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個稅法的搜尋結果,共43筆
國際反避稅號角已響起,財政部擬研議短、中、長三部曲循序導入全球最低稅負制。專家分析,第一步可先調高國內既有的企業基本稅額徵收率至15%、不排除採差別稅率;中期參照OECD標準,避免給予過度租稅優惠,以優先保留課稅權;長程目標則為全面接軌,涉及國內法大翻修。
近日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相繼公開了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畫,在備受關注的稅收領域,增值稅法和關稅法成為今年立法重點,而近年持續被關注討論地的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和房地產稅立法均未涉及。
由數位部促成的新聞媒體與跨國平台(Google、Meta)四場對話協商結束,報業公會、電視學會、衛星電視公會提出課徵「數位稅」的訴求。臺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副教授陳衍任今表示,目前國際稅改風潮或將數位稅取消,以OECD提出的數位經濟稅改方案(Pillar 1)取代,最快在2024年,全球將近140個國家就會實施改革,若國內課徵數位稅,恐與國際稅改潮流,逆風而行。
高市娛樂稅每年稅收約1.8億元,去年因疫情衝擊主動減徵、免徵。高市議員黃捷13日質詢時提到,其實娛樂稅早不符合時宜,像是打高爾夫球要課稅,脫口秀要課,但改成「演講」就不用課,她認為,高雄要推動藝文產業,必須要檢討稅率,也建請中央廢除娛樂稅。高市府則回應允檢討。
高市娛樂稅每年稅收約1.8億元,去年因疫情衝擊主動減徵、免徵。高市議員黃捷今(13)日質詢時提到,其實娛樂稅早不符合時宜,像是打高爾夫球要課稅、脫口秀要課,但改成「演講」就不用課,她認為,高雄要推動藝文產業,必須要檢討稅率,也建請中央廢除娛樂稅。高市府則回應允檢討。
依據財政部統計,今(2021)年前11個月的稅收已達2.71兆元,預估全年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也就是俗稱的「稅收超徵」,保守估計約達3,800億元,打破2015年超徵1,878億元的紀錄,創下歷史新高。
台灣房價持續上漲,且市場仍一片看好未來房價的上漲動能,但有網友納悶,許多人都認為台灣房價不見頂,未來年年都會上漲,但日本房地產的泡沫會被戳破,為什麼台灣就不會?貼文一出後,有網友點出關鍵,「台灣不敢提高持有稅」。
9月1日起,大陸《契稅法》和《城市維護建設稅法》正式施行,去年契稅和城建稅收入合計約1.2兆元(人民幣,下同)。
前台東縣長黃健庭被控收取藥商回扣案,最高法院26日依違反稅捐稽徵法判刑2個月定讞。黃健庭表示,沒有「收回扣」的問題,判結結果「欲加之罪,令人無奈」。
皇帝很有事、軍師不正常,國家馬上就滅亡。《這些軍師不正常》介紹帝系、佛系、法系這三系共十四種奇葩軍師,其中有易燃易爆炸的偏執狂「王安石」、人格分裂的兩個世界「張居正」、令人恐懼的完美主義者「諸葛亮」等,以輕鬆風趣的口吻加上講究嚴謹的考究,帶你從另一個視角看歷史,了解原來古人也有這麼多怪咖!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7日針對多項稅務新制上變動及報稅注意重點進行彙整說明,其中大陸新個稅法從去年起施行,台籍員工需留意今年將首次進行「匯算清繳」事項;同時提醒新個稅法實施後,大陸對稅務居民定義判定更嚴謹,規定在陸居住滿183天,即成為稅務居民,必須全球所得繳稅。
改革開放40周年以降,為大陸經濟增長立下許多汗馬功勞的民營企業與小微企業,卻面臨經商環境的艱困而必須殺出一條血路,或是找出企業商機且持續經營的途徑。筆者實際田野調查訪談不少民營及小微企業主,發現美中貿易戰前的國進民退趨勢,倘若搭不上國營企業巨頭的供應鏈列車,就已讓民營企業及小微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更尤甚者,乃美中貿易戰之後讓專攻外貿的民營企業及小微企業,經商現況更是雪上加霜。
財政部長蘇建榮17日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將透過稅收成長率大於經濟成長率(GDP)、檢討現行稅法內租稅優惠、抓回稅法外富人逃漏稅或地下經濟稅源三大面向擴大稅基、提高租稅負擔率,加上台商回流帶動經濟、稅收成長動能,樂觀預期二年內國人租稅負擔率可由目前13.4%提高向14%邁進。
中國國台辦今日上午10:00在國台辦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由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主持。針對大陸「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於今年1月1日元旦頒布,台灣認為,大陸在新稅法當中納入了反避稅的規定,若台灣人是以在大陸有合法穩定住所申請台灣居民居住證的話,可能會被認定為「稅收居民」,這將使大陸的台商具有較高風險的問題。
去年年中起大陸稅務總局為新《個稅法》幾次徵求意見,並陸續公布法令、相關暫行辦法與實施條例,幾經波折,造成台商企業與台籍員工不少疑慮。蓋列舉其重點供讀者參考:新《個稅法》去年8月底公布後,外籍(包括港澳台)人士稅務居民身分認定標準轉趨嚴格:在大陸居住滿183天即成為稅務居民,必須對全球所得課稅。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4日舉辦年度記者會,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服務部營運長劉惠雯表示,中國大陸新個稅法自2019元旦起全面施行,相關稅務法規大幅調整:原有外籍人士五年內一次離境30天非大陸來源所得即可免稅的規定延長至六年,同時將四項勞務相關的所得由分類所得改為綜合所得課稅,並引進年度匯算清繳的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為配套新個稅法的實施,相關實施條例、暫行辦法等也相繼出台。結合該等規定,本文就新個稅法對港澳台人士以及外籍人士納稅的幾點重大影響分析如下。
迎來2019年同時,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新制也正式上路,透過多項稅制修改,例如提高個稅起徵點、6大專項附加扣除等新規,減輕絕大多數納稅人負擔、守住荷包。據券商研究報告指出,在新個所稅制之下,大陸將有超過1億人不須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包括台灣民眾在內的境外人士可享有即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相關放寬優惠,包括將免課境外所得稅優惠期延長至6年,同時增加單次離境超過30天,判斷是否為稅務居民的在陸連續居住5年期限,可重新計算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