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停藥的搜尋結果,共437

  • 抗藥性細菌10年暴增3倍 致死率增6成 醫曝災情源頭

    抗藥性細菌10年暴增3倍 致死率增6成 醫曝災情源頭

    近來全球各國陸續傳出黴漿菌疫情,包括大陸、韓、瑞典、丹麥等,然而大陸疫情備受矚目,主因是「黴漿菌的抗藥性高於其他國家」,最高達9成,台灣情況也不樂觀,抗藥性達7成。專家表示,這十年來台灣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超過3倍,感染後的致死率更增加6成,「抗藥性問題的源頭,就是『抗生素濫用』!」

  • 大陸「抗藥性黴漿菌」恐燒進台灣 女星10歲兒病況一度命危

    大陸「抗藥性黴漿菌」恐燒進台灣 女星10歲兒病況一度命危

    疾管署近日罕見針對大陸呼吸道疾病連續示警,主要是大陸北方類流感病例數是過去3年同期的2.5倍,尤其大陸黴漿菌可能是「強勢抗藥性細菌株」,而台灣7成民眾對主要治療藥物紅黴素等具有抗藥性,藝人可藍的10歲兒子近日染病,一度惡化到「需大家幫忙集氣」,所幸已有好轉。專家擔憂,萬一大陸黴漿菌疫情燒進台灣,後果恐不堪設想。

  • 新北稽查畜禽市場265件食品 瘦肉精抗生素通通未驗出

    新北稽查畜禽市場265件食品 瘦肉精抗生素通通未驗出

    新北市農業局動保處保障民眾食安,查核轄內62場畜禽場,送驗265件畜禽產品,發現藥物殘留檢測、抗生素與瘦肉精等項目均未驗出,合格率百分百,將持續監測動物用藥殘留,讓民眾吃得放心。

  • 吃「黑藥丸」半年慘洗腎!超多人中 5類傷腎自購藥小心

    吃「黑藥丸」半年慘洗腎!超多人中 5類傷腎自購藥小心

    一名無慢性病、但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75歲婦人,在鄰居推薦下購買「黑藥丸」來吃,怎料半年後,突解出如黑色柏油般的糞便,就醫發現腎功能已嚴重衰退,需仰賴洗腎治療。後續探究此款藥的成分,其實是草藥丸摻了高劑量的止痛藥與類固醇,雖止痛、消炎效果強,但也對胃、腎造成傷害。腎臟科醫師就指出,黑藥丸是其臨床上碰到最多的自購藥傷腎案例,千萬不可亂吃;另外,他還提醒,包含提神能量飲、強力瀉藥、含利尿劑的減重藥物及成癮性綜合感冒糖漿也要特別小心。

  • 修訂禁忌症 降血壓藥「nebivolol」 嚴重肝功能不全者不可用

    修訂禁忌症 降血壓藥「nebivolol」 嚴重肝功能不全者不可用

    降血壓藥「nebivolol」具傷肝風險,過去在仿單中,僅載明肝功能不全、肝功能受損者不可用。食藥署經參考美國、加拿大作法後,修訂藥品禁忌症為嚴重肝功能不全者,若為中度患者,可在調整用量後使用。許可證持有商應在明年7月31日之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

  • 治黴漿菌抗生素抗藥性達6成 威脅兒童

    治黴漿菌抗生素抗藥性達6成 威脅兒童

     國內最新認知調查顯示,6成民眾對於抗生素抱持錯誤觀念,包括擅自停藥、未按指示服藥等,恐加劇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近期中國大陸爆發黴漿菌肺炎疫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示警,治療黴漿菌最有效的抗生素「日舒」在國內抗藥性已達6成,未來將對兒童造成極大威脅。

