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健康的搜尋結果,共22,774筆
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外貿協會辦理的「2022年台灣健康產業中國大陸線上商機交流團」,於今(111)年6月23至24日安排台灣健康產業業者與中國大陸62位買主完成95場次線上洽談,預估後續合作商機約500萬美元。
經濟部宣布調漲電價,國內半導體大廠表示,漲幅比預期高出不少,紛紛表示對營運成本將造成不小負擔;但對於此項政策,大部分業者似乎只能含淚吞下。至於向來支持淨零碳排的台達電則認為,漲電價有利台灣朝健康方向發展。
今年以來台股表現不如預期,升息、通膨等問題仍是金融市場最大的干擾,後續觀察通膨變化,但台股企業基本面仍佳下,台股後續仍有補漲空間。
小孩發燒怎麼辦?若孩子在這段疫情期間,快篩陽性後出現反覆性發高燒,家長常因擔心「燒壞腦子」,趕緊餵食退燒藥。賴睿昕中醫師說,只要不併發腦炎,感染病毒引起的發燒讓腦部受損的機會非常低。反而濫用退燒藥容易破壞孩子的自體免疫力,發燒其實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中醫觀點認為發燒是一種保護機制,也是一種免疫反應,每用一次退燒藥退燒,無疑是一場對自體免疫的挑戰,但是為了要排除病毒攻擊造成腦炎的這個可能性,因此除了超過40℃以上的發燒要立即退燒,建議可以先試試其他辦法退燒。
COVID-19影響全世界將近三年。對許多人而言,染疫確診後只要適當休息、治療,症狀康復後便能回到正常生活。然而,不少確診者的惡夢,卻是在病毒感染康復之後才開始。
胃癌的預後不佳,五年存活率大約三成左右,且不容易早期診斷。但胃癌真的如此難治嗎?面對胃癌,有什麼方法可以及早發現,讓預防勝於治療;同時常常胃痛就是胃癌前兆嗎?衛生福利部恆春旅遊醫院外科周則中醫師列出幾個常見的篩檢工具供參考:
知名作家楊渡的女兒、《ELLE》總編輯楊茵絜,於6月21日凌晨因甲狀腺風暴引發心臟衰竭,病逝於台安醫院。什麼是「甲狀腺風暴」?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為自體免疫疾病,症狀為手抖、心悸、心跳變快、眼睛凸、疲倦、腹瀉,很多患者不自覺異常,或是症狀不明顯,而並未妥善治療,長期下來,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
上市營建股績優生長虹(5534)今(28)日召開股東會,會議一開始,即宣布董事長李文造因確診而正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並首度委由總經理李耀中擔任股東會主席。會中決議通過承認去年度財報案,並配發現金股利4.4095元。
鞋底磨損在所難免,不過其實磨損的鞋底中也藏有健康的線索,原力復健科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表示,鞋底磨損的位置不同,代表著足部出力點不同,若時常有下肢痠痛的問題,建議也可以檢視穿鞋的習慣。
Omicron新變異株BA.4與BA.5來勢洶洶,無症狀確診者潛伏,家用快篩試劑已成為居家常備用品。但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提醒,快篩劑測試要以15鐘為準,時間內出現微弱T線有意義;超過15分鐘才出現,就沒參考價值了。
專精於兒少、上班族營養的營養師何埻安,大學時期曾經歷低潮期,透過飲食規畫重新找回健康,從此將營養師視為人生夢想。在醫院任職期間,曾收治因肥胖遭同學排擠的混血小孩,透過傾聽,最後突破對方心房,改善了生活習慣。面對厭食的藝校學生,也成功藉由飲食糾正,讓對方健康瘦下來,對她而言,幫助別人所得到的回饋,是她工作中最開心的事。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預測,數位健康市場規模將自2019年的1,470億美元,攀升到2023年的2,200億美元,將帶動包含資料分析、雲端運算以及遠端病患監控等一系列商機。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也使得5G、AI人工智慧與大數據資料分析的技術演進加快,促使生醫產業加快朝向智慧化、系統化、居家化發展。看好新科技與生醫產業的合作契機成熟,政府致力於將生醫產業結合AI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技術,以及台灣電子業軟硬體優勢,並期望將精準健康、數位醫療打造成為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產業。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計畫在雲林縣土庫鎮興建圳道型太陽能發電,但當地居民認為將破壞環境,且電磁波會對健康造成影響,25日掛白布條抗議。太陽能公司表示,圳道型太陽能發電,經電磁波檢測不會影響健康,且棚架下方空間還可供社區使用,一舉數得,將持續與居民溝通,創造雙贏。
養身新型態料理席捲美食圈,以拌麵起家的美食品牌老媽拌麵,近期推出「麻薑野蔬拉麵(全素)」與「香辣金蔥鵝油拉麵」兩款全新口味拌麵,葷素皆宜,讓美味變得更輕鬆又方便。
時報金犢獎26日在新北市政府舉辦頒奬典禮,活動現場,除了配合所有防疫規定,以及梅花座之外,所有與會者都要經過一道水神防疫門,將全身噴灑水神微酸性電解次氯酸水,才能進場。這個裝置,讓現場的來賓感到新鮮有趣。現埸設置了二道裝有旺旺水神雲霧抗菌系統的防疫門,參與者需經過防疫雲霧門後方能進入會場。
河南鄭州維權民眾健康碼突然轉為紅碼,行動自由因而受到限制爭議事件,經當地紀委調查後,鄭州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等5名官員受到黨紀處分。正當大陸社會集體反思「過度防疫」之際,河南「紅碼事件」將基於大數據管治的防疫健康碼制度推上爭議焦點,背後含有對政府機關藉數位治理擴權濫權的警惕。
近期大陸短影音平台出現大量醫生類帳號和直播間,催生不少百萬粉絲、千萬粉絲的網紅醫生。但受到利益驅使,一些醫生開始直播帶貨,爭搶流量紅利,導致亂象叢生。
高齡87歲的前副總統連戰日前驚傳頭昏、頭痛,全身大量盜汗及身體癱軟,緊急送至台大急診,住進加護病房,檢查確認為小中風,身體狀況逐漸康復中,腦出血狀況獲得改善,不再出血。
工商時報、亞洲健康智慧園區、升湛股份有限公司、華岡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之「2022看見台灣永續健康樂齡發展新典範高峰會」,7月15日(五)下午1點30分至5點於時報大樓會議室(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303號)舉辦,聚焦「台灣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大未來」,並討論下列議題:(一)建置銀髮人才庫結合職場照管服務需求,專長再利用、(二)如何運用AI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應用於「健康、醫療及照護」三大醫康養產業?暨導入保全系統與健康服務典範價創模式、(三)產官學研界如何分進合?進行跨領域資源整合共享平台與推舉國內特色之樂齡族群之健康照護未來產業發展新思維、(四)發展醫康養藍海趨勢因應如何啟動向全功能多元智慧應用。活動全程以線上直播進行,完全免費,歡迎對樂齡健康發展有興趣的民眾準時上網收看,活動網址為https://bit.ly/3OiFbfX。
日前河南部分儲戶向村鎮銀行追討存款,卻被「賦紅碼」亂象事件後,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24日新聞發布會上,由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表示,已明確健康碼使用管理,要求各地根據不同疫情風險等級對相關人員精準賦碼,但不得「一刀切」、「碼上加碼」,更不得擅自擴大應用範圍,絕不允許因疫情防控之外的因素對民眾的健康碼進行賦碼變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