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做藥的搜尋結果,共246

  • 新北果菜公司農藥超標只銷毀、無罰則 農業局承諾做檢討

    新北果菜公司農藥超標只銷毀、無罰則 農業局承諾做檢討

    新北市果菜運銷公司拍賣股曾姓股長與理貨員涉嫌利用預約拍賣交易中飽私囊,22日被檢調約談,訊後曾姓股長5萬元交保,其餘被告無保請回。民進黨新北市議員黃淑君28日在議會明年總預算審查追問,新北果菜公司的農產品抽驗到農藥僅銷毀未開罰,預約拍賣交易也沒抽驗農藥,農業局承諾會做相關檢討。

  • 次世代基因定序明年起納健保 石崇良:盤點後將區分成「2套組」給付

    次世代基因定序明年起納健保 石崇良:盤點後將區分成「2套組」給付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明年起納入健保給付。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出席中國時報「2023大腸癌論壇-大腸癌健保下的治療趨勢」時預告,已請各領域專家進行盤點,未來次世代基因定序的給付將區分為「基本套組」、「擴充套組」。「基本套組」可能是目前健保給付的藥物的位點+有藥物但不見得有給付的位點,而「擴充套組」則是正在進行藥物臨床試驗的位點。健保署將視財務狀況,蒐集專家意見來決定。

  • 《國際產業》諾和減肥藥火紅 德國考慮禁止出口

    德國藥品監管機關BfArM正在考慮禁止減肥藥Ozempic出口。歐洲醫療體系現在面臨該糖尿病藥短缺問題,而該藥物作為減肥藥,需求相當大。

  • 吃藥連鋁箔包裝一起吞 卡食道送急診 醫:半個月第3起

    吃藥連鋁箔包裝一起吞 卡食道送急診 醫:半個月第3起

    吃藥真的要小心,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昨天分享,一名70多歲婦人習慣拿到藥後,把鋁箔包裝的藥片剪成正方形分裝在藥盒,結果吃藥時忘記把藥取出,連同包裝一起吃下肚,鋁箔片的4個直角就如同刀片,像割喉一樣卡在喉嚨快痛死,而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起。

  • 大腸癌治療 獨缺2線標靶藥 醫界盼納給付 健保多管齊下回應

    大腸癌治療 獨缺2線標靶藥 醫界盼納給付 健保多管齊下回應

     前言:國健署公布2021年肺癌首度超車大腸癌,成為國人十大癌症第一名,但兩者罹患人數差距僅有642人,過去已連續蟬聯15年十大癌症之首的大腸癌仍不可小覷。2021年仍有1.6萬人罹患大腸癌,雖然政府自2004年起補助50歲以上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盼能及早揪出病例,然而近18年來,被診斷出大腸癌的民眾約有半數都已達3、4期,錯過了及早治療、取得良好預後的機會,甚至在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中,仍獨缺二線標靶藥物的給付。 有鑑於此,中國時報與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特別於2023年10月27日共同舉辦「2023大腸癌論壇-大腸癌健保下的治療趨勢」,探討大腸癌從篩檢到治療所面臨的困境,盼在健保的大傘之下,儘可能幫助民眾得到良好的照顧。主持人:魏怡嘉(中國時報教科文主任)與談人:糠榮誠(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照元(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石崇良(健保署署長)梁金銅(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蔣鋒帆(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柯道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外科主任)

  • 完事後驚覺保險套破裂!妹子吃藥後求救 老司機急喊「1事別亂做」

    完事後驚覺保險套破裂!妹子吃藥後求救 老司機急喊「1事別亂做」

    許多人和另一半愛愛時都會做好安全措施,不過有時安全措施可能也會出包。一位女子近日和男友發生關係後發現保險套破裂,馬上在半小時內服用事後避孕藥,不過她擔心可能有保險套殘留在自己的身體裡,因此考慮在下體塞入私密處的保養品,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女生急勸,若非醫師要求,最好別自己在下體灌入任何東西。

  • 「藥駕」年奪300命  他籲比照北市做藥物分級宣導

    「藥駕」年奪300命 他籲比照北市做藥物分級宣導

    藥後駕駛危險程度不輸酒駕!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廖宜琨指出,據統計每年至少有300人因服藥後精神不濟駕車死亡,比酒駕死亡人數還高,要求衛生局比照台北市聯合醫院針對交通藥物分級制訂定宣導方式,衛生局認為,應由中央統一分級較好;交通局則承諾11月會發文提醒公車等公會定期訓練,讓駕駛認識藥物與其副作用。

  • 藥物都存冰箱錯了!專家揭3不原則:1行為超多人踩雷

    藥物都存冰箱錯了!專家揭3不原則:1行為超多人踩雷

    藥品的保存也是大有學問,小心錯誤的存放觀念恐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對此,藥師鄭郁陵表示,藥品保存有3不原則要注意,包括不要任意放冰箱、避免放在潮溼及高溫場所、不要自行分裝等。其中很多人拿到藥物都會習慣分裝於藥盒中,但她說明,有些藥品特別怕光或潮濕,藥廠包裝也會有特別設計,此舉恐容易造成變質。

  • 甄莉自爆床事「做一次少一次」 怨尪激戰時間:又不吃藥

    甄莉自爆床事「做一次少一次」 怨尪激戰時間:又不吃藥

    資深藝人甄莉近年已經淡出演藝圈,事業重心全放在經營副業上,不過偶爾還是會上節目分享生活趣事,近日她分享與結婚20多年老公的閨房情事,她透露老公50多歲了,性生活「做一次少一次」,所以對方想要的時候都盡量配合,但老公通常都是早上想要,跟她對不上時間,讓甄莉有些苦惱。

  • 長輩自己當醫生、就醫必拿伴手禮 專家建議這樣吃藥

    長輩自己當醫生、就醫必拿伴手禮 專家建議這樣吃藥

    台灣即將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但國人普遍欠缺健康老去意識,不只營養欠缺且臥床時間也較國外長,多數長輩甚至習慣「自己當醫生」,去醫院回診必帶「伴手禮」,但拿一堆藥卻不吃;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院長王四切走進社區幫老人檢視藥品,抽屜藏了5萬多元藥物當裝飾品,讓她疾呼,好好吃藥很重要!