  • 恐無藥可醫!6成民眾抗生素觀念錯誤 恐陷「抗藥性」危機

    恐無藥可醫!6成民眾抗生素觀念錯誤 恐陷「抗藥性」危機

    58歲王女士是超市櫃檯人員,因為泌尿道感染到診所就診,醫師開了3天份的抗生素,並叮囑她3天後回診。但王女士服藥2天後,覺得症狀好轉就自行停藥,直到發燒、後腰劇痛,且小便不適感加劇,回診發現變成急性腎盂腎炎,必須住院治療。國內最新認知調查發現,6成民眾對於抗生素抱持錯誤觀念,醫師也觀察到兩大常見錯誤用藥行為,擅自停藥、未按指示服藥都可能加劇抗生素抗藥性問題。

  • 抗生素抗藥性漸增 醫學會示警「黴漿菌將成兒童威脅」

    抗生素抗藥性漸增 醫學會示警「黴漿菌將成兒童威脅」

    近期中國大陸傳出肺炎黴漿菌大流行,兒童病患遽增導致醫院壅塞,台灣也有病例增加趨勢。儘管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的功臣,但近年由於不當使用,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臨床治療也受限。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示警,感染抗藥性細菌會導致住院天數增加4成、致死率大增6成,例如治療黴漿菌最有效的抗生素「日舒」,在國內抗藥性已有6成,未來將對兒童及青少年造成極大威脅。

  • 詹雅雯失明擬斷食善終 將宣布「重要大事」揭下一步

    詹雅雯失明擬斷食善終 將宣布「重要大事」揭下一步

    歌手詹雅雯近年飽受腦瘤和帕金森氏症所苦,三度動刀開腦,後來透露腦瘤奇蹟變小,甚至也不用再開刀治療。豈料,詹雅雯近日透露「眼睛看不到」,醫生坦言這是帕金森惡化的徵兆,讓她決定停藥,決定未來採「斷食善終法」。詹雅雯昨(24)日晚間開直播跟粉絲互動,也預告本周五將宣布「重要的事情」。

  • 主動脈剝離險喪命!醫一聽「服藥1動作」猛搖頭

    主動脈剝離險喪命!醫一聽「服藥1動作」猛搖頭

    苗栗縣48歲劉姓男子,本身有高血壓病史,一日吃完晚餐後,突然發生劇烈胸痛,並從一開始的前胸痛延伸到後背痛,檢查竟是急性主動脈剝離,所幸手術後順利恢復健康,但經詢問才知是他任意改變血壓藥的服用方式,才會釀此大禍。

  • 對抗躁鬱症 1治療法免每天吃藥又少副作用

    對抗躁鬱症 1治療法免每天吃藥又少副作用

    21歲的李同學是一位大學生,在大二那年,熱愛戶外的他,卻變得足不出戶,學校人際關係一團糟。李同學的父母發現異狀,決定帶李同學就診,經醫師診療後,診斷為「雙極性情感疾患」,俗稱躁鬱症。李同學因為副作用決定停藥,病情卻又惡化,醫師提醒,一定要諮詢醫師才能做出最好決定。

  • 把關民眾用藥安全 竹縣藥政獲全國5大獎

    把關民眾用藥安全 竹縣藥政獲全國5大獎

     藥安、食安問題與民眾健康息息相關,新竹縣積極稽查藥安,日前榮獲衛福部「藥政稽查執行貢獻獎」、「中藥稽查績優獎」、「中藥(材)抽驗得力獎」、「中藥違規查處卓越獎」及「藥事照護服務傑出獎」等五大獎項。縣長楊文科肯定衛生局同仁為民眾用藥安全把關的努力,期許持續守護縣民健康,確保用藥安。

  • 她肚痛吃1藥緩解 一照胃腸都潰瘍!醫嚇傻:超傷身

    她肚痛吃1藥緩解 一照胃腸都潰瘍!醫嚇傻:超傷身

    一名30多歲女子每當生理期來都吃止痛藥來緩解不適,但某次因生理期時間較長,多吃了2天止痛藥,等經期結束後,女子一周仍然肚子痛,直到痛到吃不下才就醫。胃腸科醫師葉秉威表示,他幫女子照胃腸鏡後發現,其整個胃、十二指腸、迴腸及盲腸都是止痛藥造成的潰瘍,而止痛藥、尤其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是很傷腸胃的,民眾務必小心使用。

