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備用容量的搜尋結果,共62筆
經濟部昨公布「2022年版全國電力供需報告」,揭露未來7年電力供應狀況,把今、明兩年夜間備用容量率下修至9.5%至10.2%,供電比先前預估更加緊張。但到2029年,卻一次拉高到逾22%,則遭學者批「膨風灌水」!
經濟部能源局今天公布「2022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報告」,提出從2023年到2029年的電力預測,在看壞經濟成長率下,把每年電力年均成長率從去年預估2.3%,下修到2.03%。因此預估的每年夜間備用容量率,除今年為9.5%外,年年都將超過10%,甚至到2029年,還高達22.6%。
4月未到下旬,台電已啟動需量反應機制,昨天的額度達到35萬瓩度,被質疑是否已經提前缺電。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立法院接受詢答時表示,昨天動用需量反應,是遭到緊急情況才不得不為。今天的備轉容量還有12%,不到缺電的地步。然而根據台電官網,今天下午的供電使用率已到94%,也就是備轉容量跌至6%,當然是缺電的警訊。
兔年開始不久,去年全球熱議的能源危機依舊持續,綜觀各項已經揭露的數據,我國不僅無法置身事外,今年恐怕更加嚴峻。主因是核二廠2號機即將於今年3月14日停止運轉,並進入為期25年的除役階段,在替代發電機組來不及商轉的情況下,經濟部欲透過有效電力調度維持今年供電穩定,挑戰之大將會是前所未有。
長期電源供需報告終於出爐,但用電成長快速,引發外界擔憂供電吃緊。經濟部26日說明,長期電力供需報告是以平均成長的概念,考量經濟成長、重大投資等因素,所做的預測模式。但電力供需必然有相關偶發情況,因此有另規劃備用容量,以因應例如近期的極端炎熱及汽電共生減發且增用電力的問題。
缺電危機加深!日前出爐的新版電力供需報告,預測2023年備用容量率為11.3%,比舊版估算少1.4個百分點。除了是日尖峰改為夜尖峰型態調整外,用電成長也是原因。換算成每日的備轉容量率,將落到6%左右,等於全年都在供電警戒線遊走,明年將是未來6年缺電最嚴重的1年。
疫情趨緩,離島觀光類出國成為台灣民眾旅遊首選,暑假旺季來臨,遊客近日瘋狂湧入台東縣蘭嶼鄉、綠島鄉,台灣電力公司表示,目前已創下蘭嶼、綠島2發電廠建廠以來最高發電量紀錄。
經濟部昨(22)日公布新版全國電力供需報告,預估到2028年,夜間備用容量率超過22%,換算成每日備轉容量率在17%左右,顯示供電無虞。但此遭專家質疑,這是水力發電可滿載結果,加上夜尖峰用電被低估,掩飾了實際缺電機率增高問題。
象徵國家長期電力規畫的最新電力長期報告出爐,結果卻是「哩哩拉拉」,一出爐更立刻被昨天用電量創新高秒打臉,不但比官方今年預測最高負載多出百萬瓩,甚至還高過明年預估量。不僅讓政府「臉上無光」,也讓這份供電報告宣稱的供電充裕無法讓人放心。
經濟部昨公布303停電檢討報告,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直言,從報告內容,台電仍然不願意承認台灣有缺電危機,如果政府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就很難看到問題核心,未來隨時會缺電、停電,能源政策仍須再檢討。
經濟部公告2026年備用容量數為4,968萬瓩,較過去在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的預估值提高201萬瓩,經濟部表示,數值會逐年公布,絕對不會有缺電問題。不過學者認為,備用容量提升代表未來用電同樣更高,仍有缺電風險。
電力需求爆量。經濟部公布最新2026年負擔備用供電容量義務者應備的總供電容量,為4968萬瓩,逼近5000萬瓩,比2025年再提高2.5%,增幅是8年次高,更比2020年全國電力系統淨尖峰供電量多出13%,相當多增建6部核三機組。稍有不慎,備用容量不足,就有停電風險。
蔡英文總統國慶演說再度宣示,台灣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此話一出,被學者、專家及工商團體打臉表示,若現有非核家園能源結構不改,要達成目標,根本緣木求魚!
大陸電荒日益嚴重,自5月開始陸續限電,到9月中下旬全面爆發,多省實施限電措施,企業進入限電停工狀態,東北地區居民生活用電一度受到影響,背後涉及能源轉型、國際油煤價格上漲及政府治理等因素,非常複雜。
台積電擬在高雄煉油廠舊址(五輕)興建7奈米晶圓廠,預計分三期設6個廠,到2028年全部完成預計需要126萬瓩電力。且首期2023年就馬上要38萬瓩,但遇到第三接收站外推案延後供氣,恐讓當年備轉容量率剩下6%,如果晚上沒有太陽光電,夜間將進入「限電警戒」紅燈區。
台灣受到極端氣候所帶來異常高溫影響,用電量不斷飆升,根據台電統計,7月28日單日用電尖峰逾3,884.4萬瓩,創下歷史新高。過往遇到用電需求,電業機構多考慮建電廠,但台灣全年用電時間,其實僅約2%為尖峰用電時段,如果為此蓋電廠並非最佳選擇。應盤點現有電力資源,並考慮導入電力承載順序(Loading Order)的管理思維,讓資源妥善利用,滿足用電需求,同時還能降低碳排放,減緩極端氣候衝擊。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供電吃緊之際,台中火力發電廠又發生9號機破管,台電緊急讓6號機上陣,這件事其實道出不少供電的眉角與問題,值得各界借鏡。
台電昨日凌晨中火9號機發生破管事故,台電表示,9號機的裝置容量大約是55萬瓩,修復需要2、3日,其缺口已經由6號機補上。外界關心,這一周供電燈號皆呈現「黃燈」,仍然吃緊,台電表示,用電量偏高估算,整周的備轉容量可維持7%至8%,台電認為,這一周供電應該可以穩定,不會發生分區限電情形。
在延宕一年後,經濟部上週三(5月12日)終於公布了「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不幸第二天就發生大規模分區限電,影響了四百萬用戶。全球電力公司的首要任務就是提供穩定的電力。但不幸依經濟部之電力供需報告,台灣電力的發展方向正與此首要任務背道而馳。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不愧是工程師出身,昨天記者會現場,面對媒體記者詢問,如果備轉容量比較多,是不是513事故復電時間可以縮短?他以理工人本色直言:「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