推動公平待客及友善金融,除定期舉辦全行教育訓練外,更鼓勵各單位落實公平對待客戶的具體作為,子公司台新銀行首度舉辦「台新銀行公平待客推動卓越單位」選拔活動,獎勵公平待客推動成效優異的單位,並透過台新晨會由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親自頒獎,獲獎單位涵蓋個人金融、法人金融及金融市場總處,皆於2022年都有許多落實公平待客的具體作為與創新表現。

  • 新增貸款超預期 創同期新高

    新增貸款超預期 創同期新高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公布,3月份金融數據顯著回暖,廣義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12.7%,保持較高增長以外,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超預期增長,雙創歷史同期新高,經濟復甦跡象愈加穩固。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