  • 詹雅雯爆失明自行停藥「想斷食善終」 醫曝可靠2招控制病情

    詹雅雯爆失明自行停藥「想斷食善終」 醫曝可靠2招控制病情

    金曲歌后詹雅雯2年前宣布罹患帕金森氏症且左腦萎縮後,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日前她突然自爆半個月前「眼睛看不到」,更在昨(8日)坦承已經停藥不繼續治療,打算採取「斷食善終法」以快樂方式延續生命。但有醫師揭示擅自停藥的最壞結果。

  • 53歲男停吃攝護腺肥大藥物 半年後因「1理由」想再次服用

    53歲男停吃攝護腺肥大藥物 半年後因「1理由」想再次服用

    一名53歲男性患者去年才做完攝護腺手術,一切都很成功,手術前平常服用、讓攝護腺縮小的藥物,開完刀就沒再吃了,但最近突然又回泌尿科門診表示想再吃之前的藥,讓醫師不解詢問,患者坦言,因原來吃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後,可讓頭髮生長,因此想再拿藥。

  • 失智症的精神症狀與譫妄症的腦 與照顧者的挑戰

    失智症的精神症狀與譫妄症的腦 與照顧者的挑戰

    失智症,又稱為認知障礙症,是一種嚴重影響認知功能的疾病。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的定義,失智症在認知功能的多個領域明顯退化,如複雜注意力、執行功能、學習和記憶、語言、知覺動作和社交認知等。這些認知缺損明顯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的自主進行,從比較複雜的日常活動,逐漸到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喪失。

  • 長輩自己當醫生、就醫必拿伴手禮 專家建議這樣吃藥

    長輩自己當醫生、就醫必拿伴手禮 專家建議這樣吃藥

    台灣即將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但國人普遍欠缺健康老去意識,不只營養欠缺且臥床時間也較國外長,多數長輩甚至習慣「自己當醫生」,去醫院回診必帶「伴手禮」,但拿一堆藥卻不吃;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院長王四切走進社區幫老人檢視藥品,抽屜藏了5萬多元藥物當裝飾品,讓她疾呼,好好吃藥很重要!

  • 研究認證1物是天然降血壓藥 醫大讚4功能

    研究認證1物是天然降血壓藥 醫大讚4功能

    洛神花有「植物界紅寶石」美名,常被製成茶飲,深受許多人喜愛。對此,無齡診所副院長黃乙絜指出,洛神花是非藥用的草本植物,卻有好幾種降血壓藥的功能,包含血管擴張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利尿劑及血管張力素轉化酶等。她並引述研究指出,在單純高血壓患者中,洛神花跟安慰劑相較下,有顯著的降血壓效果。不過,能否取代血壓藥尚需更多實證,高血壓患者仍得配合醫囑正確用藥。

  •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高5倍 醫示警:自行停藥恐喪命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高5倍 醫示警:自行停藥恐喪命

    一名67歲林先生在4年前因心房顫動引發中風,規律服藥及復健後已能順利行走,最近自行減藥之後,不到一週就感到頭暈和肢體無力,就醫發現梗塞性腦中風復發。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壹表示,心房顫動病人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使病情惡化,增加中風或死亡風險。

  • 免疫系統功能重整 B肝病毒抑制後停藥 死亡風險少67%

    免疫系統功能重整 B肝病毒抑制後停藥 死亡風險少67%

     肝病是台灣國病,全台有180萬人感染B肝,其中約4成患者會因反覆性肝炎發作而服用抗病毒藥物。長庚醫院近期發表一項以肝硬化前期的B肝感染者為主的突破性研究,發現患者若在病毒抑制後停藥,相較長期用藥者,肝癌發生率減50.3%,帶原消失率超過12.8倍,肝病死亡風險也減少67%,但院方提醒切勿在未讓醫師監測情況下自行停藥,避免危險。該研究成果近期已獲肝臟學頂尖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接受並準備刊登。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