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債券發行量的搜尋結果,共648筆
美國債務上限達成協議後,法人表示,市場焦點將持續關注通膨題材,即使聯準會6月維持利率水準不變,但是高利率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市場波動加大,因此優質股債、收益型資產及短期公債仍是目前投資首選。
為了穩投資和還舊債,大陸地方政府公開借錢規模超過去年同期。今年前5個月地方政府累計發行債券約3.54兆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又以新增專項債為主,並多投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升息加上買盤無力,國際板發行量低迷。金管會23日公布,4月國際板債券僅三檔發行、發行金額1.94億元,至少創近八年來同期新低,同時前四月累計共24檔國際板債券新發行,較去年同期減少近74%,總發行金額24.65億美元,同比亦衰退81.3%,應該也是十年來的同期新低,四個月發行不到過去一個月的量。
升息加上買盤無力,國際板發行量低迷。金管會23日公布,4月國際板債券僅三檔發行、發行金額1.94億元,至少創近八年來同期新低,同時前四月累計共24檔國際板債券新發行,較去年同期減少近74%,總發行金額24.65億美元,同比亦衰退81.3%,應該也是十年來的同期新低,四個月發行不到過去一個月的量。
連續升息加平均地權條例修正通過,使房市明顯量跌,政策據央行統計數字,第一季五大銀行新承做房屋貸款放款金額比去年衰退22.75%,台銀、合庫銀也表示,今年前四個月新承作房貸金額增加幅度,都比去年同期縮小。
隨著極端氣候的頻繁出現,世界各國愈來愈重視節能減碳的議題,近20年來更將關注的焦點擴大至包含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永續活動。由於金融機構所從事的投融資、保險與資產管理等業務,皆涉及經濟與社會多個層面,深深地影響到各利害關係人,因此聯合國也陸續設立了若干準則與組織,希望金融機構在永續的推動上可扮演有力的推手。例如赤道原則、永續保險原則、責任投資原則等。
根據彭博4月公佈今年第一季台灣資本市場排行季報,台灣國際債券第一季總發行量較去年同期大減逾8成,僅約23.5億美元,19個發行案件。在市場急速萎縮及逆風下,上海商銀在台灣國際債券承銷初次進榜就有好成績,承作數七件居市場第一,案件參與率最高,承作金額1.18億美元,在本國金融機構排名第二。
配合政府2050年淨零碳排能源轉型政策,合作金庫銀行自108年首度發行綠色債券後,陸續發行了可持續發展債券及社會責任債券,累計ESG債券發行量新臺幣80億元,領先各公股銀行,也是唯一一家公股行庫完成ESG債券三大面向的發行目標(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展現合庫銀行永續金融的決心。
債市機構、散戶兩樣情!美聯準會(Fed)激進式升息衝擊國際債券發行量,櫃買中心公布,今年截至4月18日止,國際債券總發行金額22.7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減82.37%;惟隨升息近尾聲,債券ETF投資熱度激增,今年截至4月14日止交易人數已突破30萬人、金額達706億元,雙創新高。
美國聯準會(Fed)激進式升息衝擊國際債券發行量,櫃買中心公布,今年來截至4月18日止國際債券總發行金額22.71億美元,大幅年減82.37%,惟隨升息循環進入尾聲,債券ETF投資熱度也激增,今年截至4月14日止交易人數已突破30萬人、金額達706億元,雙創歷史新高,債券市場散戶、機構型投資人操作兩樣情。
升息讓美元債券發行利率飆高,影響發行意願。證期局18日公布,今年3月僅6檔國際板債券發行,發行規模1.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發行金額大減逾93.6%;首季共21檔國際板債新掛牌,年減74.7%,發行規模合計22.71億美元,同比衰退81.76%,更是創下2014年以來、十年的同期新低規模。
美國鷹式升息,讓美元債券發行利率飆高,發行者評估「不划算」,證期局18日公布,今年3月僅6檔國際板債券發行,發行規模1.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發行規模大減逾93.6%;首季共21檔國際板債新掛牌,年減74.7%,發行規模合計22.71億美元,同比衰退81.76%,更是創下2014年以來、十年的同期新低規模。
自去年美元融資成本快速攀升後,離岸人民幣債券的發行步伐明顯加快,外媒數據顯示,扣除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離岸人民幣央票,2023年第一季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金額約為人民幣(下同)1,163億元人民幣,創下2022年同期的逾2倍。
自去年美元融資成本快速攀升後,離岸人民幣債券的發行步伐明顯加快,數據顯示,除去中國人民銀行的離岸人民幣央票,2023年第一季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金額約為人民幣(下同)1,163億元人民幣,為2022年同期的逾兩倍。
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在赴倫敦召開的二十國峰會途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做了一場演講,主題是國際貨幣制度必須要改革以美元為中心的制度;三月二十七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投書英國泰晤士報,呼應周小川的觀點。
美國非常規升息週期背景下,美元融資成本攀升,境外投資者對離岸人民幣債券(又稱「點心債」)需求大幅增長。專家預估到2025年,點心債的年發行量將大幅攀升至人民幣(下同)1.2兆~1.5兆元,建議香港應加速布局,爭搶人民幣國際化商機。
歐美銀行業引發的市場動盪,使債券市場面臨大波動,反映債券市場情緒的MOVE指數呈大幅震盪,波動度一度飆到金融海嘯來新高,但美國綜合債券指數3月以來上揚2.5%,明顯優於MSCI全球股票指數的-1.2%及SP 500的-0.4%,表現相對穩定。
德意志銀行宣布贖回二級(T2)票據,引發市場恐慌情緒,避險買盤湧入美債,近期不論公債或投資級公司債評級,債價皆彈升。若5月FOMC會議為聯準會最後一次升息,美債可望延續回升趨勢,法人建議,投資ETF的存股型投資人,可留意債券避險功能,同步操作「股債雙存」策略。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28日指出,日本銀行業者持有瑞士信貸銀行所發行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券(AT1)因數量很少,就算現在已全部註銷,對日本的影響實屬有限。
歐美金融危機雷聲重重,使大型行庫在防雷工程上找更多「避雷針」,據指出,除了傳統觀察CDS、股價與債券價格變動,現在被投資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與存戶集中度已位列觀測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