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假牙鬆動的搜尋結果,共08筆
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8000多人診斷出口腔癌,並有超過3000人死於口腔癌,而且不論是發生率或死亡率,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口腔癌更是台灣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發生率和死亡率在10大癌症中都排行第4。
一名英國老人在經歷一場腹部腫塊切除手術後,卻感覺喉嚨非常難受, 吞嚥困難又經常咳血,醫生以為是術後感染,開了一些抗生素給他,但情況沒有好轉,再住院以後才發覺他的假牙卡在喉嚨裡。
南投1位年近70歲的陳姓婦人,最近2個月舌頭經常破皮,而且在同部位反覆發作,就診發現舌側緣明顯潰爛,進一步切片檢查確診為第2期口腔癌!醫師研判陳婦的活動假牙,因為牙齦萎縮導致咬合不整,長期摩擦刺激使潰瘍反覆發作,導致舌部癌變。
近年來植牙已經漸漸取代了假牙,成為缺牙時的首選。因此台灣植牙市場蓬勃發展,卻也出現不少問題,包括鼻竇穿孔、植體脫落甚至局部蜂窩性組織炎、深頸部感染等。有豐富植牙經驗的林育嶙醫師認為,選擇的植牙醫生最好是植牙手術案例多,而且植過各種不同的牙齒位置,以及兼具空間與力學概念的醫師,可以減少失敗率,除此,植牙的材料品質亦不可忽視。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65歲以上國人缺牙比率高達47.2%,平均缺14.8顆牙,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而老人家究竟該植牙治療,還是採用活動假牙?往往讓缺牙民眾困惑,牙醫師建議,應視個人健康與實際需求才最合適。
65歲賴姓婦人近3個月來,在中和勝利街某菜市場旁經營四色牌賭場,警方4日獲報前往查緝,逮捕賴女、李姓員工及22名賭客;賴女辯稱「為了籌措近200萬元的假牙費用。」警方發現她經營賭場遭逮多次,認為僅是推諉之詞,訊後依法送辦。
植牙術後未定期回診、妥善照顧,小心感染又鬆動。一名40歲的婦人進行人工植牙後,前2年都乖乖回診,但第3年起卻不以為意,連續3年沒看牙醫,直到發現假牙鬆動才就診,結果不僅牙周發炎、牙齦骨頭凹陷,甚至差點連旁邊健康牙齒都遭殃,所幸及時治療,才保住要價近10萬元的假牙,與周邊真牙。
92歲蘇姓老翁去年在越南時,因長期配戴活動式假牙已鬆動,到當地牙科重新製作,但配戴後總感覺不舒服,嘴巴破皮疼痛長達好幾個月,返台後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竟罹患口腔癌第二期,所幸經手術和化療後,恢復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