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債務違約的搜尋結果,共448筆
大陸人民銀行日前宣布支持民間企業發債融資2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利多消息,分析師認為,上述政策雖透露出大陸政府穩定樓市和經濟的決心,但並不足以解決開發商的財務困境,預計大陸房地產行業仍將出現更多的債務違約。
美國勞工部1月份非農就業人數,新增51.7萬人,失業率降至3.4%,創下50多年來新低,良好的就業數據,不免令市場擔憂,聯準會(Fed)是否將調整升息的最終利率,儘管美國當局致力放緩經濟活動以抑制通膨,但雇主對人力的持續需求造成薪資成長加速,使通膨居高不下。
隨著大陸官方政府力挽房市狂瀾,加上防疫限制解封,市場對大陸經濟前景重振信心。外媒統計,大陸高收益美元債券受此激勵,快速從谷底反彈,截至上周五(27日)已連續12周出現攀升,創下最長的連漲波段。
美國聯邦眾議院新任議長麥卡錫表示,自己將於2月1日會晤美國總統拜登,商討避免美國債務違約,並警告拜登必須重新衡量他拒絕考慮削減開支以換取調高債務上限的做法。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表示,所謂債務上限從來沒有真正限制過美國政府的債務,實際上就是一場鬧劇。他打個比方,就像讓一群酒鬼制定法律來執行飲酒限制,當達到限制時,就進行一場滑稽的談判,如此周而復始,預估這次已是第79次美債上限的鬧劇談判。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日前稱中國是非洲債務改革的「障礙」之後,中國駐贊比亞官員24日做出回應表示,美國應該先「解決自己國內的債務問題」。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國會議員正因調高國家舉債上限一事走向一場高風險的衝突;與此同時,財政部今天開始採取措施以避免政府債務違約。
美國通膨雖已出現趨緩跡象,但市場擔憂聯準會(FED)長時間升息的鷹派立場,恐導致經濟衰退,加上美國債務上限逼近,拖累美股四大指數全面收黑,其中費半指數重挫近3%最慘,台積電兩大客戶超微和輝達分別大跌4%、2.7%,影響所及,台積電ADR下挫1.2%,為今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春節期間台股休市10天,投資人應多留意國際市場變化。
為了解決難纏的通貨膨脹,美國採取激烈升息行動,雖然成功讓通膨趨緩,但也導致消費者需求快速反轉,點燃經濟衰退風暴,除此之外,美國企業的CEO們也開始擔心,美國今年夏天可能出現嚴重的債務違約危機,尤其現在兩黨關係不佳,屆時將導致股、債市面臨重創。
「債」字意謂欠人錢財,有責任與義務償還;而當公司或一國債台高築無力償還時,債務危機隨之而來。國際金融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IF)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累積債務為303兆美元(以下同),有8成的新債務來自於新興市場國家。去(2022)年美國聯準會(Fed)進入升息循環,今年經濟成長全面下修,新興市場國家償債壓力加速上升,債務危機恐一觸即發;美中兩大經濟體債務累積占GDP比重頻創新高、以及台灣高額的「潛藏負債」,均不容小覷。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13日致函國會,聲稱聯邦政府支出恐在19日當天,到達31.4兆美元法定債務上限。為避免美國爆發債務違約,她疾呼國會盡速調高債限。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13日致函國會,聲稱聯邦政府支出恐在19日到達31.4兆美元法定債務上限。為避免美國爆發債務違約,她疾呼國會盡速調高債限。
歷經前所未有的15輪投票後,美國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終於當上眾議院議長,但接下來他將面臨許多難題。根據美國媒體《CNN》報導,此次是美國164年以來最難產的議長選舉,金融市場開始擔心,美國到今夏或今秋恐再度上演債務上限鬥爭的惡夢,並威脅世界經濟表現。
據《第一財經》報導,在過去的2022年,因流動性承壓、債務壓力升高,大陸諸多房地產企業陷入違約境地。雖然新年已至,但償債壓力仍是房企面臨的一大關。據中指研究院最新數據,2023年房企償債壓力較大,年內房企到期信用債及海外債合計9579.6億元(人民幣,下同),相比上年多700億元,房企償債規模有增無減,其中信用債佔比65.9%,海外債佔比34.1%。
過去四十年,我曾在許多關鍵時刻以學者身分參與政府財經政策的制訂。對於債務危機,我深入研究過,也多次協助化解危機、解決問題。有些危機只在單一地區發生,有些則橫掃全球。有些危機事後幾乎不留痕跡,但有些卻摧毀了整個經濟部門,數百萬人甚至數千萬人的生計因此深受影響。
今年以來加密幣產業一家接著一家倒,挖礦業者Core Scientific周三也聲請破產。該公司雖有正現金流,但不足以償債,希望在破產保護期間繼續挖礦賺錢還債。
停牌3個交易日後,旭輝控股集團月1日公告,宣布復牌,並將近期遭遇的流動性難題搬上檯面,表示將對境外債務停付本息,尋求境外債務全面解決方案。
俄羅斯半年前入侵烏克蘭後,面臨西方鋪天蓋地制裁,但在石油出口收益大增的緩衝下,俄國經濟並未如預期般崩潰,經常帳盈餘甚至攀新高,失業率創新低,但俄國仍面臨物價高漲的通膨問題。
大陸房地產企業債務違約爆雷、市場低迷,政府主導救房市行動重擔,放到金融機構肩上,但過於黯淡的行業前景,讓這些主打風險管控的銀行、資管公司出現異聲,是否全力以資金支持房企,打上問號。
斯里蘭卡央行於4月13日宣佈無力償還510多億美元的國際債務,成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亞洲第一個債務違約國。本來就因為外匯存底不足而無力進口糧食原料、石油而膨脹的物價更形惡化,沸騰的民怨更難控制。原本不願下台的總理馬新達.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當任總統的哥哥,也是前前任的總統),終於在5月9日辭職,換上拉尼爾(Ranil Wickrema-Singhe)第五度回任總理。7月5日總理向國會報告國家已經「破產」; 拒絕下台的哥德巴雅.拉賈帕克薩總統(Gotabaya Rajapaksa),宣佈將賦予國會更大權力並改組內閣,也保證其家族成員退出新閣。顯然未平息民怨,7月9日群眾佔領總統府與官邸,總統出逃經馬爾地夫到新加坡,在12日透過電子郵件向國會辭職。自2005年以來,由馬新達領頭的拉賈帕克薩家族四兄弟及其下一代之分居政府要職的時代,乃劃下句點。