  • 保瑞董事長九年併六藥廠 盛保熙:要讓世界看見台灣

    保瑞董事長九年併六藥廠 盛保熙:要讓世界看見台灣

     以九年併購六家藥廠的速度,保瑞董事長盛保熙在這場生技博弈大戰中,不僅擁有了「生技併購王」稱號,也拿下生技獲利王寶座!最近他更以換股策略,取得晨暉生技36%股權,並躍居單一最大股東,正式宣告將進軍全球上千億美元的保健品市場。

  • 台灣新藥上市延遲影響各類指標 柯文哲承諾這麼做

    台灣新藥上市延遲影響各類指標 柯文哲承諾這麼做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參與歐洲商會活動,在場有國外藥商問及未來醫療保健是否有對應政策。柯文哲表示,本周三、四將宣布民眾黨的健康政策,對於台灣新藥上市延遲,使台人健康與鄰國差距擴大,柯主張,只要新藥拿到藥物許可證就可以自費市場販售,透過電腦走健保給付程序,但前提是自費市場要公開透明。

  • 開懷大笑真乃良藥!最新研究「這樣做」3個月心臟病獲改善

    開懷大笑真乃良藥!最新研究「這樣做」3個月心臟病獲改善

    不少國家都有「笑是最佳治病良藥」的俗諺。巴西科學家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證實這個古人流傳下來的觀念不假,心臟病患者每個星期看2次讓人開懷大笑的喜劇節目,可以減緩症狀,還能降低心臟病發作與中風發生的風險。

  • 在台美國人傻眼!越南法國麵包逾500人受害 食藥署竟做1事

    在台美國人傻眼!越南法國麵包逾500人受害 食藥署竟做1事

    桃園市中壢區忠貞市場人氣名攤,「阿箴越南法國麵包」食品中毒案,通報人數陸續增加至520人,桃園地檢署已列他字案偵辦。食藥署也啟動「異國料理餐廳稽查專案」。國際政治觀察家、共和黨前亞太區主席方恩格律師(Ross Feingold )在臉書質疑,「問題在於異國嗎?」大酸食藥署是針對外國事物。

  • 飯後血糖飆190 醫實證「做1事」後降一半:效果超越藥物

    飯後血糖飆190 醫實證「做1事」後降一半:效果超越藥物

    為了解各類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近日透過食用多種不同食物來了解對血糖的影響,結果發現,吃了便當與果汁後,血糖竟然飆高至190mg/dL,經4小時還未降至飯前血糖的數值,於是他在下午4時半許做重力訓練,下午5:16血糖就降到104,證明重訓可以很有效率地降低血糖,「效果甚至超越很多藥物!」

  • 糖友別怕吃藥 台大醫:不只穩血糖更能護心臟

    糖友別怕吃藥 台大醫:不只穩血糖更能護心臟

    根據最新的臺灣糖尿病年鑑以及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我國的糖尿病罹病人口正快速地成長,目前每年新診斷糖尿病的人數有近16萬人,糖尿病的罹病總人數多達218萬人,18歲以上國民的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1.1%,代表我國每9位成年人,就有一位罹患糖尿病。種種數據都顯示,糖尿病已經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重要疾病。

  • 食藥署增81項必要藥品防缺藥 遭專家指少做一事廠商仍不怕

    食藥署增81項必要藥品防缺藥 遭專家指少做一事廠商仍不怕

    因應國內缺藥問題,行政院昨日預告「藥事法第二十七條之二必要藥品清單」修正草案,一口氣增加81項必要藥品,本次增加品項主要為「抗感染」、「細胞毒性及輔助性化療藥品」、「心血管藥品」三大類。不過第一線藥師仍指出,食藥署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增加必要藥品清單,但只要政府部門不硬起來向廠商開罰,缺藥問題永遠會存在。

  • 藍批綠「不當用藥案」7年來沒作為 陳其邁回應了

    藍批綠「不當用藥案」7年來沒作為 陳其邁回應了

    高市開鍘4名醫師涉不當使用苯巴比妥,國民黨3名高雄市立委參選人今(21)日質疑,7年前高雄就曾爆出有醫生使用苯巴比妥,但7年過去市府卻完全沒有任何作為。對此,市長陳其邁強調,高市府一直在做醫療專業審查,碰到問題就用專業解決,其他都不做任何考量。

  • 該帶孩子做藥物質譜儀檢測嗎?台大兒醫給答案

    該帶孩子做藥物質譜儀檢測嗎?台大兒醫給答案

    衛福部公布汐止某幼兒園幼童,委託部立台北醫院做尿液測試,有苯二氮平類(BZD)(苯二氮平)尿液檢測中「得出數值」,低於閾值200,卻被疑是管制藥物「殘留」,衛福部後宣布將檢體委外實驗室,以質譜儀確認試驗,部分縣市也提出,將提供公費檢驗。對此台大兒童急診科醫師曾偉杰表示,質譜儀檢驗非常靈敏,對醫療照顧而言甚至是「過度靈敏」,除非小孩有症狀,可以請熟悉的醫師來評估。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